摘 要:在推動我國由“制造大國”轉型為“智造強國”的大背景下,國家對技能型人才培的重視度不斷提升,對于世賽的參與度也隨之提升。國內職業院校在積極參與世賽選手的培養過程中,對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本研究基于上海7所中高職院校的在校生、實習生及畢業生的調查,探討了世界技能大賽對學生職業選擇、職業態度和職業規劃等職業價值觀的影響。結果表明,世賽的參與和了解程度顯著促進了學生專業對口就業,提升了對一線技能或服務崗位的認可度,并增強了其職業發展目標的明確性。
關鍵詞:世界技能大賽;職業價值觀;技能型人才
一、研究背景
世界技能大賽(World Skills Competition,以下簡稱“世賽”),以其在全球范圍內無與倫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它是全世界青年技能精英展示高超技藝、切磋交流的至尊舞臺,其競賽項目設置緊貼產業前沿,競技成績更是被視為反映各領域職業技能發展國際尖端水平的標桿性指標。在中國,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藍圖的全面鋪開與“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國家對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戰略轉型使得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顯著提升,同時也促使中國在參與世賽這一全球化平臺的廣度和深度上實現跨越式進展:從最初的觀摩學習,到積極融入,再到如今躋身世界技能領域的“第一梯隊”。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世賽的牽引作用。自2011年中國首次正式派出代表團參賽起,迄今已選派優秀青年技能健兒參加了七屆大賽。令人矚目的是,中國代表團的成績呈持續、強勁的躍升態勢——從獎牌零的突破,到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均位列世界前列,乃至數次登頂,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匠”的精湛技能與蓬勃力量。這一成就的高光時刻之一是2024年9月,國際技能組織經過嚴格評估,將2026年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的主辦權授予上海,充分彰顯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技能發展成就及其未來潛能的認可。國家領導人更是多次就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必須健全技能人才的培養體系、貫通其發展通道、優化其評價標準與激勵體系,大力弘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此激發廣大青年投身技能學習、立志技能報國的熱情。
由此可見,世賽的廣泛參與和優異成績的取得,其影響早已超越單純的競賽排名,正深刻持久地引領著中國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的升級轉型,重塑著職業院校青年學生的職業價值觀與勞動價值觀,其社會催化效應日益凸顯。
二、研究現狀
對于職業價值觀的理論研究,學界已有深厚積淀。如張宏[1]將其界定為個體在職業選擇、職業評價以及職業實踐中所秉持的深層信念和態度系統。然而,聚焦世賽這一特定賽事載體對中國當代青年(尤其是職業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影響的深度探究,目前尚處于起步與探索階段,系統性、實證性研究較為匱乏。此方面的重要開拓性工作包括:廣州市職業技能教育研究院[2]通過對我國第41—45屆世賽參賽選手及專家的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參與大賽對選手個體的“賦能效應”顯著提升。選手在專業技能、心理素質、國際視野等方面實現全方位、跨越式提升;賽后其職業發展平臺明顯拓寬、起點顯著提高、初期職業生涯成功度受到高度認可;同時,頂尖選手作為榜樣對在校學生產生了強有力的長效示范帶動作用。該研究也客觀指出了在選手“后大賽時期”發展中的短板:如能力轉化(將大賽經驗轉化為持續生產力)仍缺乏系統化平臺支持,長效激勵機制與保障措施仍需完善。黃黎明等[3]則從勞動價值觀教育視角切入,深入剖析世賽競賽項目規范、評價標準、選手精神風貌所蘊含的精細、專注、創新的核心價值觀要素,揭示了世賽促進學生理解與實踐新型勞動價值觀的內在邏輯與原理,并前瞻性地提出了構建賽教融合、培育新工匠精神的“一體化機制”理論框架。
正是基于此研究背景、政策驅動以及現有研究的初步發現與留白,本研究具有明確的聚焦點和重要價值。我們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求彌補現有針對世賽影響職業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這一核心議題的實證研究不足。本研究采用科學的問卷調查方法作為核心工具,旨在系統性地收集數據,精準測量和深入剖析世賽對廣大職業院校學生在職業選擇、職業態度及職業發展等職業價值觀關鍵維度上所產生的影響力度與影響路徑,以期為中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和青年積極職業觀、勞動觀的培育提供堅實的實證依據和理論支撐。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上海近幾年參與世賽人才培養和選拔的7所中、高職院校的在校就讀學生、頂崗實習生以及近兩年畢業生。本研究共獲得有效問卷4244份。其中高職高專在校就讀學生2906人,中職中專在校就讀學生1081人,中職或高職頂崗實習學生118人,中職中專已畢業就業26人,高職高專已畢業就業113人。
根據問卷被調查者對世賽的了解程度進行分類,其中68.5%知道世賽,其中55.5%的被調查所學專業涉及的相關技能有世賽對應賽項,在這部分學生中11%曾參加過國家或省市級選拔賽,對世賽非常了解;12.3%學生曾參加過校內選拔賽,對世賽比較了解,34.7%學生接受過學校開設的世賽賽項接軌的教學或培訓內容,對世賽有一些了解。沒有接受過相關教學內容或培訓,對世賽不太了解的學生為41.7%。
圖1 問卷調查對象篩選分類圖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世賽在擇業時專業對口情況的影響
對于中職或高職已經畢業,且不知道世賽的學生,現在從事的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緊密相關的僅為9%,幾乎沒有太大關聯的占40%,而曾經參加過國家或省市級選拔賽、非常了解“世賽”的學生,從事工作與專業緊密相關的比例為76%,不相關的僅為6%(見圖2)。
圖2 世賽對就業專業對口性選擇的影響
(二)世賽對職業崗位選擇的影響
對于中職或高職已經畢業的學生,在當前從事的崗位是一線操作技術崗位/一線服務崗位/管理崗位/自由職業/其他的選擇時,不知道世賽的學生選擇一線操作技術崗位或一線服務崗位的僅為23%,而曾經參加過國家或省市級選拔賽,非常了解世賽的學生,目前從事崗位在一線操作技術崗位或一線服務崗位的比例為47%,遠高于不知道“世賽”以及不了解和了解一些或比較了解的比例(見圖3)。
圖3 世賽對就業崗位選擇的影響
(三)世賽對一線操作技術性崗位或服務崗位認可程度的影響
在已畢業和實習中的學生中,目前工作崗位為一線操作技術或一線服務崗位的,對現在從事的職業喜歡程度選擇時,曾經參加過國家或省市級選拔賽,非常了解世賽的學生選擇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的占85%,比較了解和了解一些世賽的學生選擇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的是69%,不太了解和不知道世賽的學生選擇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的59%,不知道世賽的選擇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的占50%。從以下圖中可以看到對一線操作技術或服務崗位的認可程度與對世賽的了解程度成正相關(見圖4)。
圖4 世賽對一線操作技術和服務崗位接納的影響
(四)世賽對未來職業發展期望的影響
在已畢業或實習中,且目前工作崗位為一線操作技術或一線服務崗位的學生,對第10題未來3年在職業發展方面的期望:對世賽非常了解的學生92.3%選擇“希望在當前崗位上繼續努力,在專業技術能力上不斷提升”,7.7%選擇“希望通過當前崗位積累管理能力,往相關的管理崗位上發展”,而不知道世賽的學生和對世賽不了解的學生選擇“希望在當前崗位上繼續努力,在專業技術能力上不斷提升”的只有44.4%,是非常了解世賽的人的一半都不到。從對世賽比較了解和了解一些的人的數據來看,選擇“希望在當前崗位上繼續努力,在專業技術能力上不斷提升”和“希望通過當前崗位積累管理能力,往相關的管理崗位上發展”分別共占了83.6%,“希望盡快跳出當前的崗位和行業”也只有3.8%
在校就讀學生中,對于未來5年在職業發展方面的期望:對世賽非常了解的學生79.8%選擇“希望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并著重提升自己專業技能”,11.8%選擇“希望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并著重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選擇“畢業后希望能繼續脫產學習提升學歷”為3.3%,選擇“畢業后不希望從事專業相關工作崗位”為3.9%。而不知道“世賽”的學生,50.8%選擇“希望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并著重提升自己專業技能”,14%選擇“希望從事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并著重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選擇“畢業后希望能繼續脫產學習提升學歷”為13%。在選擇“還沒考慮過”的學生中,對世賽的了解程度與選擇比例呈明顯反相關,由此可推出世賽對學生職業規劃有顯著促進作用。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通過對7所職業院校學生跟蹤調研發現,世賽對學生的職業選擇、職業態度及職業發展期望均產生系統性重塑效應。直接參與過國家或省市級選拔賽,對世賽非常了解的在校生畢業后從事一線操作技術崗位或一線服務崗位的比例為47%,比不了解世賽的學生高出24個百分點,翻了一倍。而在這些學生中,對當前一線技術或服務崗位接納度高的達到85%。更顯著的是,深度接觸世賽的學生群體中,92.3%的畢業生和79.8%在校生職業發展規劃比較明確聚焦技術縱深發展路徑。
展望未來,職業院校需實施三維穿透式推廣策略。
(1)認知滲透層:建設校園世賽文化長廊,邀請金牌選手開展“技能榜樣”巡講,并結合VR技術復刻世賽奪冠場景;
(2)教學改革層:在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數控加工等專業開發“世賽項目轉化包”,將酒店接待英語服務流程、移動機器人人機協作標準等植入實訓模塊;
(3)能力進階層:推行“世賽—省賽—校賽”三級賽事體系,并實施“導師+企業教練+心理輔導師”的復合型指導團隊機制。
政企協同則需構建三支柱支撐體系。
(1)政策支柱:推動世賽獲獎選手享受人才落戶加分、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等實質性激勵;
(2)資源支柱:龍頭企業向院校開放智能生產線等真實賽訓環境;
(3)評價支柱:開發“世賽能力指標雷達圖”,如包含抗壓指數、創新系數等維度,建立技能人才成長檔案庫。
通過教育端、產業端、制度端的立體聯動,構建一個“以賽育魂、以技賦能”的職業價值觀培育新生態,為國家技能強國戰略提供可持續人才動能。
參考文獻:
[1]張宏.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體系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5.
[2]廣州市職業技術教育研究院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院.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職業發展情況調查研究[M].北京: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出版社,2022.
[3]黃黎明,羅堯成.世界技能大賽推進勞動價值觀普及的機制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03):7681.
作者簡介:祝呈琦(1985— ),女,漢族,上海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