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理性思索與創新精神,存在著眾多與現代法治精神相吻合的要素,為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給予了強大的力量支撐,在大學生法治觀培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一、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融入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時代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淀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其內容豐富、影響深遠。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其蘊含的時代價值意義重大]。
(一)回應時代要求,注入創新活力
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盡管根植于古代社會,但其所彰顯的核心理念與價值取向卻跨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彰顯持久的魅力。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進而實現良法善治的目標,在推進過程中必須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時代價值。秉承守正出新的原則,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明確傳承路徑,可以使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本土文化土壤中尋找到支撐點,從而為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石。培育大學生法治觀的基礎在教育,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有機融入其中,不僅能夠促進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有效延續和發展,同時也能為合格人才培育注入新的活力。
(二)傳統與現代共鳴,緊密情感鏈接
培育法治觀的理論根基在于在人們心中樹立起對法律的信仰,要將個人成長和法治社會構建緊密結合,使每個人都能明晰自身在法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使遵法守法成為人們的內在需求,這樣才能促進法學知識的有效傳播及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轉變。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反映了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價值觀和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共鳴感。將這種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之中,通過對歷史背景的介紹、發展脈絡的解析、機制運作的理解以及理論基礎的闡述,能夠利用傳統文化帶來的親切感縮小法律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加深他們對現代法律體系根源的認識,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形成法律共識,逐步養成以法治為導向的思維習慣,最終實現個人成長目標與法治建設進程的和諧統一[2]。
(三)樹立文化自信,鑄牢家國情懷
文化自信來源于民眾對自己國家文化的深刻認同,并體現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仍然彰顯的教育價值和導向作用上。作為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法治文化影響著社會生活的諸多層面。自信心的樹立是在本土化、民族化的優質文化土壤中生長壯大的,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融入現代法治教育體系之中,是構建中國特色法學理論框架的核心要素之一。中華法系獨樹一幟,在全球范圍內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如果法治教育忽視了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僅會削弱整個法學體系的內在邏輯性,也會阻礙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深厚學術根基。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充分嵌入到新時代的法治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追溯中國法律文明的歷史根源,還能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哲學思考,從而激發青年一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驕傲之情,使他們能夠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增強培育實效性,厚重歷史根基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在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轉變,倘若不給予適當、及時的指導,青年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就會面臨法治觀念模糊、價值取向混亂、政治信仰偏離以及社會責任感缺失等諸多問題。要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法治精神作為引導,并將其融入到高校的法治教育之中,能夠極大地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養水平。面對新形勢,對大學生進行法治觀培養的工作也應從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尋求創新的動力,吸收其中蘊含的質樸法治思想,使之恰當地融入到大學生法治觀的培養之中,這不僅有助于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當代價值,同時也會加強法治教育的基礎建設。
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視域下大學生法治觀培育路徑
(一)守正創新,構建完備的培育內容體系
1.發揮思政課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引領作用
在思政課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及道德教化理念充分融入,將有助于大學生深刻理解“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內在關系及治理哲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將這一獨特且寶貴的文化遺產融入思政課的教學內容中,可以使大學生充分感受到跨越時空界限的古人智慧結晶,感受到古今一致的法治精神。要較好地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思政課教師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學術水平與理論視野,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解讀能力,并能夠將其巧妙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為大學生法治觀的培育夯實基礎。
2.立足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弘揚法治精神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將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的法治實踐以及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精華有機融合。這一思想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基本指導原則和行動指南,并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入法治教育課堂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既有助于當代法治教育汲取歷史經驗,充分展現其發展歷程,也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能夠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煥發新生。作為我國法治建設領域最新的理論成果之一,將其貫穿于大學生法治素養提升的全過程之中,加強理論向教材、教材向教學實踐轉化的過程,在培養大學生法治觀方面具有突出的實效性。
3.以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為核心的內容開設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法律教育工作者開始認識到將法治教育與本土文化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并開始嘗試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可以通過設立系列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內容的課程,從而構建起系統的教育體系,為大學生法治觀培育提供實踐基礎,并促進社會主義法治教育特色的形成與發展[3]。
(二)融通融合,謀劃完善的體制機制建設
1.高校提升重視程度,各部門協同配合
作為高校管理者要增強對依法治校的認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舉措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全面融入教育進程之中。加強內部的協調工作,確保教務、校務、學工等部門能夠各司其職,將相關內容真正納入育人體系之內;增加資金投入相關教學活動、完善法治校園環境與設施條件,促進高質量實踐活動的開展;加大科研資助力度,扶持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學術探索。學校行政機構也要在管理決策、文化塑造以及學生活動策劃等方面發揮作用,共同營造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良好氛圍。
2.培育良好師資隊伍,深化法治育人理念
高校的管理團隊和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學習、掌握,并定期舉辦和參加相關培訓活動。從教學層面來看,要更好地傳授法治知識,教師們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以及習近平法治思想精髓,并通過校際間、院系間及不同學科教師間的集體備課等來共同探討教學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上生動準確地傳達這些重要概念;此外,還應不斷組織多種形式的法治教育培訓,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進一步的法治專業課程學習,以增強其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技巧,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并實現法治教育的目標。
3.通過新媒體建設,構建數字化傳播通道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為青少年學習生活提供了新的空間,但也使得網絡犯罪成為當前犯罪活動中的一個顯著特征。因此在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過程中,一方面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積極引導作用,加強網絡教育功能,建立新的信息傳播機制,推廣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另一方面則要發揮新媒體在預警教育方面的作用,提高大學生對網絡違法行為的警惕性,防止不良信息對其價值觀念造成誤導。
(三)激發活力,持續理論與實踐方法創新
1.摸索和改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結合
教師要深入研究大學生群體對于法治理念及其理論的認識與接受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巧妙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轉化為易于理解的形式,用貼近生活的語言向學生傳達抽象的概念。此外,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極其重要的,可采用諸如案例分析、小組討論以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要拓展法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形式,鼓勵青年學子親身參與到實踐中去,在行動中加深對法律的理解和信仰,如組織辯論賽、模擬法庭活動或法治社團活動等。
2.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潛移默化的育人環境
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充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元素,實現各種文化形式之間的和諧共存及相互促進,如在環境布置上,可以將法律文化的理念巧妙地融入校園設計之中,同時策劃并實施一系列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活動和社會實踐項目,從而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學習法律、遵守法律以及維護法律的良好氛圍。
3.校內外聯動打通全鏈條,構建法治觀培育大氛圍
要充分利用校園內外的各種法治教育資源,以邀請專家進校講座、組織學生實地考察等相結合的方式,展示豐富的法治實踐成果,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加深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變革及其成就的認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千年來的法律發展歷程,促使大學生成為自覺遵守和堅定捍衛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員,從而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行動的一致。
三、結語
在對大學生法治觀的培育中,我們必須始終客觀分析中華傳統的法律文化,深入挖掘其中積極合理的部分,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充分發揮出時代價值,在培育大學生法治觀方面切實發揮作用,實現大學生在參與法治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從內心深處的高度認同,從而真正實現法治精神的入腦入心。
參考文獻:
[1]楊曉婧.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會建設的思考[J].河北法律職業教育,2023,1(01):96-101.
[2]譚志鵬.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路徑新探[J].青少年犯罪問題,2024,(01):149-160.
[3]汪金英,王大奇.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融入大學生法治教育探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1,13(04):47-50+56.
基金項目:2024年度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思政研究專項),項目名稱: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視域下青年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時代意蘊與實踐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S15)
作者簡介:孫穎(1980.04-),女,漢族,大安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