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3.020
松材線蟲病又名松樹萎蔫病,是一種由松材線蟲引起的松樹毀滅性病害,松材線蟲是自前對我國森林危害最嚴重的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1。自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發現以來,松材線蟲病疫情擴散快、分布廣、危害嚴重,已成為威脅我國生態安全、生物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心腹大患[2-3]。截至2023年底,松材線蟲病疫情在我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63個縣(區、市)都有發生4。目前松材線蟲病防控現狀較為被動5,疫情檢測、藥劑防治、疫木處理等技術仍有不足,影響了松材線蟲病的科學防控。
為具體分析制約安徽省松材線蟲病防控的主要因素,調研小組圍繞安徽省松材線蟲病防控難點及防控技術需求開展調查研究,以查閱文獻、發放問卷等方式了解目前各市松材線蟲病發生的具體情況和防控現狀、防控難點,同時前往旌德縣、全椒縣、肥西縣、黃山風景區等地開展實地調查。此外,通過走訪了解群眾對松材線蟲病的認知和態度及對松材線蟲病防控主要技術手段的熟悉程度,以期找到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的新思路。
1 發生現狀
2024年安徽省松材線蟲病疫情共涉及10個市48個縣(市、區),見圖1。近幾年,安徽省啟動實施了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全省松材線蟲病快速擴散態勢得到遏制。特別是近四年來,松材線蟲病疫情發生面積、病死松樹、發生鄉鎮、發病小班數量實現了“四下降”[6-8],黃山風景區及環黃山“八鎮一場”全部實現無疫情,黃山市疫點數量、疫情發生面積、病死樹數量也實現了“三下降”[9]。
圖12024年安徽省松材線蟲病疫區分布

2防控現狀
目前,安徽省對未感染和已經感染松材線蟲病的林地采取不同的防控對策,對尚未感染松材線蟲病的健康松樹,以預防為主,主要采取2個關鍵舉措:1)嚴格檢疫。嚴禁從松材線蟲病疫區調運松木制品,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嚴格按照《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的規定實施檢疫。當前,全省各地正陸續開展“護松2024”專項整治行動,打擊涉松材線蟲病疫木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松材線蟲病疫源管控。2)堅持春秋季普查和日常巡查。對轄區內所有松樹進行普查,重點是交通沿線、風景區、松木制品生產場地、建設工程施工區周邊等地,對發現的枯死木及時檢測鑒定查找病因,確保早發現、早預警、早除置。目前,無人機和衛星遙感技術已經是相關部門普查和日常監測的關鍵方法。
對已發生松材線蟲病的林地采取防治措施。安徽省松材線蟲病防治以清理病死松樹為核心,輔以媒介昆蟲防治、打孔注藥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重點是對疫區內的病死(瀕死、枯死)松樹進行伐除,對伐除林地上所有直徑 1cm 以上的病死松樹的枝丫全部清理、銷毀。打孔注藥是目前最常用且效果明顯的輔助措施,據統計,2018—2021年,全省對重點保護區域的松樹打孔注藥3次,保護松樹362萬余株,打孔注藥后松樹保存率普遍在 99% 以上[0]。此外,無人機噴施防治藥劑、釋放天敵昆蟲、投放白僵菌生物制劑、懸掛松褐天牛誘捕器等方法均被各地應用到實際防控作業中(見圖2)。
圖2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控技術

3防控難點
通過文獻調查、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發現安徽省松材線蟲病防控的主要難點有以下幾方面。
3.1檢疫執法難
目前執法難主要體現在法規執行難度大、檢疫執法力量弱和監管資源有限等方面。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健全,物流調運頻繁,這也意味著松木及其產品在調運過程中更容易存在傳播風險,如果沒有有效的檢疫措施,可能導致疫病迅速擴散;對于公園和景區等場所,由于其開放性難以實施嚴格的監管措施,游客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導致疫情人為傳播;此外,一些非法調運行為也增加了檢疫執法的難度。
3.2檢測監測難
1)缺乏早期快速檢測手段。目前較為常見的早期診斷技術主要有林間癥狀診斷[I]、流膠法診斷[12]、光譜特征診斷[3]、化學試劑法診斷[14等,但是這些方法的準確性都仍需進一步驗證。直接進行線蟲分離鑒定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長、不夠便捷。對于無癥狀染病松樹,目前的檢測手段無法進行有效識別,因此無法徹底清除疫源疫木,疫情難以根除。
2)缺乏有效、便捷的疫情監測手段。病蟲害的實時監測可以達到早期預警和有效控制的目的,并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15]。當前疫情監測能力不足、疫情監測不到位、疫情報告不及時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主要還是因為缺乏有效、便捷的疫情監測手段。目前,傳統的人工監測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且很難發現樹林深處、隱蔽處的疫情,而較為先進的衛星、無人機遙感監測受硬件和環境影響大,時效性和識別準確性有待提高,常常需要輔以人工監測,導致個別病死松樹不能被及時發現、及時除治。
3.3實施防治難
有松材線蟲病疫情發生的省、市、縣的松林山場相互毗鄰,疫點交織成網狀分布,且疫情發病山場地形復雜,實施防治困難,主要體現在:
防治難度大。1)疫木清理難度大,部分小班立地環境復雜,坡陡林深,粉碎機無法在山間自由移動作業,松樹必須人工肩扛手挑運至山下,除治的難度大、成本高,并且人工清理手段無法滿足高山陡坡病樹的清理需要。2)松木在采伐后的枝丫在林地內不易清理干凈,并且在運輸過程中容易造成病害傳播。3)藥劑防治難度大,受山地地形影響,高山地區設備難以運輸,防治人員到達不易,難以打孔注藥,無人機噴藥危險系數高。
防治成本高。死亡松樹規范除害處理費用高,后期補植補造資金需求大,松材線蟲病除治費用主要依靠地方財政,經費保障難以持續到位。
疫區松木利用難。松材線蟲病疫區松木的利用方式主要是通過旋切、粉碎等方式制成板材或粉碎后用于燃燒發電,這些產品經濟效益較低,不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4科普宣傳力度不夠
通過在疫情發生小班附近鄉村走訪發現,居民對于松樹的死亡都感到惋惜,但總是認為松樹死亡多是由于樹齡和環境因素造成的,而對松材線蟲病了解較少,對松材線蟲病的危害認知不足,科普宣傳力度不夠。
4防控主要技術需求
4.1 檢測監測技術
加快松材線蟲病早期鑒定、快速檢測和監測技術研發進度。在松樹感染松材線蟲病后,且尚未表現癥狀之前,能夠通過掃描或者其他檢測手段,即可快速檢測該松樹有沒有感染松材線蟲病,或通過無人機和遙感衛星,能快速識別出枯死松樹并自動標注出具體位置,充分發揮無人機和遙感衛星的優勢[17-18]。同時,結合激光雷達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以期提高實際監測的準確率。
4.2 防治藥劑
1)感染早期救治藥劑。需要研制有效的松材線蟲病感染早期的救治藥劑,實現救治后,松樹能夠恢復健康。2)常溫注干施藥技術。需研發打孔注藥長效藥劑,可以突破溫度限制,實現常年注干施藥,并且通過一次打孔注藥,可以實現松樹長時間防護。3)無人機噴施藥劑。需研發可以通過直升機或無人機噴灑的藥劑,實現松材線蟲病的高效防治。4)防治媒介昆蟲藥劑。需研發媒介昆蟲羽化期防治藥物,減少松褐天牛的種群密度。5)高山地區噴藥技術。對于松林密集的山區,人工無法到達,且無人機實施噴藥難度大,需研究一種適用于人不可及區域且無人機噴藥實施困難的噴藥技術和實施方案。
4.3抗病育種
松樹是森林更新、造林的重要樹種,很多伐后山場立地環境差,只適宜種植松樹,需研發培育抗病松樹品種,用于森林更新。
4.4疫木處理
1)疫木運輸下山機械。需要研發可在林地行駛的運輸機械,裝載疫木下山,做到快捷省力,減少大量勞力耗費。2)疫木就地處理方法。需研發便攜式的高科技儀器(微波、聲波等),就地處置疫木,將松樹段內的生物活體殺滅,避免搬運和粉碎,減少人力、物力和財力耗費。3)疫木利用方法。需要研究收益更高的疫木利用技術,變廢為寶,將疫木變成可以實現創收的資源,并且實際操作簡易、便于推廣應用。
4.5技術培訓及專家指導
需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隊伍建設,對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相關人員開展業務知識和防治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水平。需搭建松材線蟲病專家平臺,建立專家庫,實現網絡問診或專家現場指導。
5 對策建議
針對安徽省松材線蟲病發生現狀、防控難點和一線技術需求,結合工作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5.1加強檢疫執法
各地區應設立專業的執法隊伍,執法隊伍應嚴格對進出本地區的木材及木材制品進行檢驗,避免病原跨區域傳播;需要嚴格遵循《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將哨卡建立在疫區邊緣的關鍵交通要道,同時嚴禁向外運輸疫區中的松材及松材制品;對于與疫區相鄰的非疫區,應該強化邊界區域定期檢查[19;在公園和景區等場所可向民眾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的宣傳,讓全民參與到檢疫執法中來。
5.2加強實用技術研究和應用
圍繞松材線蟲病防控的技術需求,開展科技攻關研究,著重加強早期鑒定、常年注干、疫木利用、林間運輸機械等實用技術和裝備研發,通過設立各類科技項目,整合省內外松材線蟲病預防與控制技術研究力量,調動和優化財政、科技、人才等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科研院校、企業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組織召開松材線蟲病防控科技成果推介會暨防控技術需求對接會,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進一步提高防治成效。
5.3開展技術培訓及專家指導
通過專兼職并用的方式,擴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隊伍;加強業務知識和技術培訓,進一步充實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相關人員的知識和技術儲備,提高防治工作相關人員業務能力水平;搭建松材線蟲病專家平臺,建立專家庫,實現網絡問診或專家現場指導。
5.4 加強科普宣傳
組織林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鄉村、深入松材線蟲病疫區,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張貼宣傳海報、開展科普講座等形式進行松材線蟲病發生及危害的科普教育,加強人們對松材線蟲病的認知,讓全民參與到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工作中來。
參考文獻:
[1] 葉建仁.松材線蟲病在中國的流行現狀、防治技術與對策分析[J].林業科學,2019,55(9):1-10
[2] 楊寶君,潘宏陽,湯堅,等.松材線蟲病[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3]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科學防控松材線蟲病疫情的指導意見[EB/OL].(2021-5-06)[2024-09-05]. http://lyj.zj. gov.cn/art/2021/5/6/art_1275955_59010994.html.
[4]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告(2024年第4號)(2024年松材線蟲病疫區)[EB/OL].(2024-02-27) [2024-07-29]. https://www.forestry.gov.cn/lyj/1/gsgg/20240227/547473.html.
[5] 方國飛,黃文江,牟曉偉,等.松材線蟲病疫情精準監測實踐與展望[J].中國森林病蟲,2022,41(4): 16-23.
[6]安徽省林業局.安徽松材線蟲病疫情實現“四下降”[EB/0L]. (2022-05-10)[2024-10-15]. https://www. forestry. gov. cn/main/6204/20220510/160920849604700.html.
[7] 湯超.松材線蟲病防治科研攻關啟動[N].安徽日報,2022-04-26(11).
[8]許悅.安徽省發布2023年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及2024年趨勢預測[EB/OL].(2023-01-03)[2024-07-29]. https://lyj.ah.gov.cn/ahlq/lyyhswfzjyj/cbxx/40734339.html .
[9]安徽省林業局.安徽黃山:堅決打贏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攻堅戰[EB/OL].(2024-1-18)[2024-07-29]. http:/lyj.zj.gov.cn/art/2024/1/18/art_1276367_59065216.html.
[10]龍琳,朋金和.安徽打孔注藥松樹保存率普遍在99% 以上[N].中國綠色時報,2021-07-23(6).
[11]馬躍,呂全,于成明,等.松材線蟲病早期診斷技術研究評述[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 45 (1): 158-160,153.
[12]劉偉,楊寶君,徐福元,等.松材線蟲病樹早期診斷的研究:I.馬尾松、黑松松材線蟲病樹的早期診斷[J].林業科學研究,1998,11(5):4-9.
[13]杜華強,葛宏立,范文義,等.分形理論在馬尾松松材線蟲病發病早期高光譜探測中的應用[J].林業科學,2009,45(6): 68-76.
[14]王明旭,張志飛,羅寬,等.松材線蟲快速檢測技術方法的比較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0(3): 239-242.
[15]湯西靈,羅艷玲,朱云倩,等.松材線蟲病監測技術研究進展[J].山東林業科技,2023,53(5):113-119.
[16]李計順,潘佳亮,劉超,等.2020年全國松材線蟲病疫情流行情況分析[J].中國森林病蟲,2021,40(4):1-4.
[17]田志偉,薛新宇,李林,等.植保無人機施藥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9,40(1):37-45.
[18]焦全軍,鄭焰鋒,黃文江,等.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松材線蟲病變色木識別指數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23,(4):123-131.
[19]張巨武.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分析[J].綠色科技,2020,22(3): 170-172.
(責任編輯: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