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513;S565.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3.015
大豆和玉米作為主要糧食作物,在我國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提高國內大豆自給率,推進藏糧于技,安徽省定遠縣在確保玉米產量基本穩定的同時,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作為安徽省重要的農業大縣,定遠縣地處江淮丘陵區,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為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
1定遠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概況
定遠縣地處安徽省東部丘陵區,總面積 3002km2 境內地形呈現北高南低走勢,屬北溫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年均氣溫 15°C , 0qC 以上積溫5300~5400°C ,具備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優越自然條件。近年來,定遠縣在保障糧食穩產增產基礎上大力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采用4 6+4′ 作為主要種植模式,搭配‘ 4+2 ”種植模式。自2022年以來,定遠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2022年,定遠縣在12個鄉鎮29個建制村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試點工作,推廣面積達 517.94hm2 ,項目資金補貼發放155.38萬元,使農戶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積極性顯著提升;2023年擴大至14個鄉鎮34個建制村,推廣面積增至659.59hm2 ,項目資金補貼發放197.88萬元,帶動效應進一步擴大;2024年重點選取10個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20個建制村進行深入推廣,推廣面積達 733.73hm2 示范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充分利用了耕地資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為定遠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徑,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 定遠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2.1技術認知不足,推廣難度大
在定遠縣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過程中,農戶對這項新型種植技術的認知程度偏低成為首要制約因素。定遠縣大部分農戶長期以來習慣于單一作物種植模式,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原理、操作要點及增產效益缺乏系統了解。部分農戶對新技術持觀望態度,擔心采用復合種植會增加田間管理難度,影響玉米產量。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中發現,農戶普遍存在對種植密度、施肥配比等關鍵技術參數把握不準的問題。加之部分農戶受傳統耕作習慣影響,對機械化作業方式適應較慢,在實際操作中易出現播種深度不勻、行距把控不準等技術性失誤。這些認知層面的局限不僅降低了農戶接受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積極性,也在客觀上加大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的工作難度,制約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在定遠縣的規模化應用。
2.2推廣服務體系不完善,技術指導不到位
定遠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仍顯滯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力量薄弱,難以滿足農戶對技術服務的實際需求。定遠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數量不足且年齡結構老化,專業知識更新速度緩慢,且部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職能弱化,工作經費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后,制約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站點布局不合理,部分偏遠地區農戶難以獲得及時有效的技術服務,技術指導服務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農業技術人員難以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全過程進行跟蹤指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農戶之間缺乏穩定的聯系機制,農戶在遇到技術難題時往往得不到及時解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缺乏統一規劃和協調,各個環節銜接不暢,影響了整體推廣效果。
2.3技術推廣模式單一,推廣效果不佳
在定遠縣現行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工作中,技術推廣模式較為單一,主要以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下鄉培訓和發放技術資料為主導形式,這種傳統的推廣模式未能充分適應定遠縣復雜多樣的農業生產條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多元化需求。定遠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時缺乏個性化指導方案,未能充分考慮不同農戶的知識背景、技術水平和實際種植需求,無法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規模農戶制定差異化的技術推廣方案。推廣手段落后且形式僵化,傳統的“一刀切”推廣模式已嚴重制約技術創新和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未能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技術推廣工作,導致技術推廣效率偏低。
2.4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影響推廣效果
政策支持是推動農業技術創新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杠桿,對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新型農業生產模式的推廣具有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從宏觀層面看,政策支持不僅能夠降低農戶技術創新的風險成本,還能通過資金、技術、培訓等多維度支持,有效激發農戶的創新動力和參與意愿。定遠縣雖已制定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補貼政策,但現行政策體系仍不夠完善。例如,補貼發放程序煩瑣,農戶申請流程耗時較長,導致部分農戶參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積極性受挫。同時,政策的針對性和差異性不足,補貼標準未能充分考慮不同區域、不同土地質量的差異性,缺乏梯度設置。不同區域的土壤條件、氣候特征和農業生產基礎存在顯著差異,統一的補貼標準難以真正實現精準支持。此外,配套措施如農機具補貼、農資補貼等支持力度不夠,增加了農戶的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
3對策
3.1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戶認知水平
提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成效的關鍵在于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農戶認知水平[2。定遠縣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依托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點建立多層次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培訓體系,組織農業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實操培訓,也可以引入現代化培訓手段,如線上視頻培訓、虛擬仿真模擬等技術,拓展培訓渠道。培訓內容既要突出品種選擇、播種、田間管理等基礎環節,又要強化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要點。針對不同農戶的認知水平和種植經驗,采取差異化培訓方式。例如,對種植大戶和種植能手重點傳授精細化管理技術,帶動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而對普通農戶則著重普及基礎知識,提升其掌握核心要領的能力。同時,充分利用農民夜校、科技下鄉等平臺開展常態化培訓,結合農時季節循環組織現場觀摩會、技術交流會,并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大培訓影響力,如建立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等,讓農戶直觀感受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增產效果。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也要定期走訪,收集整理農戶在生產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形成符合當地特點的技術要點,推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在定遠縣大面積應用。
3.2完善推廣服務體系,加強技術指導
健全完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是提升推廣效果的關鍵舉措。定遠縣應加大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支持力度,增加經費投入,改善辦公條件和技術裝備,配齊配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并優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年齡結構,通過公開招錄、定向培養等方式,引進一批年輕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定期培訓制度,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經驗交流和崗位練兵活動,提升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科學設置農業技術推廣站點布局,完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駐村包片制度,實行“片區責任制”,明確服務區域和服務對象,確保技術指導精準到戶、服務到田。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技術服務網絡,形成上下貫通、分工協作的技術服務體系。建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定期下鄉巡回指導機制,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技術指導。加強與省市農業科研院所的對接,組建專家技術指導團隊,定期開展技術咨詢和現場指導。強化農業技術推廣信息化建設,建立技術服務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技術難題快速解答。完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之間的協作配合,提高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工作整體效能。
3.3多元化技術推廣模式,提高推廣效率
創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模式需要多管齊下,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推廣體系。定遠縣應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工作中引入“互聯網 + ”思維,建立線上技術咨詢平臺和遠程指導系統,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形式開展技術培訓和交流。定遠縣可選取示范效應好、帶動能力強的種植大戶作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示范主體,建立技術示范基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組織開展田間觀摩會、現場會,讓農戶直觀感受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增產增收效果。針對不同規模農業經營主體的特點,制定差異化的技術服務方案,如對于小規模農戶以集中培訓為主,對于規模化種植基地則采取“一對一”定制化技術指導服務。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涉農企業的合作,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推廣聯盟,整合各方資源優勢,充分利用農業園區、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技術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全程化、精準化的技術指導服務。鼓勵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采用“專家 + 農技員 + 示范戶 + 農戶”的鏈式服務模式,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聯動的技術推廣網絡。注重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中的紐帶作用,以農戶需求為導向開展技術服務,提升推廣工作的精準性和實效性。
3.4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提高技術推廣成效
建立健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政策支持體系需要多管齊下。1)優化補貼發放機制,積極推行“一站式”服務模式,精簡申請流程,實現補貼資金快速到位。按照土地質量、種植規模、區域特點等要素實施差異化補貼標準,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效果顯著的示范戶給予額外獎勵,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2)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人力度,重點支持農田水利設施改造和農機具更新。對購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收獲機等設備的農戶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降低機械化生產成本。同時,創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導金融機構設計專項信貸產品,為規模種植戶提供優惠利率支持,解決資金短缺問題4]。3)設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服務補助專項資金,對提供技術指導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實行績效獎勵,調動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熱情。還要建立政策實施效果評估機制,定期走訪調研,廣泛收集農戶意見建議,適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形成良性互動的政策支持體系,推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在定遠縣深入推廣應用[5。
4結語
定遠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已初見成效,該種植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也為當地農業增產增收提供了新路徑。未來,應進一步完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體系,優化配套政策支持,深化技術培訓,形成示范引領效應,推動定遠縣農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延曉倩,趙耀巍.山西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高產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J].種子科技,2024,42(19):60-62.
[2] 張鳳功.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和研究[J].新農民,2024(26):64-66.
[3] 張瑞潔.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及推廣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4(6):178-180.
[4] 朱海榮.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及推廣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9):173-174.
[5] 楊春,劉望平,楊敏,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采用效果評價:基于短期成本理論的雙案例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24(7):59-72.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