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3.042
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為蕓香科花椒屬花椒亞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 3~7m 果實、果枝、葉片、種子均有香味,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C、銅、鐵、鋅、錳、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其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非常高,為無公害綠色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美食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以火鍋為代表的各種經典美食和麻味食品在市場上廣受消費者青睞。在此背景下,作為麻味食物調味品和保健品的青花椒用量不斷增加,四川、重慶、貴州、陜西等省(直轄市)每年青花椒消耗量較大。
漢中市位于陜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地處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過渡帶,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地。境內山地眾多,人口密集,喜食辛辣,是林業發展大市。漢中市林業局秦巴生態保護中心自2020年開始實施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青花椒高效栽培技術示范項目,試驗總結了九葉青花椒配套高效栽培技術,調研摸清了漢中市青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對青花椒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建議,以促進當地青花椒產業健康發展,提高青花椒產量與品質,滿足市場需求。
1產業發展概況
漢中市地處陜西南部與川北交界,總面積27 096.43km2 ,有林地面積 1728471.85hm2 。地形以山地為主(占 75.2% ),丘陵次之(占 14.6% )。其中,南部山地、丘陵海拔 300~1000m ,年降水量 600~ 1 300mm ,年日照時間超過 1200h ,平均氣溫 14~ 16°C 。這種多陰雨、少日照的氣候條件與青花椒的生長需求高度契合,相比當地傳統種植的紅花椒,青花椒表現出更強的環境適應性。
自1999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漢中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花椒以其發達的根系和保水固土能力強等優勢,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部分縣(區)引導農戶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以自種自收方式在適宜退耕區栽種花椒發展林業經濟,以期達到經濟效益與涵養水源等生態效益雙贏目標。農戶栽培的花椒品種以紅花椒為主,由于種植面積小而分散,以及缺乏高效種植管理技術的支持,花椒產量和品質較低,加之經銷方式落后,經濟效益不高。
隨著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的實施,為更好地發展林業經濟,漢中市有關縣(區)經多方考察,2016年開始從重慶市江津區引進種植九葉青花椒。九葉青花椒在花椒品系中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品種,具有早熟、易繁殖、栽培難度小、生長速度快、掛果時間早、栽培條件要求不高及耐干旱、耐瘠薄等優點,深受農戶青睞2。特別是鎮巴縣引進九葉青花椒后,采用“公司(合作社) + 農戶”模式,先后在仁村鎮、觀音鎮、赤南鎮、三元鎮、巴廟鎮等鎮建成青花椒經濟林基地超 200.00hm2 。仁村鎮種植規模最大,該鎮成立了青花椒專業合作社,建成青花椒經濟林基地 135.53hm2 ,目前有超 113.33hm2 全面投產,建成了年加工能力達500t干花椒(日加工30t枝條)的青花椒加工廠,產品遠銷西北地區。青花椒產業成為漢中市山區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2020年以來,為進一步有效提高青花椒產量和品質,促進林業經濟發展,漢中市林業部門高度重視青花椒產業發展,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支持。2020年,《鎮巴花椒高效栽培技術示范》被列人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2020—2022年,漢中市先后在鎮巴縣仁村鎮建立九葉青花椒高效栽培管理示范園 54.67hm2 ,優化了青花椒種植技術,制定了技術標準,示范推廣了定量施肥、適時適量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以采代剪、病蟲害防治等科學栽培措施2。同時,漢中市各級林業部門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積極引導廣大椒農轉變觀念、改變經營方式,實現了“一年定植、兩年結果、三年豐產”的目標,青花椒產量提高 40.4% ,年產青花椒 100t ,產值1000萬元,投入產出比為 1:1.8 , 667m2 產值達到1.0萬元, 667m2 純收入為0.5萬 ~0.7 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漢中市青花椒種植面積約 666.67hm2 ,主要集中在鎮巴和西鄉兩縣。其中,鎮巴縣種植面積達 400.00hm2 ,主要集中在仁村鎮明全青花椒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區域;西鄉縣種植面積為 73.33hm2 ,位于西鄉縣大河鎮亢家坡村;南鄭區、漢臺區、寧強縣、略陽縣等縣(區)也有零星種植。截至2023年底,漢中市已建成加工企業2家,分別為鎮巴明全青花椒專業合作社加工廠和西鄉縣大河鎮亢家坡村青花椒加工廠。加工企業主要生產干青花椒、冷藏鮮青花椒等產品,還開發了青花椒醬、青花椒茶、花椒籽足浴粉,并不斷豐富深加工產品。同時,產品實現了線上和線下銷售,青花椒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經濟效益顯著。
2 存在的問題
2.1科技支撐不足
1)技術依賴外部輸入,本土化創新匱乏。對于漢中市種植面積較大的鎮巴縣、西鄉縣,兩地種植大戶雖赴四川省、重慶市等地學習先進栽培技術,但未建立本地化技術體系,導致技術適應性差。2)傳統技術主導,生產效率低下。其他縣(區)青花椒種植依靠傳統栽培技術,對科學配方施肥、整形修剪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等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不足,致使青花椒產量和收益不高,導致產業發展呈現低產低質低收入狀態。
2.2勞動力不足且生產成本高
青花椒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種植青花椒用工量大。在青花椒種植過程中,需要開展冬季清園與涂干處理、土壤管理(松土除草、樹盤覆蓋、施肥、灌溉)、整形修剪、災害防控(病蟲害防治和冬季凍害防控)等工作,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例如,合理施肥是實現青花椒高產、穩產、優質的重要措施,在青花椒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根部施肥4次(采果肥、復壯肥、促花壯芽肥、壯果肥)、葉面追肥3次,其工作量大3。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漢中市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或進城定居,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緊缺,導致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從而影響了產業發展。
2.3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且設施配套水平不高
在山區縣發展青花椒產業,既能獲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生態效益,又能獲得農民增收致富、壯大林業經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強政策支持和提高設施配套水平是促進青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當前漢中市未出臺青花椒產業發展相關政策、規劃及獎勵機制,大多數縣(區)青花椒產業發展還停在農戶盲目自愿生產的階段,急需政府部門加強政策支持與引導。另外,漢中市青花椒產業發展時間短,現有青花椒產業基地難以達到產業投資標準,特別是道路、灌溉等基礎設施不完備,導致基地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精細化管理受限,產業規模和效益遠未達到預期目標。大多數種植基地道路不暢,致使農資及農產品運輸成本偏高,加之遇干旱天氣只能靠天吃飯,導致林農收益和生產積極性降低。
2.4深加工發展滯后
目前,漢中市青花椒加工產品以食用調料為主,精深加工存在明顯短板,尚未形成花椒精、麻味素、花椒籽仁油等高附加值產品生產線,尤其是在康養保健、生物醫藥、日化原料、生物農藥等延伸領域尚未實現產業化突破。青花椒深加工產品僅有花椒籽足浴包,沒有充分開發利用花椒嫩芽、枝葉[4]。
3發展對策
3.1加強科技支撐
1)漢中市農業農村局應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林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開展青花椒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在漢中市設立青花椒產業技術研究院,匯聚科研人才,針對當地實際問題進行攻關;在鎮巴縣、西鄉縣等主產區建立標準化試驗示范基地,驗證和優化外來技術;與四川省、重慶市等青花椒產業發達地區建立合作聯盟,共同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2)漢中市應建立技術推廣員制度,選拔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術推廣員,負責青花椒先進栽培技術的推廣和培訓工作;建立微信公眾號、短視頻賬號等新媒體平臺,發布技術文章、視頻教程等,方便農戶隨時隨地學習;在種植關鍵時期,定期舉辦“田間課堂”活動,邀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和培訓;建設一批高標準高效栽培示范園,積極推廣配方施肥、以采代剪、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關鍵技術,發揮技術示范指導作用[4]。
3.2 創新經營方式
采用“公司(合作社) + 農戶”模式,吸引外出務工返鄉人員加人花椒種植合作社,實現收益與風險共擔,結合幫扶政策給予返鄉人員一定的創業補貼或就業優惠政策,讓種植戶看到在家鄉從事花椒產業的發展前景,實現就地就業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鼓勵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小農戶提供有償托管服務,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推廣青花椒專用施肥機、修剪機、植保無人機等設備,降低人工依賴。同時,對采用機械化、智能化種植技術的農戶給予獎勵,推動技術普及;爭取政府將青花椒專用農機納入補貼范圍,降低農戶購機成本。
3.3加強政策支持,配套完善基礎設施
1)完善支持政策。漢中市政府應制定青花椒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漢中市青花椒產業發展目標、布局和重點任務,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同時,應設立專項扶持政策,對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種植補貼、技術推廣獎勵,對深加工企業給予稅收優惠、設備補貼。還應建立風險保障機制,推廣政策性農業保險,降低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風險。2)以項目帶動產業基地建設。依托新一輪退耕還林、天保工程、人工造林、現代林業重點縣建設等林業項目,配套利用市場、稅收、信貸和獎勵等多種激勵機制,積極為企業爭取林業、農業、旅游等上級產業發展項目、政策、資金支持,吸引企業投資發展產業基地5。3)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優先對種植基地連通道路進行硬化,拓寬主要運輸道路,降低運輸成本;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建設蓄水池、引水渠等設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主產區建設標準化倉儲庫房,配備烘干、篩選設備,減少損耗,提升產品品質。
3.4 提高深加工能力
漢中市應加強研發和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提升青花椒的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開發出更多的青花椒高端系列精深加工產品,拓展花椒在生物醫藥、保健、日化原料、生物農藥、美食等領域的加工轉化率和產品附加值,特別是要加快青花椒茶、青花椒醬產品的研制開發。漢中市政府和行業協會應結合實際制定統一的青花椒生產標準和產品標準,規范市場秩序,提升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附加值。
4結語
青花椒產業屬于高投入、高產出、勞動密集型的優良產業,對資金、技術等條件要求較高。當前,漢中市青花椒產業發展面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加強科技支撐、創新經營方式、加強政策支持與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深加工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當地青花椒產業發展成效,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林農增收。
參考文獻:
[1] 楊小蘭,張菱.廣安地區青花椒栽培技術研究初報[J].四川林業科技,2016,37(4):103-105.
[2] 江桂芬.九葉青花椒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7):54-55.
[3] 原野.陜西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18,46(1):74-76.
[4] 盧軍智,謝曉霞,徐靜,等.寶雞市花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陜西林業科技,2023,51(2):102-104.
[5] 趙曉娟,劉曉林,李彩玉,等.韓城花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陜西林業科技,2019,47(5):108-111.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