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AI已逐步深入教育行業,不僅給傳統教學方式帶來空前變化,還推動教育理念、教學節奏發生轉變。從過往教學實例上看,將AI技術運用于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需要,對AI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應用要點展開詳細論述。
一、AI技術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要讓AI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推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得到高質量開展,需明確AI技術對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促進作用,以此可為后續的實際落實找準切入點,把握AI技術的應用界限和程度,真正促進學生發展,同時避免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一)從學生角度出發
從過往教學實踐來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受教材范圍或學校圖書館等限制,教師難以向學生提供多元化英語閱讀材料。AI技術的普及,為突破這種限制提供了條件。AI讓學生更便捷地接觸到世界各地大量英語教學資料。透過互聯網、智能移動終端輔助AI軟件、平臺,學生可更便捷地獲得英語文章素材,有更多渠道查閱英語書籍、新聞等閱讀材料。且AI可提供的閱讀資料覆蓋范圍廣風格多樣,具有不同難度,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僅如此,如今諸多搜索引擎與學習軟件均已搭載AI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學生借助AI能快速、精準查找到符合自身興趣與需要的閱讀素材,在“最近發展區域\"中尋找到匹配的最佳英語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達到更好的自主學習效果。此外,目前市面上的不少教學軟件、學習軟件中逐步融人AI技術,可依據學生學習進度、興趣愛好及個人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最合適英語閱讀材料。
在輔助學生獲取大量閱讀素材的同時,AI能深度剖析學生學習行為,并為其制訂適合學生本身的閱讀策略和訓練計劃。通過采集、分析學生不同閱讀階段的眼動軌跡、閱讀速度、停留時間等數據,AI可了解不同閱讀階段的閱讀習慣與喜好,解決閱讀中的難點與問題。在此基礎上,AI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幫助學生設計出最科學合理的閱讀訓練方案和計劃,讓學生了解到自身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在英語閱讀訓練中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從教師角度出發
對教師而言,可借助AI技術對學生課堂表現、作業和線上學習表現進行綜合分析,AI技術幫助教師分析每一個學生,形成學習“畫像”。基于此,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目前學習能力,調整教學節奏,優化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結合教材本身選擇難度適中的英語閱讀材料,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AI在實現信息采集和集成的同時,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學習支撐。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興趣,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AI技術搭配情境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等多元教學方法,能讓教師以更便捷的方式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有趣的互動情境,切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英語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缺少互動。AI有效地運用各種多媒體、互聯網等技術,營造豐富多樣的閱讀情境。比如,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在描繪情境中,與人物交互,加深對作品內涵的了解。再如,線上閱讀借助AI技術輔助學生開展閱讀分析,讓學生能夠在一種放松、愉悅氣氛中,將所學內容加以鞏固,并提升閱讀技巧。尤其是線上閱讀活動中,AI可協助教師根據學生需要,為學生量身定制閱讀任務與反饋。在線上閱讀活動中,教師很難滿足每一位學生個體差異需求,而AI針對不同學生,圍繞不同教學目標,自動產生相應閱讀訓練題目。訓練題不僅考查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情況,還會考查學生對文章細節推理判斷等方面基礎能力,而且考查較高級思維能力,如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另外,系統還對學生作業進行及時的反饋,并對其進行評價,并提出改善意見。
(三)從閱讀訓練角度出發
以某款搭載AI技術支持的英語閱讀軟件為例,學生閱讀時,AI可自動觸發智能化分割標注功能,將長篇文本拆解為段落單元,對每一段關鍵詞、主題句及閱讀難點精準標記。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對全文整體框架及主要思想有一個較為明確了解,從而達到避免\"盲讀\"\"反復\"的目的。在英語閱讀中,新單詞、新句子是常見障礙。AI提供的實時口譯與解析服務,讓學生輕觸屏幕即可獲得精確譯文與解說,既能攻克語言難點,又能積累詞匯量。同時,軟件具備閱讀過程追蹤與糾錯功能,AI即時追蹤學生閱讀進展,包括閱讀時長、閱讀速度、閱讀理解等。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反饋,從而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目前,閱讀教學評價主要依靠紙質試卷及教師主觀評價,存在客觀性、準確性不足等局限。AI為閱讀后續的理解題目提供智能的評價和考試,對學生答案進行自動打分和分析,從而給出客觀準確的評價。此外,AI結合大數據構建班級群組后,可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一些共同問題及個體不同。
二、AI技術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型建立
綜上所述,將AI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不但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使學生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指導,提高學生自學水平。
(一)課堂準備階段
在課堂教學開展前,先要把握學生整體閱讀理解水平及感興趣內容。AI在這一環節扮演著重要角色。利用AI技術,對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準確率、停留時長等指標進行統計和分析,可精準評價學生閱讀能力。同時,從用戶瀏覽記錄、互動行為和問卷調查等方面,挖掘閱讀偏好。比如,教師借助AI對學生經常瀏覽英語閱讀材料類型、題目、作者等信息進行統計,以此推測出學生閱讀偏好。通過對學生個體差異深入研究,為個體化教育規劃奠定扎實基礎。在學情分析基礎上,教師向學生提出適當英語閱讀材料和預習任務。在AI基礎上,結合學生學習表現,教師可為其篩選適合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興趣的英語閱讀材料。AI系統從大量資源庫中,依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愛好,自動挑選出適合的文章、書籍或新聞等,助力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語閱讀材料。此外,針對不同教材、學習對象,設計相應學習任務。通過對詞匯學習、背景知識理解以及閱讀策略準備,學生能夠更好地準備課堂知識,為后續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智能系統可依據學生學習進度,及時對課堂上知識點、難點進行調整,保證課程高效、準確。以牛津版英語七年級\"Goodneighbours\"一課為例,教師設計微課視頻作為預習任務,圍繞“neighbour\"\"helpful\"等核心單詞,嵌入詞匯復習環節。不僅如此,借助AI技術,在預習階段面向學生提供“在不同的國家中,鄰里之間的關系如何比較,鄰里之間的相互幫助的意義\"等閱讀素材,另外,針對不同的主題向學生進行個性化推薦,如寵物與鄰居之間的關系、社區活動等。
(二)課堂教學階段
在課堂教學中,依托智能語音助手、在線閱讀平臺等AI工具,開展交互式閱讀教育,為學生推送大量閱讀素材,并通過高亮顯示關鍵詞、注釋、即時翻譯等功能,讓整個閱讀流程變得更為方便快捷。以牛津版新教材七年級\"Goodneighbours\"一課為例,借助Al技術挑選出美國\"blockparty”、日本\"町內會\"等不同形式的社區鄰居相關文章內容,也有一些明星對鄰居的采訪節選。利用軟件,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網上問答等互動方式,提高學生對英語興趣。同時,AI還對課堂上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統計,為教師提供及時信息,從而使教師動態調整教學方式。在英語教學中,生詞、難句或對句子理解偏差難以避免。AI通過即時回饋系統,快速識別和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在\"Good neighbours\"這一閱讀教學活動中,如學生在閱讀理解題中關于鄰居關系的細節方面存在理解偏差,教師可借助AI技術突出提示或者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從而使其在閱讀過程中出現問題得到及時更正,并提供相關句式模板、例句和修辭手法等學習資源,讓這些資源以閱讀材料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這樣即時回饋,不但提高學生正確理解能力,而且也可訓練糾錯與自學能力。在AI幫助下,學生能夠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與思考方式,進而加深對課文了解。
(三)課外強化階段
課外強化階段,AI技術可支撐讀寫活動,學生完成作業后,AI自動對語法、拼寫、邏輯結構等進行評分。AI依據準則實現自動評分,并提供詳盡評分結果,并給予相應評價。教師只要檢查并驗證AI評分,即可高效完成作業批改。另外,AI也給學生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回饋。通過對學生功課及成績資料統計,AI對在英語閱讀方面的薄弱環節進行剖析,并給出改善意見及習題。這樣有針對性的評價,既能使學生發現問題,又能提高成績,增強信心。在完成作業后,AI也針對不同學生提供針對性強化訓練。通過對學生成績及失誤種類分析,發現不足之處及有待改進的地方。根據學生不同的閱讀習慣,AI設計出一套有針對性的強化習題,以達到提高閱讀能力自標。內容涵蓋詞匯填空,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學生英語應用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AI技術可從多維度出發幫助學生更好地找準學習節奏,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從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構建情況來看,教師可將AI技術有針對性地融入課前準備、課中教學、課后鞏固三個環節中,以此打造出以AI為基礎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型,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實踐案例表明,運用AI技術,教師能更準確地掌握每個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偏好,從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與幫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更加有效地進行英語學習,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在后續發展過程中,還需充分把握住這一契機與挑戰,為學生創造出更為寬廣的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史珺,徐永軍.人工智能賦能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單設計研究[J].江西教育,2025(4):79-81.
[2]徐柳,吳文娟.人工智能賦能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5(1):84
[3]陳芳,劉爭艷.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5(1):83.
[4]鄧慧蓮,汪艷娟.生成式AI助力高中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