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續寫作為新高考改革后的英語新題型,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續寫內容,將語言輸入和輸出深度融合。其著重考查閱讀理解、語言運用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契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理念。實際教學中,讀后續寫常出現“讀寫內容和前文內容不連貫、續寫主題與前文主題不一致、續寫內容和前文矛盾”等問題。構建思維支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有效途徑,可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創作,激發寫作興趣和潛力,降低續寫難度,提升教學質量。
一、搭建語篇閱讀支架,梳理脈絡,凸顯主題
高質量閱讀是讀后續寫教學效果的前提。學生續寫前,需閱讀、梳理給定材料行文脈絡,把握主題內容,理解作者意圖。基于此,教師可引導搭建語篇閱讀支架,構建語篇內容框架,幫助學生直觀、系統厘清文本內容,推測生詞含義,感受人物情感,為續寫儲備素材。
以“MamaandHerBankAccount\"為例,這是一篇圍繞“我\"母親“銀行賬戶\"展開的記敘文,文字簡潔易懂,在教學中,教師需有意識地為學生搭建語篇閱讀支架,聚焦內容的梳理和生詞推理。
(一)內容梳理支架
教師先帶領學生瀏覽語篇,把握整體框架,再以故事要素圖、思維流程圖等形式搭建內容支架,鼓勵學生自主或合作構建。如針對Characters部分,可讓學生找出語篇五個關鍵角色,如圖1所示,依此類推,引導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究,梳理語篇整體信息。
圖1思維流程圖

借助這類支架,學生能逐步掌握文本梳理方法,提升閱讀理解效率。
(二)生詞含義推理支架
閱讀時,語篇中可能存在大量陌生詞匯,會影響閱讀效果。教師可以搭建生詞含義推理框架,運用上下文線索法、背景知識聯想法等,幫助學生突破生詞解讀難點,提升閱讀效率,發展邏輯思維。
如“MamaandHerBankAccount\"中Nels敘述提及生詞\"grocery”,學生理解困難時,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上下文,從文本中找線索,搭建起推理生詞含義的思維橋梁。例如,文中第六段提到“IwillworkinDillon'sgroceryafterschool\",Nels因學費發愁只能選兼職,經分析上述情境可知,Dillon'sgrocery是能提供兼職的場所,由此推斷,“grocery\"大概率是一家商店。這種推理方式可幫助學生繞過生詞障礙,逐步提升自主閱讀攻克難點詞匯的能力,讓閱讀過程更順暢。
(三)情感體驗支架
情感是文本靈魂,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搭建情感體驗支架有助于學生理解原文情感,保證續寫內容情感連貫。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時,敏銳捕捉文中蘊含情感的詞句,它們是打開情感大門的鑰匙;同時,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自然融入原文的設定場景。例如,課文中Mama是關鍵人物,教師就可圍繞其引導學生繪制如圖2情感曲線,以情節發展為橫軸,人物情感強度為縱軸(1~5分,5分為最強),如家庭面臨經濟困難時的焦慮強度為3,隱瞞家人說有“銀行賬戶”,忐忑為5,再到家庭穩定后解決“銀行賬戶\"問題的欣慰,緩解至2。通過這樣的情感變化曲線,學生直觀感受Mama的情感起伏,確保后續續寫時能把控情感基調,使故事更具合理性和感染力。
圖2

二、搭建構思創作支架,構筑內容,優化語言
在帶領學生順利完成前期的語篇閱讀和解讀后,進入續寫教學環節。此時,教師要為學生續寫搭建構思創作支架,引導學生結合語篇閱讀階段掌握的內容,續寫創作出與原文內容、風格相契合的小文章。
(一)內容設計支架
在續寫教學時,教師要結合語篇內容和閱讀支架,引導學生搭建一個內容設計支架,可結合續寫要求設計問題,借助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想象后續可能發生的故事。例如,可以圍繞具體內容設計以下問題
Scan part 1(line1-10)
支架信息:
(1)What did Mama do every Saturday night? (action) (2)Why would we“watch with anxious interest\"?(reason) (3)How did we feel about Mama's Bank Account?(feeling) Scanpart 2(line11-34) 支架信息: (1)What was the challenge of Mama's Bank Account? (dialogue) (2)How did each familymember(Nels,Papa,l)rise to this challenge? (action) Scan part 3(line35-45) 支架信息: (1)What was the truth of Mama's bank account? How did I find it? (ending) (2)Why did Mama pretend she had a bank account? Did this lie work? (theme)
使用一系列問題搭建成內容設計支架,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其思維意識和思考能力,不僅能降低續寫的難度,還能把握續寫流程。
此外,教師還可以以原文結尾為起點,引導學生繪制情節發展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

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構建邏輯清晰、豐富多樣的續寫情節框架,使續寫內容更連貫、完整且富有創意。
(二)語料支架
搭建語料支架,有助于學生提升續寫的語言質量,使其與原文在風格和表達上保持協調一致,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發揮出更高的語言運用水平
“Mamaand HerBankAccount\"課文以敘事為主,以人物對話、心理活動以及動作的描寫,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在續寫教學中,教師可以預判學生的續寫方向,提供可用的\"詞塊\"或\"語料”,如下。
1.對話類語料
表示詢問的常用表達,如\"askedcuriously(好奇 地問道)\"\"inquiredwith concern(關切地詢問)\"等, 使人物的詢問更具情感色彩和情境感。例如:“Mother looked at us and inquired with concern,‘How was your day at school,my dears?
表達回答的多樣化詞匯,如\"repliedfirmly(堅定地回答)”、\"respondedhesitantly(猶豫地回應)\"等,以展現人物在回答問題時的不同態度。例如:“Nelsreplied firmly,‘I will do my best to help the family,Mom.Don't worry.'\"
2.心理活動描寫語料
描寫喜悅心情的語句,如\"Asenseofhappiness washed over him,knowing that they had overcome thedifficultiestogether.\"(他心中涌起一股幸福感,因 為他們一起克服了困難),讓學生在描寫人物喜悅時 能夠更加生動形象。
刻畫焦慮情緒的語句,如“Hepacedbackandforth,hisbrowsfurrowedwithworry.\"(他來回步,眉頭因擔憂而緊鎖),使學生能更細膩地描繪人物的焦慮狀態,增強情感表達的感染力。
3.動作描寫語料
表現緩慢動作的詞匯和短語,如“ambled alongthestreet\"(在街上漫步)、“shuffledhis feet slowly”(慢慢地拖著腳走)等,用于營造舒緩或疲憊的情境。比如,“Aftera long dayat work,Papa shuffled hisfeetslowlyashewalkedintothehouse.\"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語料收集競賽、編寫語料手冊等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積累語料,并在續寫時靈活運用,優化文章語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讀后續寫能力和語言綜合素養。
三、搭建續文評改支架,優化續文,總結經驗
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續文評改環節同樣重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對續文的細節進行剖析解讀,檢查續文結構,進行優化改進,保證讀后續寫的質量。因此,在完成續寫后,教師還需要搭建一個續文評改支架,針對學生續文進行改進和調整。
(一)集體評改支架
集體評改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優秀學生作文展示,挑選出在情節構思、語言表達、內容豐富度等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作文,在課堂上分享。這樣,既能讓被選中的學生獲得成就感,激勵其不斷進步,也能為其他學生提供學習和借鑒的范例,積累精彩的語言表達,擴充語言知識儲備。二是評改標準制定,可從續文與原文融洽度、情節構思合理度、內容豐富度、語言精彩度、語篇流暢度等方面制定評改標準。
(二)個性修改支架
學生存在個性化差異,他們在英語學習中有著獨特的需求,因此,在完成語篇續寫后,教師還要對每位學生的續文進行批改,從學生個性出發,搭建個性化續文修改支架。例如,對于寫作不暢的學生,需有針對性地定制輔導方案,提供一些銜接性強的語言素材,如豐富的連接詞、過渡句等,并整理成專屬筆記,引導學生在評改續文的過程中,逐步積累使文章內容連貫的詞匯和表達技巧;對于經常出現語法錯誤的學生,可以挑選一些和語篇相關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深入具體語境理解這些句式的正確用法,分析語篇中句式的結構和功能,從而修正續文中的語言瑕疵和語法錯誤,如此對語法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四、結束語
總之,讀后續寫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高中英語教師應緊密結合新高考和課程標準對讀后續寫題型的要求,以思維支架為載體,從讀、寫、改三個關鍵環節搭建語篇閱讀支架、構思創作支架和續文評改支架,層層深人,帶領學生讀懂語篇、厘清脈絡、創意構思和寫作,真正實現從閱讀思維到寫作思維的過渡,著力打造“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高效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