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教學改革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更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新的契機。
一、信息技術營造多維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興趣
1.創設可視可感情境,激發思維活力。
在三年級上冊Unit2Howmanyducks?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可借助希沃課件,將課本中人物在公園數鴨子的情景生動再現:公園中綠柳隨風搖曳,湖水波光粼粼,小鴨子在水面歡快嬉游。學生仿若身臨其境,沉浸于這一充滿趣味的場景之中。針對“Howmanyducks”這一問題,情境的動態呈現使得原本簡單的數數游戲變得妙趣橫生。
2.構建文化探索情境,促進思維交流。
在教學四年級上冊Unit8TheSpringFestival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在線資源。從視覺維度來看,精美的圖片,如春節時張燈結彩的街道、喜慶的春聯等畫面,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節日氛圍中;從聽覺維度來看,相關的短視頻播放著春節的鞭炮聲、拜年的祝福語,使學生全方位感受節日氛圍。學生從這些資源中獲取了大量信息,開始了對文化差異的探索之旅。
3.設計趣味游戲情境,推動思維進階。
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并激發他們的主動思維,教師可設計各類游戲,增強課堂的互動感,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
學生可以當“語法小偵探”,完成學習挑戰。例如,針對一個一般現在時的句子,教師將其拆分成“He/often/plays/football/afterschool”這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設置為可點擊的熱鍵形式。當句子呈現時,教師根據語法規則故意設置錯誤,比如“play”沒加“s”。學生需要找出錯誤部分,點擊相應的單詞。如果點擊正確,希沃軟件會觸發加分動畫;反之,如果點擊錯誤,就會觸發減分動畫。這種即時反饋的機制,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游戲過程中,更加主動地去分析語法規則,掌握語法知識。
二、信息技術輔助文本解讀,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邏輯
1.推動問題鏈導學,建構知識框架。
以五年級上冊Unit6AskingtheWayPartA教學為例,信息技術在推動問題鏈導學、建構問路知識框架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知識呈現環節的第一部分,教師可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課文高清圖片,針對圖片提出“Whoaretheyin the picture?And who is asking the way?”“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等問題。教師標注重點人物和地點,從而明確問路要素,逐步搭建問路知識框架的基礎結構。在第二部分,教師呈現問題“Howdoes thewomanask theway?”引導學生關注問路句型,音頻、視頻同步呈現,強化了學生的多感官學習體驗,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問路的核心句型“Excuse me.How canIget to...\"。在第三部分,教師問學生“What doesYangMingsay?”,引出楊明指路的回答“It's far away.You can takeabus.”。課件形象直觀地幫學生理解了“faraway”的意思。拓展應用階段,教師串聯課文情境布置任務“Thewoman comesto Fuzhou. She wants to go to San Fang Qi Xiang. Can youshowthewayforher?”。教師運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引導學生查看交通線路等信息,進行小組討論并規劃路線,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元化信息呈現,深化文本理解。
以五年級上冊Unit5MonthsoftheYear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在借助希沃軟件開展的月份和圖片場景配對時可發現,每個月都有與之對應的特色圖片場景。例如,在1月的畫面里,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NewYear'sDay”的文字信息,同時畫面還展現出張燈結彩的熱鬧場景;6月的畫面則呈現出學生在公園中盡情玩耍的歡樂畫面,公園中懸掛著寫有“慶祝兒童節”字樣的條幅;12月的畫面中滿是圣誕節的溫馨情景。學生需要仔細觀察圖片、提取關鍵信息,在邏輯分析上,他們需要思考畫面元素與月份、節日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在信息處理層面上,他們要從復雜的畫面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內容。這種多維度的思維鍛煉,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深度理解了月份蘊含的文化內涵。
三、信息技術助力創新實踐,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創設“智能體”,與學生進行互動,促進學生思維交互創新。在教學六年級上冊Unit4BuyingNewClothes時,教師可以創建英語學習智能體售貨員,讓學生和虛擬售貨員進行互動。
1.創建智能體步驟。
首先,打開人工智能應用程序找到創建智能體入口。接著,輸入智能體的名稱,例如“服裝店售貨員”。然后,在提示詞中詳細描述角色的特點和情境中的任務,比如,“你是一位熱情友好的服裝店服務員,具備用英語服務的能力,主要工作是為顧客推薦服裝的尺碼和顏色。注意,要盡可能使用簡單易懂的英語,因為虛擬顧客是小學生,屬于英語初學者”之后,選擇語言為英語。最后,確認并創建智能體。
2.學生與智能體互動過程。
學生進人與創建好的智能體的對話界面后,扮演顧客角色。他們可以向“售貨員”智能體打招呼、提出自己的需求等。智能體依據提示詞設定,用英語回應并進行推薦。以下是和智能體的對話范例節選(A為學生顧客,B為智能體售貨員)。
B: Hi! What can Ido for you? A:My daughter wants a dress. B:What color and size do you need? A:Mydaughterlikesblue.Sheistall.Ithink maybe sheneedsalargersize. B: How old is she? A:She is twelve. B: Ok.For a girl of 12 years old, Isuggest you choose a size 150 cm dress.
學生根據智能體的回答繼續對話,完成整個購物情境的模擬。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詢問關于服裝的款式、材質等問題,或者提出一些個性化的要求,如定制帶有特殊圖案的服裝,發揮創新思維。
3.教學引導與學習效果。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智能體的回答,學習其中正確的表達方式和用詞。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更有創意的想法和表達方式,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英語交流能力和創新思維。這種鍛煉不僅僅局限于語言本身,更涉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未來的英語學習和實際應用中能夠更加游刃有余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無疑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開辟了嶄新且多元的路徑,也為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教師要更加熟練地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出更多富有創意和實效性的教學方法與資源,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責任編輯:蘇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