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分轉向以單元為整體的教學體系。大概念作為單元教學的核心,它倡導的單元目標整合不僅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知識點零散分布的不足,還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基于大概念的教學設計逐步深化,它通過互動學習、項目操作等方式,激勵學生逐層提升認知能力。此種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截然不同。本文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白鵝》一課為例,淺析大概念背景下的單篇課文教學設計與實踐。
一、抓住核心,制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采用主題單元的結構進行編排,同一單元的多篇課文圍繞同一主題展開,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某個單元時,不僅能理解、掌握語文要素,還能感受和體會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與價值理念。基于大概念的單篇課文教學設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整合課程內容,促進知識間的相互聯系與深化,從而構建起一個系統化、條理清晰的知識體系,避免知識的零散與孤立。這種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的單篇課文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兼具的特點,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在制訂單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先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所對應的能力要求,再結合該單元的人文主題來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四年級學生的要求是: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文學作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所收錄的文本均與動物有關。《貓》生動地描繪了老貓的古怪性格和幼貓的活潑頑皮;《母雞》通過作者對母雞看法的轉變,展現了母雞的偉大母親形象;《白鵝》則從多個角度描繪了白鵝高傲的特點。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為“可愛的動物,我們的好朋友”,語文要素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在《課程標準》、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指引下,教師針對本單元設計的大概念是“正確認識人和動物的關系,激發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提高動物保護意識”,并創設了“跟著名家學寫作”的大情境,將整個單元的課文串聯起來學習。之后,對《白鵝》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層級構建。第一,掃清生字障礙,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第二,抓住關鍵詞句,感受白鵝的高傲,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第三,對比閱讀,感悟寫法,領略語言趣味。第四,小練筆,提升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激發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二、巧設任務,提升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以碎片化的提問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如“文中的白鵝有什么特點”“文中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白鵝的高傲”等。這種方式不僅過度強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還容易使教學內容割裂成零散的片段,導致許多學生在課后仍不清楚學習自標,不知道要掌握哪些具體的知識點和技能。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基于大概念設計核心任務,輔以簡單明確的問題,逐步推進教學。在開始任務實踐前,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解決本課的生字,然后指導他們閱讀文本,并圍繞“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這一主題設計任務,同時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構建教學輔助支架。如從細致觀察、精準用詞以及生動表達等方面進行提示,幫助學生有依據地完成任務,促進他們進行深度學習,激勵他們順利完成任務,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具體來說,可以設計以下三個任務。
任務一:(1)默讀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圈出關鍵詞。(2)模擬現場,演一演白鵝的叫聲、步態。(3)用貼圖擺出白鵝吃飯的順序,感受其高傲。該任務旨在讓學生從吃相、步態、叫聲上感受白鵝高傲的特點。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作家是如何緊扣詞語來詮釋動物個性的。
任務二:(1)化身為鵝,接受采訪——你覺得豐子愷先生喜歡你嗎?(2)借助課文,說說你的依據是什么?(3)結合交流平臺,展示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該任務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反語,體會情感。這個環節采用采訪的形式,讓學生從第六、七自然段中發現作者通過運用明貶實褒、對比以及列舉具體事例等方法來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這種形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作者的寫作技巧,體會其語言韻味和深厚情感。這恰好呼應了本單元大概念所期望達成的目標。
任務三:(1)默讀“閱讀鏈接”,找出白公鵝的特點并填表。(2)小組討論,體會兩篇文章的相似之處。(3)模仿寫作技巧,進行小練筆。該任務旨在引導學生對比閱讀,感悟寫法。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引導他們增強對文學語言的感知力以及對作者寫作風格的洞察力。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小組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鏈接”與課文的相似之處,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法。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嘗試用明貶實褒的寫作技巧,圍繞動物的特點并結合具體事例,描寫自己喜歡的動物。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提高。
三、注重評價,提高參與度
設計有趣的任務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而巧妙地運用課堂評價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教師不應僅僅關注分數,而應通過過程性評價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教學《白鵝》一課時,教師可設計一份星級反饋表,讓學生在每項任務完成后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星級評定,并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分。如此一來,教師就能夠通過追蹤自評和互評的結果來掌握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并據此優化教學策略。此外,在小練筆環節,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的方式篩選佳作。被選中的學生將有機會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也可對其作品進行點評。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
總之,在實施大概念背景下的單篇課文教學設計時,首要任務是明確教學單元的核心概念,這不僅涉及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更重要的是結合《課程標準》,找到語文學科核心要素的切入點,從而科學地制訂教學目標。這一過程要求教師對大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并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應認識到大概念在提升學生關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通過研究《課程標準》、分析教材、了解學情等,將其有效地融入日常備課中。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將知識點有機聯系起來,并引導學生學會把已掌握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靈活運用。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青口宏嶼小學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