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時代發展給高等教育帶來新機遇與挑戰,傳統英語專業教學模式急需改革,于是“新文科”理念便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它有個顯著特征就是文科和現代科技相結合,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與社會責任感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社會問題。
《理解當代中國英語演講》這一課程光看名稱就能知道它是推進“三進”工作、極具重大意義且有著鮮明時代特色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出能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當代大學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交流越發頻繁、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愈發凸顯,培養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很緊迫,而學生以英語演講來展示全面、立體、真實的中國會更好,能包含發展成就、文化魅力和價值觀念,增強國際話語權,不過傳統英語演講教學常把重點放在語言技能訓練上,忽視學生對當代中國的理解和認知,難以滿足新時代的人才需求。
新文科理念指導下,為克服傳統教學模式弊端,一種創新教學模式“三四五”教學模式一經提出便投入使用,被實踐反復檢驗并逐步完善,其中“三進”讓學生學英語時能深入理解中國發展理念與道路,且整合資源形成“四課”聯動全方位育人體系,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五技”,從而使學生準確流暢表達觀點傳播中國聲音。
二、新文科理念與“三四五”教學模式
(一)新文科理念
新文科理念早有淵源,其發展歷程能追溯到20世紀末,那時美國部分高校就開始試著把新技術融入文科教育從而打破學科界限開展跨學科教學。新文科之所以區別于傳統文科就在于其理念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文科基礎知識和理論,還得具備一些理工科知識和技能,像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之類。因此,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以及新技術的應用。
(二)“三四五”教學模式
“三四五”教學模式全面、系統的教學體系由“三進”“四課”“五技”這三個核心要素共同構建且彼此關聯促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三進”,即進到教材里、進入課堂中、深入頭腦內,其中教材是基礎,課堂是關鍵,頭腦為目的,就像運用《理解當代中國英語演講教程》這本教材講中國脫貧攻堅成就時,教師可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做英語演講以闡述脫貧攻堅對中國和世界的意義,這樣學生既能提高英語演講能力又能深刻理解中國減貧理念和實踐,“三進”也就達成了。
“四課”中的第一課堂為傳統課堂教學,在該課堂上由教師系統講解英語演講的理論知識和技巧。第二課堂是課外實踐活動,能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學生通過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可不斷提升自我以實現個人能力螺旋式上升。第三課堂是網絡在線學習,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源和個性化學習體驗。第四課堂是社會實踐,國際交流活動、志愿服務、社會調研等,在志愿服務中,學生深入農村貧困地區留守兒童中間。
語言是人們之間進行彼此的思想交流從而達到互相了解的一種極其重要的交際工具,人類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都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把語言作為工具。有聲語言就是演講活動中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最主要的媒介和物質表達手段,其五項技能即聽說讀寫譯,人們將其稱為“五技”,在“五技”里聽讀屬于語言輸入,說寫譯屬于語言輸出,它們相互影響且對學生將語言作為交際工具功能的實現以及他們的語言綜合能力起決定性作用,新文科理念和“三四五”教學模式在諸多層面有著緊密的內在契合且有力支撐著《理解當代中國英語演講》課程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當然,要想讓學生做好演講,除有聲語言外,還要讓他們輔之以相應的眼神、表情、體態、手勢等,因為在演講中,演講者通常以有聲語言為主,相應的體態語言為輔。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對有聲語言加以探討。
三、“五技”提升的教學策略
(一)聽說技能的訓練
聽說,這一語言交際工具的基本實現方式在《理解當代中國英語演講》課程教學里被教師高度重視且采用多種方式訓練。聽力訓練時,教師精心選出和單元主題相關的如習近平總書記的國際演講、國內外知名學者有關當代中國的演講等英語演講音頻、視頻資料指導學生精聽泛聽一起做,還會依照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進度設計填空、選擇等多樣的聽力練習。這些資料語言地道、內容豐富,時代性和思想性很強,能助力學生更好地知曉當代中國于國際舞臺的地位和形象,從而鍛煉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系統、反復的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教師對課堂演講、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的組織,讓學生有充足的口語練習機會。課堂演講時,像“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的科技創新成就”這類主題通常由教師給定,學生依此進行有準備的演講。同學們進行“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及應對策略”小組討論,不但口語表達能力得以提高,團隊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模擬國際會議、文化交流等真實交際場景進行口語交流,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不同交際場合,提高口語表達的流利度和準確性。
(二)讀寫技能的培養
教師線上發布大量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像學術論文、新聞報道、政府文件之類涵蓋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的英語閱讀材料并要求學生按時完成閱讀,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材料能知曉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成就、挑戰和未來走向。
演講稿撰寫乃至整個演講,寫作水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撰寫演講稿時,演講主題如何確定、演講目的怎樣明確、聽眾需求怎樣分析、演講內容如何組織、語言和修辭手法等如何恰當運用,教師都會給予指導,并且教師會批改學生的文章并反饋,提出改進建議,還會組織學生互評和自評,讓學生能從他人作品中學優點、發現自身不足,共同提升寫作水平。 [[]
(三)翻譯技能的強化
《理解當代中國英語演講》的授課內容里,翻譯技能訓練不可或缺,筆譯練習方面,教師會選各類相應內容的文本,讓學生學習掌握與當代中國有關、內涵豐富且語言表達獨特的句子或段落,指導學生翻譯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時,教師得強調準確理解政策術語、經濟數據等的重要性,并且運用恰當翻譯策略把它們譯成合適的英語,批改時,教師會指出翻譯存在的問題,如詞匯選得不對、有語法錯誤、表達不地道之類的,也會引導學生學習掌握詞性轉換、語序調整、增詞減[2]詞等翻譯技巧來提高翻譯準確性和流暢性。
強化翻譯技能口譯練習是重要方式,教師可組織國際會議模擬、商務談判模擬等課堂活動讓學生做口譯實踐,這對學生語言能力考驗巨大且在聽力理解水平、知識積累、臨場反應速度等方面也面臨挑戰,教師講授預測、省略、重復等口譯技巧后還教學生口譯筆記怎么做、怎么用以提高口譯效率和質量進而提高口譯水平。
四、教學問題與改進策略
(一)教學問題
“三四五”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深入剖析并解決這些問題。
1.“四課”的協同效應未充分發揮
“四課”聯動理念意在整合多種教學資源給學生全方位學習體驗,但實際操作時各課堂協同效應沒充分發揮出來。
(1)第一二課堂存在脫節現象
第一、二課堂之間脫節,學生難以把第一課堂所學知識用于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這是第一課堂教學內容和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對接不暢。
(2)第三課堂資源參差不齊
凡事皆具兩面性,第三課堂給學生提供豐富網絡學習資源的也存在資源質量良不齊的狀況,教師選取教學資源時得嚴格把關,挑與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匹配度高的資源并指導學生按個性化需求篩選。
(3)第四課堂受限較多
諸多因素如時間安排、安全問題等限制了第四課堂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其不能多次大規模開展,從而造成實踐機會提供不足難以顧及每一位學生。
2.學生參與度低
在學生參與度上也有一些問題,“三四五”教學模式下部分學生認識理解得不夠深入且參與積極性欠佳。
(1)學生在第一課堂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欠缺
第一課堂受多種因素影響,傳統“填鴨式”教學仍被一些學生習慣,他們不愿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項目等活動甚至抵觸,從而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
(2)學生在第二課堂的參與度不均衡
第二課堂的課外實踐活動參與度不均衡,成績好、積極性高的學生參與度常較高,而基礎差或者性格內向的學生參與度較低甚至會逃避參與,在英語演講比賽里,有些基礎差的學生老是擔心表現不好被人嘲笑,不愿參賽。
(3)學生在第三課堂的信息篩選能力不夠
網絡上學習資源豐富多樣但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常難以辨別篩選適合自己的優質資源,從而浪費了學習時間。
(4)學生對第四課堂的認識不足
第四課堂的社會實踐里,社會實踐的意義和價值沒有被部分學生足夠認識到,他們參與只是為了完成任務,缺乏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的精神,在參與社會調研活動時,有些學生僅僅簡單收集數據,沒有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做不到將所學知識和社會實踐真正結合起來。
(二)針對以上問題的改進策略
“三四五”教學模式在實踐時出了問題下面提出改進策略。
1.加強“四課”之間的協同合作
“四課”若要加強協同合作就得被更科學合理地利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專門成立個教學協調小組,讓它來統籌協調“四課”教學安排和資源分配。
(1)確保第一二課堂銜接緊密
小組會定期召開會議,教學計劃和活動安排要靠大家共同商討才能讓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同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緊密銜接起來,第一課堂系統教學能給學生打下堅實知識基礎且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競爭意識,[在第一課堂講完英語演講某技巧后第二課堂就能及時組織相關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可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演講技巧鞏固好夯實好。
(2)優化并更新網絡資源
教師得從自身角度出發,加強對第三課堂網絡學習資源的篩選與優化工作,優先把和課程教學目標、內容匹配度高的優質資源推薦給學生,并且要保證資源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建立資源更新機制來定期更新網絡學習資源。
(3)打破第四課堂壁壘
要積極打破阻礙第四課堂開展的社會實踐渠道壁壘,加強和國內外相關機構、企業、社會組織多層次、多樣化的合作。
2.采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度
對學生加以引導并制定合適的激勵政策,學生參與度就能有效提高,得提升學生對“三四五'教學模式的認知,宏觀而言,得讓學生明白高效、科學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意義重大,像能讓教學內容更生動有趣進而吸引學生注意力,他們積極參與很關鍵,微觀來講,可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全面了解該模式內涵、目標和意義等細節,講解英語演講結構時,教師可展示優秀演講視頻案例,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結構演講效果,參與度低的學生,教師要多關注多指導,幫其克服困難增強自信,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可安排學習小組,讓成績好的學生幫其提高英語水平,這樣學生就能用清晰流暢準確的英語表達觀點,運用豐富詞匯和恰當語法,結合生動肢體語言,展現出色演講能力,進而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結束語
新文科視域下,本研究重點對《理解當代中國英語演講》課程教學里“三四五”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展開探討并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由于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地“三進”,其變得更加豐富完善,思想性與時代性得以增強,學生在深入理解中國發展理念與道路后,能將這些融入英語演講技巧運用中,這既能增強文化自信,又能使他們認識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四課”聯動的教學實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學習體驗,拓寬了學習渠道、豐富了學習資源,而“五技”提升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了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多樣化的聽說讀寫譯訓練使學生各項技能顯著提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因該教學模式的運用有較大幅度提高,在以后教學中將深入探索以更好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雨,邢春曉.大學理科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調查:一項實證研究[].考試周刊,2013(65):59-61.
[2]郝英.淺談標語的漢英翻譯Ⅲ].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379-380,383.
[3]李明洋.論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教學的必要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3):153.
[4]曹明.在線對分課堂中的多維互動:以《基礎英語》課程為例[].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20(5):68-73.
作者簡介
張秀艷(1981一),女,漢族,黑龍江巴彥人,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跨文化交際、英語翻譯。
基金項目:2024年度綏化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項目“新文科背景下‘三四五’教學模式在英語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JZ2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