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智融合已成為各行業發展的關鍵趨勢走向,深刻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等教育領域,數智融合給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帶來沖擊,高校黨建工作因此受到影響。高校組織員承擔黨員發展、黨員教育管理、黨組織建設等職責,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數智融合背景下,提升高校組織員工作水平,是適應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發展形勢、提高黨建工作質量和成效的必要選擇。數智技術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運用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有關高校組織員在這個背景下工作能力提升路徑的研究較少,深度鉆研數智融合背景下高校組織員工作能力提升路徑,其理論與實踐意義重大。
一、數智融合背景下高校組織員工作的機遇
(一)數智技術驅動工作場景革新
數智技術可為高校搭建黨員發展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平臺,將入黨申請人基本信息、思想動態、學習成績、社會實踐等多維度數據進行收集與整合,基于數據分析模型對申請人實施精準“畫像探究”,為培養教育方案的制定給出科學依據。在進行培養教育期間,可對培養聯系人與入黨申請人的溝通交流情況進行記錄,提醒其實施培養任務,實現培養教育的智慧化管理。數智技術可以為黨員成長記錄提供安全可信的存儲途徑,黨員從送交入黨申請書開始,其各個成長階段的關鍵內容,如黨課培訓的相關記錄、思想匯報文檔、組織考察意見記錄、文件等,全被存進管理平臺,形成全面且不能篡改的黨員成長軌跡,為黨員發展質量的評估及黨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依托。
(二)思政教育精準化
高??山柚髷祿治黾夹g對學生黨員思想動態進行量化評估,通過獲取學生黨員在學習平臺、社交平臺、校園活動等場景中產生的行為數據,剖析其關注焦點、價值觀念和思想走向,精準洞悉學生黨員思想動態的起伏;也可對學生在網絡思政課程學習過程中的點擊行為、答題情況、討論參與程度等數據進行分析,把握學生對不同思政內容的學習興趣及理解程度,為個性化思政教育提供數據支撐。
(三)組織員角色賦能
處于數智融合背景下,高校組織員的身份從以往的事務執行者轉變為數據分析師 + 價值引領者 + 技術應用者的復合型角色,其大量一般性事務工作,如黨員信息錄入、黨費計算、會議通知等工作,可借助智能管理平臺和自動化工具進行處理,組織員得以從繁雜的事務包圍中解脫。高校組織員可借助數據分析技術,對黨員發展、教育管理等工作的數據開展挖掘與分析,為黨建決策給予數據方面的支持,通過對黨員發展過程中各環節的時間周期、通過率等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工作流程上的瓶頸關卡;對黨員發展流程進行優化,采用數智技術變革黨員教育方式、數字敘事方式,將黨的歷史、先進事跡等用生動形象的數字故事呈現給學生黨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帶動學生黨員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高校組織員借助學習與應用數智技術,可不斷尋覓新技術在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情形,推動黨建工作同數智技術深度融合[3]。
二、高校組織員工作能力提升的現實困境
(一)數據共享機制不完善
高校黨建工作涉及組織部、學工部、各二級學院等多個部門,各部門之間數據標準未形成統一,數據共享機制存在缺陷,多部門數據形成的壁壘造成信息孤島現象,導致黨員發展相關數據難以實現有效整合。組織部把握著黨員組織關系信息內容,學工部掌握著學生綜合表現方面的信息,若部門間的數據未能及時共享,組織員著手黨員發展對象考察事宜時,便要消耗大量時間與精力去收集并整理相關數據,影響了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
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存在較大技術壁壘。黨員發展質量評估、思想動態預測等智能分析模型要求高校組織員具備專業的數據分析知識與技術能力,然而多數高校組織員缺少相關技術方面的背景,在進行模型構建時面臨算法抉擇、模型檢驗等諸多技術難關,造成智能分析模型的構建進度遲遲不前,無法在黨建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倫理風險
在進行黨員發展期間,高校組織員難以只憑借設定的算法與指標體系,否則會引起黨員發展對象的評價機械化現象。跳過考量主觀能動性等難以量化的因素,過分注重學習成績、競賽獲獎等量化的指標,而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等方面的考查未達到深入程度,容易導致選拔出來的黨員發展對象在思想及行為特征上與黨員標準有差距。數智技術在黨建教育中的運用,可提供眾多的教育資源和簡便的教育路徑,但也可能導致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減少。在處于線上教育培訓的進程中,學生跟教師缺少當面的交流與互動,不易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與情感關照,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長期過度依靠虛擬教育場景,或許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里的人際交往與情感表達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數字素養能力不足
部分高校組織員由二級單位行政辦公室人員、輔導員、教務員等兼任,因而缺乏數據分析、智能工具應用等數字技能。從數據分析角度來看,諸多組織員僅可進行簡易的數據統計,如統計人數、計算所占比例等,無法利用數據分析軟件實施數據挖掘、相關性分析等深層次分析。就智能工具應用情況而言,針對部分先進的黨建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平臺等,組織員操作的熟練程度不夠,無法充分發揮這些工具的功能,數字素養能力未達要求,顯著制約了組織員在數智融合背景下工作能力的提升。
(四)專業路徑發展模糊
高校組織員培訓主要聚焦黨的方針政策、黨員發展流程等方面,盡管這些內容對組織員開展工作極為關鍵,但在數智融合的現實背景里,組織員還應掌握數智技術在黨建工作中的應用、人工智能倫理規范等知識。目前高校的培訓體系針對這些方面設置的課程不多,無法契合組織員專業發展的需要[4。同時,高校組織員職業發展渠道尚不完善,職業發展路徑不夠清晰,晉升渠道相對狹窄,與教學科研崗位相比,組織員在職稱評定和職務晉升等方面缺少明確的標準與支持政策,這使得組織員在工作中欠缺職業發展的動力,影響其工作的積極主動性,進而使其工作能力的提升受到阻礙。
三、數智融合背景下的能力提升路徑
(一)數智技術能力提升
高校及職能部門可針對組織員開展智能工具操作的相關培訓,開展黨建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平臺及辦公自動化軟件操作的培訓,確保組織員可熟練運用各類智能工具以高效開展黨建工作。在培養數據分析能力上,高??砷_設數據分析基礎、數據挖掘及數據可視化等課程。組織員完成系統學習和實踐任務,掌握數據分析的途徑與方法,可對黨建工作中的數據做深入的分析,為決策給予數據支撐。對具有一定技術基礎的組織員,高校可實施系統維護的培訓工作,囊括服務器維護、數據庫管理、網絡安全等范疇的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其有能力對黨建智能管理系統進行日常維護及解決簡單問題,得到系統維護技能認證。
(二)價值引領能力提升
組織員在掌握數智技能后,能夠把數智技術與黨建教育內容深度融合,推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數智+黨建”課程板塊。在開展黨性修養教育活動中,高??蓱{借大數據分析技術,開發“黨員行為分析與黨性修養提升”課程,借助對黨員日常行為數據的剖析,引導黨員審視自身的行為,強化黨性修養。高校可憑借數字敘事技術將黨建教育內容以故事化樣式呈現,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及感染力。通過創新黨員教育的方式和途徑,組織員能借助短視頻、動畫、互動游戲等形式,將黨的理論、先進事跡等制作成數字形式的故事,經由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等平臺推送給黨員,激勵黨員投身數字故事創作、分享個人入黨經過、成長點滴等,增強黨員對活動的參與度和認同度。
處于數智化時代,網絡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核心陣地,組織員需強化對網絡意識形態的監測與分析,依靠大數據技術對校園網絡輿情進行實時管控,及時發現并處理不良內容,主動采用數智技術建設網絡黨建宣傳陣地,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構建高校黨建的官方網站、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采用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開展黨建宣傳教育工作,增強黨組織的影響力與凝聚力。
(三)數據治理體系優化
高??赏ㄟ^整合各個部門中與黨建工作相關的數據資源,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消除數據壁壘,達成數據的互聯互通及共享利用。高??芍贫〝祿杉瘻蕜t與共享機制,厘清黨員發展、教育管理等工作中數據采集的內容、格式、頻率等尺度,讓數據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得以維持保證。高??纱蛟焱陚涞臄祿蚕頇C制,明確各部門在數據共享過程中的權利與義務,確保數據使用既安全又合法,如制定數據共享的協議,界定數據的使用范圍、使用途徑與保密要求等,保障數據在共享階段的安全。
高校可采用大數據分析等智能方法,構建黨員發展質量的智能評估模型。該模型應綜合考量入黨申請人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成績、社會實踐、群眾基礎等多方面情況,依靠大量數據開展學習與分析,厘定各因素的權重與評價規范,做到對黨員發展質量的客觀、恰當評估。高??梢越柚鷮σ酝h員發展對象跟蹤調查和后續表現的數據進行分析、驗證,優化評估模型現有的參數,增強評估的精準度。
(四)組織員培養模式創新
為適應時代發展,推動組織員隊伍實現專業化,創新培養模式,高??蔀槊恳粋€組織員配備一名黨建專家和一名技術專家。黨建專家會在黨建業務知識、政策闡釋、工作經驗等方面給予指導,幫助組織員提升黨建工作本領;技術專家針對數智技術應用、數據分析、系統維護等方面提供培訓及指導,提高組織員的數字素養與技術應用水平。高??梢揽俊半p導師制”達成黨建業務與數智技術的融合,助力組織員全面發展。
高??蓪抵腔h建研究和實踐作為目標,成立數智化黨建工作室,工作室可由組織員、思政老師和技術人員等一起組成,圍繞數智技術在黨建工作應用中的情況開展課題研究、項目實踐及經驗交流,開拓數智技術在黨員教育管理、黨組織活動開展等方面的創新應用,為組織員打造實踐平臺及交流的機會,增強其工作本領和創新觀念。高校可經由課題、項目推動組織員能力提升,組織員在推進項目實施期間,要將黨建業務知識與數智技術進行綜合運用,統籌各類資源,化解實際困境,通過課題、項目鍛煉組織員組織協調、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稍O立“基于大數據的黨員發展質量提升項目”,組織員在項自實施期間,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黨員發展數據進行分析,謀劃針對性的改進手段,進而實現提升黨員發展質量的效果。
(五)評價激勵機制改革
高??蓴M定合理的組織員考核體系,既要重視對組織員工作成績、數據指標等定量數據的考核,如黨員發展的數量與質量、黨組織活動開展的次數與效果表現等,又要關注對黨員工作態度、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等定性維度的評判,采取定量與定性相配合的考核方法,全面且客觀地評價組織員的工作實績。高校可同時將智能工具應用的成果、數字化成果添加到考核指標中,在組織員的職稱評定與職務晉升中,引入智能工具操作水平、數據分析成績、數字化黨建項目落實成效等評價指標,推動組織員積極學習和使用數智技術,引領黨建工作創新突破。若組織員于黨建工作中開發出具備創新性的智能管理工具,取得了顯著的數字化黨建成績,在職稱評定和聘任時應[給予對應的加分與優先考量。
結束語
數智融合給高校組織員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智能管理平臺建設、精準思政教育模式構建,以及組織員角色的價值躍遷,極大地提高了高校黨建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然而,目前高校組織員工作能力提升面臨著能力體系適配性不足、專業路徑發展模糊等實際困境。為應對這些棘手問題,高??梢詮脑鰪姅抵羌夹g應用能力、凸顯價值引領能力、優化數據治理體系、創新組織員培養模式、改革評價激勵機制五個方面提升組織員綜合水平。伴隨數智技術不斷發展和運用,高校組織員需持續關注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踴躍探索“數智 + 黨建”工作新模式,憑借技術賦能,堅定育人初心,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相關部門和高校應進一步加大對數智融合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研究實踐的投入,完備政策支持及制度保障,推動高校黨建工作探尋出一條既符合時代特點又凸顯黨建本質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秦嶺.高校專職組織員隊伍勝任力的現狀、問題及提升路徑北京教育(高教),2025(2):94-96.
[2]汪芯瑜,劉素貞.數智技術賦能高校黨建:場景與路徑[J].黨政論壇,2025(1):16-18.
[3]段吳勇,張德華.新時代加強高校組織員隊伍建設創新路徑研究[]科教導刊,2024(21):23-25.
[4]鄭杰.高校組織員的角色認同危機與重塑路徑[J].教師,2024(18):84-86.
[5]高鈴,宛明高.高校專職組織員在學生黨建工作中的作用探析Ⅲ池州學院學報,2024,38(2):154-156.
作者簡介
楊舒雅(1995—),女,漢族,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25年課題“數智融合背景下高校組織員能力提升路徑探究”(項目編號:DJ20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