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8-162-02
引言
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地區農業經濟效益,助力社會經濟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為此,地區結合自身農業經濟發展基礎、特點,構建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為本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在實踐過程中,將農業生產、加工與科學技術融合,發展各地優勢主導產業,達到提高農業經濟價值的目的,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生產產值,助力地區現代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益。
一、內蒙古地區農業經濟特點
內蒙古位于高緯度、高海拔地區,屬于干旱與半干旱地區,氣候冷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整體位于黃金種植帶和草原帶上,適合農業、養畜、產奶,農牧業發達。具體體現在:馬鈴薯、大豆、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適合在該地區生長,牛、羊以錫林郭勒、科爾沁最為著名,蒙牛、伊利、蒙恩羊乳、驢哥乳業等乳制品企業的總部設置在內蒙古,可以說,內蒙古地區的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具有資金、資源等方面優勢,為其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構建奠定基礎。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對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建構的要求
(一)重視農業經濟發展質量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構建要求從地區當前農業生產特點出發,在保障地區農業經濟穩定的同時,重視提高地區農業經濟發展質量,夯實當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基礎。為達到這一目標,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構建要求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如:加大種子研發力度,培育符合本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的農作物品種;應用現代機械進行農作物收獲;應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優化當前農業種植生產結構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提升農業生產價值1。例如,內蒙古降水量不足,春夏季節容易出現降水量少、氣溫高的氣候現象,影響農作物生長,在這樣的條件下,該地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滴灌等進行農業灌溉,確保農產品品質的同時,為當地農作物穩定豐收提供保障。
此外,地區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需要重視優化產業格局,滿足市場對農產品的多樣需求,提高本地農業經濟收益。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提高地區農產品銷售的售后服務水平,完善地區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推動地區農產品品牌建設,助力地區現代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深入農業經濟發展的各個流程中,結合國家以及地區對農業生產的要求,延長農業經濟產業鏈。例如,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受到關注與重視,內蒙古地區發揮自身顯著畜牧業優勢,將養殖資源用于功能肥生產中,促進該地功能肥產業發展,將功能肥應用于農業種植生產中,提高畜禽排泄物的利用率,延長畜牧業產業鏈的同時,降低農業種植生產成本,為當地種植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支持。
(二)重視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
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不重視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其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不具備可持續性,無法實現農業生產的穩定增長。為此,地區構建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過程中,探析如何降低農業生產環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提出有效改善措施,打造文明、和諧的農業經濟發展環境,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3。例如,內蒙古錫林郭勒市重視畜禽排泄物的加T利用,采取“草木肥綠色循環\"“功能肥廠 + 村集體經濟”等形式,推動種植業、養殖業一體化高質量循環發展,為內蒙古地區綠色農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支持。
(三)重視農業經濟發展的市場化運營
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離不開市場化運營管理,優化地區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了解市場對農產品的多樣需求,從而調整自身農業生產,優化產業布局,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助力鄉村振興。以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小米為例,其通過中央電視臺進行廣告宣傳,讓觀眾記住“敖漢小米,熬出中國味”,觀眾了解到敖漢小米具有綠色、無公害、有機的特點,滿足消費者的要求,逐步打造自身谷子產品品牌,提高敖漢小米的知名度與市場競爭力,增加本地農業經濟收益的同時,帶動本地旅游業的發展,推動本地旅游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
(四)重視構建規模化產業結構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重視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利用率提升,以及農作物種子研發,打造技術設備先進、組織方式優化、產業體系完整、經濟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經濟產業格局。為實現這一目標,地區推動規模化產業結構的構建,組建鄉村農業經濟合作社,建設農業種植與生產示范基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效益。例如,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推進谷子規模化生產,建設生態農業生產基地,不斷擴大敖漢旗谷子的種植面積,在當地相關管理部門的支持下,組建旱作農業品種研究所,深人種子研究,促進當地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高標準種植。
另外,規模化產業結構的構建需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優化鄉村資產、資源管理,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建設村村通水泥混凝土道路,滿足農業生產運輸活動的需求,推動農產品的快速流通。規模化產業結構的穩定發展需要當地相關管理部門持續優化經濟補貼等政策,為農戶、合作社提供高效、完善的貸款、保險等服務,增加農戶對規模化產業結構發展前景的信心,有利于加快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速度,保障規模化農業生產結構的可持續發展。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構建策略
(一)延長產業鏈,構建規模化與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延長農業生產產業鏈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發揮農產品品牌效益,提高農產品銷售量與價格,為農民帶來可觀經濟收益。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構建過程中,從規模化、現代化以及可持續發展三方面出發,打破小農經濟存在的限制,鼓勵鄉村農業經濟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的構建,促進生產、供應、銷售的一體化。例如,內蒙古阿榮旗組建天助水稻科技種植專業合作社、奈曼旗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經營家庭牧場,以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創新農業發展方式與利益聯結模式,促進當地土地資源流轉,構建企業、合作社、種植戶三者組合的運營模式,推動訂單式農業發展,促進當地農業規模化、標準化與品牌化發展。規模化現代農業經濟產業體系的構建有利于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促進當地綠色農業經濟發展。
從延長農業生產產業鏈出發,明確農業生產全產業鏈發展方向,也就是積極進行農作物種子研發、加大技術引進與應用力度、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拓寬并加深農產品銷售渠道,達到提高地區農產品銷售量與知名度的目的,促進地區規模化現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積極推動地區產業集聚發展,促進當地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農牧業 + 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農牧業 + 工業\"產業。如:內蒙古托克托縣將葡萄、辣椒、豆腐、粉條、胡油等特色農副產品及托縣粉湯、托縣燉魚等市級非遺美食與鄉村特色旅游相融合,依托黃河幾字彎資源稟賦,利用開河魚節、葡萄節、黃河文化旅游節等文旅品牌發揮特色農業經濟等優勢,增加當地農產品附加值,實現當地文化軟實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依托托克托經濟開發區玉米深加工為主的全國最大生物醫藥產業板塊,將農牧業與工業經濟深度捆綁,實現玉米一淀粉一原料藥(土霉素、金霉素、青霉素)一成品藥(輔酶Q10、透明質酸鈉等)產業鏈發展,助推農牧業與工業產業互補,推動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
(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促進產業升級
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重視農業生產前端的科學技術投入,積極研發與培育適應能力強、抗病毒能力強的農作物品種,優化農業種植生產技術,提高當地農業經濟收益。加大現代農業種植技術、養殖技術的推廣力度,當地相關管理部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村民進行農業生產,同時,強化當地畜牧業監管力度,避免養殖戶不合理擴大養殖規模,強化牧區管理,提高當地村民對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認識,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正確應用農業科學技術。
為提高農業科學技術應用效益,加快農業生產研發速度,當地相關管理部門與本地龍頭企業合作,共享人才、技術等方面資源,共同構建農業生產示范基地,推動合作社與企業合作,種植新品種,逐步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開發網絡銷售渠道,加大網絡宣傳力度,提高自身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產品銷售量,為本地產業升級提供資金支持,反哺本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指導農業科技研究發展方向。例如,內蒙古敖漢旗在培育谷子新品種過程中,與區域內龍頭企業合作,扶持本地企業,組建惠隆雜糧等農業生產合作社,利用雙方人才與技術優勢,結合市場對谷子這一農產品的要求,明確研究方向,加快新品種農作物研發與實驗速度,打造孟克河有機黃小米等品牌,不斷提高敖漢旗谷子的銷售量與市場競爭力。
當地相關管理部門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與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農大、高校、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引進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參與到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速度,推動農業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
(三)結合鄉村實際情況,構建市場化運營模式
構建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需要將鄉村實際農業經濟發展情況作為基礎,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構建市場化運營模式,了解市場發展情況、對農產品的各項要求等,從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豐富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種植管理模式,進而深入農產品加工,確保農產品穩定銷售的同時,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例如,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人們對乳制品的需求量增加,對這類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較高,面對這一市場需求,內蒙古地區重視農畜產品的精深加工,其推出一系列政策扶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引進精深加工企業,促進內蒙古地區精深加工的優化升級,推動相關企業聚集,大力打造全球最大奶源基地,促進支持牛奶、羊奶、驢奶等產業發展壯大,提高內蒙古農畜產品市場占有率。
在農畜產品銷售上,內蒙古地區既重視網絡銷售平臺的搭建,又積極推動自身農產品的市場下沉,讓農畜產品進入市場、學校、企業等,推出不同等級的農畜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避免出現產品堆積問題。另外,內蒙古地區支持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當地相關管理部門鼓勵企業進行“蒙字頭”品牌的認證,利用該品牌字標的市場影響力,提高農畜產品銷售額。
(四)豐富融資渠道,保障資金穩定投入
資金穩定支持是現代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當地相關管理部門豐富融資渠道,加大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在具體實踐中,鼓勵當地企業進行兼并、融資,共同發展訂單式業務;對于精細加工的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包括提供經濟補貼等;鼓勵企業發行融資券,為自身產業結構升級提供資金支持;提高貸款靈活性,豐富小額貸款形式,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支持;鼓勵銀行向企業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在抵押貸款過程中,積極盤活現有資源,如:為推動農牧業發展,對區域范圍內的土地面積、土地價值等進行評估,避免出現融資風險;豐富抵押貸款金融產品,滿足村民、合作社等主體對隨借隨還的需求,為現代農業經濟穩定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結論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建構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保障當地農業經濟發展質量,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同時,市場化運營機制引人必不可少,推動當地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的規模化發展。在實踐過程中,延長農業經濟產業鏈,加大科學技術投人力度、構建市場化運營模式并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構建科學的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助力地區現代農業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苗寧平.鄉村振興與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建構分析——以山西省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75-77.
[2]孫善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構視角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路徑研究[J].江西農業,2022(4):105-107.
[3]馬偉偉.鄉村振興與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體系建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2,31(3):8-13.
[4]宗世功.淺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培育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以甘肅省慶陽市為例[J].農家參謀,2023(36):4-5.
(作者單位:內蒙古托克托縣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內蒙古托克托0102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