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33;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8-229-02
一、引言
高校是承擔科研項目的主力軍,也是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近年來我國科研經費大幅度增加,其中 80% 的經費流向了各大高校和高校所屬科研院所,如何提升其經費管理效能及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任務。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對科研經費管理要求“放管服”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之后,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頒布《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抓好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文件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分別從不同角度要求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放管服”。“放管服\"改革要求下,平衡簡政放權和規范管理是現階段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首要任務,本文系統分析\"放管服”背景下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期為改革實施提供基本策略和路徑。
二、“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對科研經費預算編制指導服務缺位
預算是整個科研活動的關鍵環節。《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21]32號)要求“簡化科研經費預算編制,不得將預算編制細致程度作為評審預算的因素”。然而在具體執行中,“簡化”卻成了“放任不管”,財務人員在預算編制環節參與不多,指導不夠,有些科研人員認為簡化就是為了省時省事而隨意編制預算,有些科研人員擔憂過于簡單的預算編制降低項目通過率,仍舊做過度精細化的項目預算編制;有的為了獲取更多經費脫離實際多做預算,導致科研人員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多次調整預算,消耗科研人員珍貴的時間精力,使科研經費的預算編制工作失去實際意義[3]。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影響科研項目的順利結題。
(二)對科研經費使用缺乏有效監管機制
高校對科研經費使用過程的監管主要體現在預算支出、設備采購、經費報銷等方面。就現狀來看,有的高校放權過大,項目負責人對科研經費使用的邊界不清、權責不明,存在風險隱患;有的高校則把持過嚴,不必要的審核過多,效率低下,打擊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其具體表現:首先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有些科研部門、財務部門疏于將預算支出和實際支出進行比對,導致計劃與實施相去甚遠,最終導致預算不能貫徹執行;其次是儀器設備采購方面,高校資產管理部門在科研項目申報時的參與度不高,部分科研人員在購置儀器設備時沒有資源合理配置的大局觀,各自為政,導致重復購置儀器,造成閑置浪費。最后在經費報銷方面,科研管理部門對經費使用情況不清楚,財務部門對項目建設內容不清楚,科研經費濫用的情況時常發生。
(三)缺乏統一的科研經費管理信息系統
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共同參與,信息系統平臺建設是化解放權與監管矛盾,提高審批與服務效能的有效手段。當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一體化的信息管理平臺,業務部門各自為政,部分高校建立了業務系統卻未進行整合,各系統數據無法實現共享,未能作為有機整體在科研活動過程形成全程協作管理,導致科研人員在辦理業務時需要往返各部門,疲憊不堪,有時還會存在部門間權責不清、相互推諉的情況,直接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科研熱情和項目執行效率[4。最關鍵的是,高校缺乏一體化的信息平臺會使科研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溝通不暢,使得財務部門無法及時掌握科研經費的動向,嚴重影響了對科研項目管理的時效性。
(四)科研績效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是科研管理“放管服”的基本保障。高校現行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核心在于對成果評價,科研人員追求項目數量和級別、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專利等符合晉升條件的評價指標,而忽視對項目經費的監督與考核5。很多高校在科研經費管理過程中忽視了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在科研成果方面的導向性作用。這就導致了不重視科研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缺乏對科研成果質量及成果轉化的關注,最終出現科研成果質量良莠不齊、轉化勢能低等問題。科研績效評價還應制定問責制度,搭建“管”的框架,在合法合規的限度內“放”和“服”,賦予科研人員有邊界的自由。
(五)科研項目結余經費缺乏有效管理
依據“放管服”政策,項目在期限內完成約定任務并通過驗收后,結余資金留歸項目承擔單位使用,用于科研活動直接支出,優先考慮原項目團隊科研需求。但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結余經費管理制度執行起來卻不順暢,財務部門沒有掌握準確的結題時間,項目負責人不愿意劃撥出去,科研管理部門不敢管不愿管[1]。高校不能盤活結余經費,使得結余經費沉淀,不能得到有效使用。
三、以“放管服”理念改進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對策分析
(一)建立財務助理制度幫助科學編制科研預算
科學合理地編制項目預算不僅要全面掌握國家及地方各類科研項目的經費管理辦法,更要熟練精準地把握不同科研項目類型在經費預算方面的特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等不同類別項目在預算科目設置、經費支出范圍、間接費用計提比例等方面的具體規定,才能真正做到科學平衡簡政放權和規范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科研財務助理制度。其核心在于組建一支既懂科研規律又精通財務規范的專業化隊伍,憑借他們專業的財務知識和對科研工作的深入理解,一方面將復雜的財務制度轉化為科研人員易于理解的操作指引,另一方面將科研人員的實際需求和合理訴求反饋給財務部門,推動財務服務更貼合科研實際。通過這種雙向銜接,有效破解了科研人員“既要搞研究,又要理財務”的困境,科研財務助理可由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部門統籌設立,也可由科研管理部門根據實際需求專項配置。其次,精簡合并預算編制科目,擴大經費預算的自主權。當前推行的包干制度是國家正在探索的新制度,可以逐步擴大其在科研項目中的覆蓋面,將項目相關的經費決策權交給最熟悉項目需求的科研人員,支持其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靈活使用科研經費,讓科研人員能夠從繁瑣的經費管理事務中徹底解脫出來,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于科研創新本身。
(二)建立清晰明了的高校科研經費監管機制
在“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要制定契合本校的科研“放管服”落地制度,關鍵在于從監管層面入手,通過明確的“放”權與科學的“管”控,為科研人員減輕負擔、松綁賦能。首先,需建立健全預算執行過程監管機制。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與財務部門密切聯動、協同發力,依據預算編制時確定的科目設置,對科研項目經費各項支出的限額標準作出清晰界定,確保經費使用既符合研究需求又不偏離預算框架。其次,要構建科學規范的科研經費購置固定資產管理辦法。高校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應掌握高校現有資產清單,當項目組提出固定資產購置申請時,應基于資產清單進行統籌調配,優先盤活存量資源,避免出現重復購置或閑置浪費的情況出現,并明確從購置、登記、驗收、使用到報廢的全過程管理。最后,要打造高效流暢的經費報銷流程。在報銷環節中,應著力精簡審核環節,剔除不必要的審批節點,為科研人員節省寶貴的時間。
(三)建立統一的高校科研經費協同管理平臺
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工作,涵蓋了科研部門、財務部門、后勤部門、資產管理部門以及審計部門等多個機構的管理。科研管理部門需要牽頭搭建科研管理信息一體化服務平臺,整合多個部門的業務,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多部門線上協同管理,改變各部門各自為政的現狀。完善的科研管理信息平臺不僅包括科研項目的基本信息、研究進度、立項和結題情況、經費到賬、預算管理、報銷進程、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結余情況等信息,還可以實現多部門協同管理功能,財務部門能夠根據經費支出情況掌握各類科研項目的執行狀況,資產管理部門可進行物資采購申請以及固定資產全程管理,科研管理部門應及時導入和更新科研管理信息平臺的數據。平臺核心目的就是要服務科研人員經費使用管理流程化、網絡化、數字化,讓科研人員可以在線上與各個相關業務部門申請辦理,業務部門之間也能通過平臺進行數據共享與溝通,加快審批速度,為科研工作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同時,在多方協同管理的過程中,平臺實時記錄科研經費管理的全部決策審批過程和相關數據,為相關部門提供了全過程監督的有效途徑。
(四)落實科研評價對經費效益指標的考核
完善的科研評價體系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發揮導向性作用。新形勢下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應引導科研人員對科研工作的目標從重數量、重過程向重質量、重效益轉變。既要重視科研項目數量和科研成果的評價,還應對成果轉化和應用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方面樹立評價導向,并建立績效評價結果的獎懲機制。如將績效評價結果與職稱晉級、績效獎勵、評優評先掛鉤。對優質完成項目的科研人員予以獎勵;對違規使用科研經費或逾期不能完成項目的科研人員進行問責,賞罰分明有利于形成的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五)建立靈活多樣的結余經費使用機制
首先,要敦促科研人員按時結題,及時完成項目決算及驗收,將經費轉為結余經費。為了提高結余經費利用率,高校科研人員應當及時關注項目進展狀況和結題時間,預估結余金額,統籌規劃結余經費的使用計劃,以便及時合理使用結余經費,杜絕結余資金閑置或超過使用期限的現象。其次,要明確結余經費管理機制,項目通過驗收后,應將結余資金全額上交高校。高校需對上交的結余資金進行科學統籌,堅持專款專用原則,專項用于支持本校科研活動,并在資金調配中優先考慮原項目團隊的科研需求,保障科研工作連貫性。可由原項目科研團隊提出申請,經審核后將結余經費留存該團隊,允許其在規定期限內,按照直接經費使用范疇用于后續科研需求,提升資金使用針對性。若原項目科研團隊在延期使用期限內仍未用完結余經費,確保資金高效利用。最后,若原項目科研團隊在延期期限內仍未用完結余經費,高校應及時收回資金,納入學校科研資金總池統一管理調配,從而緩解公共經費緊張的壓力。此外,還可以用結余經費設立高校自行發起的科研項目,用于培養青年骨干或者重點投入特色研究方向,助力高校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高校科研經費“放管服”改革是一個自上而下的系統性工程,也是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建設的內容之一。在新形勢下,高校應盡快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圍繞“放管服”理念,從科研經費管理全流程梳理找準問題,從建立科研財務助理隊伍、完善全過程監管制度、搭建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構建效益評價指標、制定結余經費機制等方面著手,創新構建平衡簡政放權與規范管理的管理體制機制,釋放創新活力,為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穎,郭睿,皮方強“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效能提升研究[J].投資與創業,2023,34(03):168-170.
[2]林欣.“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7):66-68.
[3]吳佳曉.“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問題探討[].財會學習,2023(06):55-57.
[4]趙茹.“放管服”視域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分析[J].金融經濟,2023(04):118-120.
[5]曹洪祥“放管服”背景下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7):271-272.
[6]肖斐.“放管服”背景下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思考[J].會計師,2022(15):137-139.
(作者單位:廣西醫科大學廣西南寧530021)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薛麗(1974一),女,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通訊作者:歐陽文兵(1986—),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醫院管理。]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