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8-049-03
在基礎設施和城市化建設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建設投資企業作為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的主力軍,面臨著日益復雜的資金管理壓力。傳統的“融資一投資一運營”割裂式資金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項目對資金流效率與風險控制的雙重需求。特別是在項目體量大、周期長、參與主體多的背景下,企業迫切需要從戰略高度整合投融資環節,實現從融資獲取、資金使用到回報分配的全鏈條統籌管理。資金作為建設投資企業運營的核心資源,其配置效率與安全性直接影響到項目的經濟效益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投融資一體化強調將融資與投資決策融合,推動資源集約化配置,形成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動態資金管控體系。這種視角下的資金管理不僅關注資金的流動性與可得性,更強調財務戰略與業務戰略的融合,提升資本運作的協同性與科學性。當前,多數建設投資企業尚未建立起以投融資一體化為核心的管控機制,資金使用效率低、預算執行剛性差、財務風險監測滯后等問題依然突出。因此,系統研究并構建基于投融資一體化的資金管控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相關理論基礎
(一)投融資一體化理論
投融資一體化理論最初萌芽于公共基礎設施和大型項目管理領域,特別是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逐漸普及的背景下獲得理論深化。其理論基礎源于系統工程、財務管理與項目投資決策的交叉融合,強調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對融資決策與投資行為的有機結合。傳統模式中,融資與投資常常由不同部門或階段分離操作,容易導致信息不對稱、資源浪費與風險失控。而投融資一體化通過將融資規劃納入整體投資戰略設計,倡導以投促融、以融帶投、投融結合,推動項目資金配置與收益結構的最優化,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該理論在現代建設投資企業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通過一體化機制,企業可以實現從資本籌集到項目實施的全過程資金協調,規避盲目融資或無效投資的問題。同時,它有助于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預測與控制,提升企業整體財務戰略的主動性與前瞻性。特別是在當前資本市場波動頻繁、融資環境趨緊的形勢下,投融資一體化不僅是企業提升投融資能力的內在要求,更是構建高質量資金管控體系、實現高效資本運作的核心路徑。
(二)建設投資企業資金管控理論
建設投資企業的資金管控理論主要圍繞“全流程、全周期、全要素\"的資金運行管理展開,強調在項目策劃、設計、融資、實施到運營的各個階段實現資金的科學配置與動態控制。該理論以財務管理為基礎,融合戰略管理與項目管理理念,突出“預算為綱、過程控制、結果導向”的資金運作機制,力求在保證項目進度與質量的前提下,實現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率性和經濟性。在實踐中,資金管控不僅關注資金的來源與使用,還涵蓋現金流監控、成本控制、風險識別與預警等維度,強調以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構建可視化資金管理平臺,推動資金計劃與執行的高度一致。對于資金密集型的建設投資企業而言,有效的資金管控是防范財務風險、提高投資回報率、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三)資金管控與風險管理理論
資金管控與風險管理理論是現代企業財務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通過系統性管理手段對資金流進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以降低企業在經營、投資、籌資等環節中面臨的財務風險。該理論認為,企業應建立從資金預算、撥付、使用到清算的全過程管理機制,配合現金流分析與預測模型,確保資金鏈的穩定和可持續性。同時,應制定科學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及時發現資金運作中的異常波動和潛在風險,如流動性不足、融資成本上升、資金挪用等,從而提前采取應對措施,防范重大財務危機的發生。
建設投資企業的資金風險與項目周期密切相關,尤其在項目集中開工或政策調整時期,企業容易因資金使用效率低、資金結構不合理或風險控制不力而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風險管理理論強調“前置控制、動態監控、應急機制”三位一體的策略組合。一方面,要加強事前的資金風險評估與敏感性分析,制定針對不同資金來源如政府投資、銀行貸款及社會資本等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通過建立風控預警模型和多層級審批制度,提升資金管控的靈敏度和適應性,實現風險最小化與資源配置最優化的有機統1。
二、建設投資企業的投融資一體化對資金管控的影響分析
投融資一體化是指將企業在投資與融資兩個傳統分離環節中實現流程、目標與資源的高度協同與動態聯動,強調從項目發起、資本籌集、資金運用到收益回收的全過程整合與閉環管理。對建設投資企業而言,投融資一體化不僅是一種提升資金效率與風險控制能力的財務管理理念,更是適應基建類項目高投入、長周期、重協同特征的必然選擇。由于建設投資企業的資金流動具有“資金需求集中、周期長、回款慢、風險高\"的特點,傳統的分段式投融資模式往往難以支撐項目的可持續推進,而投融資一體化則通過打通投融資決策鏈條,強化財務、業務與項目管理的協同,為企業實現多元化融資、精準化投資和動態化資金調度提供了系統性支撐。
建設投資企業推行投融資一體化,對資金管控的首要影響是提升了資金統籌能力。在傳統模式下,投資與融資常常各自為政,導致資金計劃分散、資源調配效率低下。而在一體化管理框架下,融資計劃與投資節奏協同制定,有助于根據項目現金流需求進行精準融資,避免過度融資或資金短缺。通過設立統一的資金池和項目資本配置機制,企業能夠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實現對資金的集中調度與動態分配,提高整體資金使用效率。
其次,投融資一體化增強了對資金風險的前瞻性管控能力。建設投資企業普遍面臨融資成本高、還款周期長、現金流不穩定等問題。一體化機制引入投融資聯動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模型,有助于在項目初期即識別融資約束與投資回報匹配風險。同時,通過全過程預算控制與投后財務監控,企業可以動態追蹤資金流向,及時發現和糾正資金偏離、滯后和浪費行為,從而降低項目財務風險,提升資本運作的安全性。
最后,投融資一體化促進了資金與業務、財務與戰略之間的深度融合,推動資金管控職能從會計核算向價值創造轉型。在一體化邏輯下,資金管理不再只是成本控制工具,而成為企業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例如,通過將投融資模型與項目收益模型聯動分析,企業能夠優化資金結構,控制融資成本,提高資本收益率;同時,在企業治理層面構建跨部門協同的資金決策機制,實現財務與工程、投資與運營的有機銜接,有效提升資源配置的科學性與全局性。
三、建設投資企業資金管控分析
(一)建設投資企業資金管控特點分析
建設投資企業在資金管控方面具有顯著的行業特征,其一是資金需求量大且周期長。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工程,還是房地產開發與PPP項目,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長的特點,導致企業長期處于資金緊張狀態。項目建設往往跨年度甚至更長周期,資金的籌措與使用需高度匹配項目進度與現金流計劃,否則極易引發資金鏈斷裂。同時,高強度的資本投入對企業債務結構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資金來源渠道多元但協調難度大。為滿足項目多樣化融資需求,建設投資企業通常采用多渠道籌資方式,包括銀行信貸、債券發行、政府資金支持、社會資本引入等。然而,不同融資方式的成本、審批流程、支付條件差異較大,導致企業資金結構復雜、管理難度加大。同時,部分融資具有政策依賴性較強的特點,如專項債或PPP基金,存在撥付延遲、政策調整等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財務壓力。
第三,資金使用管理存在集中與效率矛盾。為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嘗試通過資金集中管理、資金池運作等手段進行統籌調配,強化對下屬項目公司或子公司的資金監管。但在實際操作中,受限于制度約束、信息孤島和協同機制不暢等問題,集團層面難以實時掌握項目具體用資情況,導致部分資金沉淀在賬戶中無法有效調動。同時,預算與實際脫節、結算周期延遲、財務數據滯后等問題也降低了整體資金運作效率。因此,如何在保障資金安全的同時實現靈活高效的使用,仍是建設投資企業資金管控的關鍵挑戰。
(二)建設投資企業資金管控現狀分析
在當前政策趨緊、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建設投資企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資金管理方面也面臨更高要求。由于建設項目普遍周期長、投入大、回收慢,企業對資金的統籌與風險防控能力成為制約其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因素。傳統的分散式資金管理模式已難以支撐多項目、跨區域、復合融資結構下的高效運作。在此背景下,推行投融資一體化不僅是優化資本運作的內在需求,更是建設投資企業提升資金管控水平,實現穩健經營的戰略選擇。
從當前實踐來看,建設投資企業的資金管控呈現出一些典型特點與普遍問題。一方面,資金需求體量大、周期長,導致企業常年處于高資金占用、高融資壓力狀態;資金來源渠道日益多元,涵蓋銀行貸款、債券融資、股權引入及財政資金支持等,但各類資金協調性差、成本高、風險結構復雜。同時,盡管部分企業已初步建立起ERP系統和資金集中平臺,實現了一定的信息化管控,但在整體預算編制、現金流預測、資金調度效率及風險防范方面仍顯薄弱。特別是中小型建設企業,資金管理仍以手工方式為主,缺乏對全過程資金動態的精準掌控,存在沉淀嚴重、流轉不暢、融資結構失衡等問題。因此,在投融資一體化戰略框架下,提升資金管控的系統性、智能化和前瞻性已成為行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四、實踐案例分析
(一)企業簡介
該企業是某省屬國有獨資基礎設施投資集團,主營業務涵蓋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市政工程等重大建設項目,總資產超2000億元,旗下控股公司、項目公司超過50家,項目資金需求量大且周期長,典型體現了建設投資企業的資金運作特征。
(二)投融資一體化下的資金管控實踐分析
面對分散、復雜的資金結構,該集團自2020年起推進投融資一體化改革,構建了以“總部統籌、統一融資、集中支付”為核心的資金管理體系。具體措施包括:統一融資平臺,由集團財務公司統一對接銀行、債市、信托等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設立資金集中平臺通過建設資金池系統,實現對子公司和項目公司的賬戶集中管理和余額調撥;預算前置審核機制,所有項目融資需求必須納入集團年度預算審核,確保融資與投資節奏一致;動態監測與風險評估系統,建立資金流動實時監控模型,結合項目風險等級進行預警和調控。
(三)實施效果評估
改革實施兩年以來,資金集中率由原來的 45% 提升至 80% 以上,集團平均融資成本下降約0.6個百分點,顯著提高了資金的流動性與調配效率。此外,通過統一對外融資,增強了議價能力,有效緩解了短債長投風險。同時,通過內部項目信用評級與預警機制,項目資金流中斷和滯后風險大幅減少,財務透明度提升,集團整體抗風險能力增強。
(四)存在問題與優化建議
盡管改革初見成效,但仍存在幾個關鍵問題:信息系統整合滯后,各子公司原有財務系統差異較大,影響集中管理的數據準確性;項目公司獨立性與資金統一管理的沖突,部分項目融資需要獨立賬戶運作,影響資金池靈活調度;人員能力匹配不足,部分項目公司財務人員對集團資金制度理解不到位,執行力不足。
(五)優化建議
加快統一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推動數據標準化與共享;通過制度細化與流程再造,兼顧資金集中管理與項目獨立運作需求;加強對子公司財務人員的培訓與激勵,提升執行效能和專業素養。
五、投融資一體化下建設投資企業資金管控機制設計建議
(一)確定資金管控的目標與原則
資金管控應以保障企業資金安全、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為核心目標。管控原則應體現集中統一、分級授權、預算控制、風險可控,兼顧集團統籌與項目獨立運作,確保資金在統籌調配下服務于戰略重點項目。
(二)進行資金管控的流程與模型設計
需設計覆蓋融資、使用、調配、償還、監督等全生命周期的資金管控流程。模型方面,可引入“資金池 + 預算控制 + 動態調度”的組合模式,明確資金收支路徑、調撥規則與審批權限,提升資金使用的可預期性與靈活性。
(三)嚴格投融資一體化下的資金預算管理
實施全過程預算管理制度,要求項目從立項、融資到支出都納入預算計劃,實行“先預算、后使用”,并強化執行中的動態對比與偏差調整。同時,引入滾動預算機制,結合項目推進進度與外部融資環境及時更新資金計劃。
(四)建立風險控制與資金安全保障機制
從融資源頭、支付執行到賬戶管理全過程嵌入風險控制機制。設置多層級風控指標,如流動性風險比率、融資集中度控制、資金池最低安全余額等,提前識別和預警潛在風險。引入保險、擔保及政策性金融支持等多元安全保障手段,提升資金安全性。
(五)重視信息化支持與資金管控平臺建設
推進集團級財務信息系統與資金管理平臺建設,實現資金集中監控、實時調度、風險預警、報表自動生成等功能。建議構建“財務共享 + 資金中臺 + 業務前臺\"的系統架構,提升資金流、信息流、業務流的協同效率,為高質量資金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林輝.資金管理中心的現代投資策略與資金配置研究]:中國集體經濟,2024(19):73-76.
[2]戴劍.集團公司投融資管理體系的構建策略研究[.財訊,2024(18)
[3]陳彩嬋.企業投融資管理的現狀及優化策略探究[].財富生活,2023(04):10-12.
(作者單位: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