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8-199-03
文章首先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學現狀,指出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在應對復雜多變的財務分析需求時的局限性。隨后,介紹了低代碼開發的基本概念、技術特點及其在會計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通過理論研究,低代碼開發平臺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踐能力。具體而言,學生在使用低代碼平臺進行財務分析時,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數據流程,快速構建分析模型,并對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展示。此外,低代碼開發平臺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協作與交流,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
一、引言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會計學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互聯網 + ”時代的到來,會計工作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不僅改變了會計職業的傳統模式,也對會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成為推動教學改革的重要力量,為適應信息技術帶來的新變化,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自2014年Forrester研究機構提出低代碼的概念以來,這種可視化的應用開發方法備受國內市場的矚目,國內知名企業如阿里云、百度、騰訊、華為等紛紛推出自己的低代碼開發平臺,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到低代碼開發所帶來的便利。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也關注到低代碼開發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可行性,高校也需要為推進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做出努力,例如,將會計專業課程與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深度交叉融合,通過引入低代碼開發技術,融入到財務報表分析、大數據財務分析等相關課程當中,將低代碼開發的技術優勢與會計信息化需求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具備數字化和高素質技術人才,助力會計教育的改革發展。
將低代碼開發平臺融人專業教學課程是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在會計專業課程中使用低代碼開發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基礎數據分析軟件技能,正如《會計中的數據和分析:一種綜合方法》一書所強調的那樣。數據和分析的這種方法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標,也符合調整教學實踐以滿足現代會計職業需求的需要。總之,將低代碼平臺嵌入會計學專業教育是教學改革的一條有前景的途徑。通過將新技術融入教育實踐,教育工作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好地為會計行業的需求做好準備。這與教育改革的更廣泛目標相一致,即建設會計領域的能力,并確保學生培養在數字時代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二、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教學現狀
當前,傳統的會計學教育教學方法在應對復雜多變的高校教育需求時逐漸暴露出局限性,會計教育存在教育理念滯后、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資源匱乏等,這些問題限制了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新形勢下,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專門思維、專業技術,以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綜合素養。在面對,全國自上而下的各學科課程標準改革中,高校為響應社會需求,應制訂更符合會計人才培養的改革方案。因此,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涉及到課程內容的更新,也包括教學模式的創新,如項目式學習、探究式教學、互動式學習等,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一)學生編程基礎薄弱
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普遍缺乏編程基礎和實踐經驗,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同時,會計學專業中的相關課程,例如,大數據財務分析課程還涉及大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使用傳統的辦公工具可能會因為數據處理缺失而導致相關可視化結果不佳。針對課程數據類型多樣、數據量大,且對數據處理的實時性和準確要求較高,學生接受新技術還存在一定挑戰。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
會計學教學中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實踐層面的教學,導致學生缺乏實際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環節體現為理論與實踐脫節,不僅存在于教學內容與技術發展的脫節,還有教學資源與技術發展的脫節,許多的教學內容依托于傳統的信息系統發展和設計,缺乏對財務分析的綜合性實驗,再加上財務軟件更新迭代較慢,實踐層面的不足也可能存在課程中缺乏綜合性案例的訓練,從而限制了學生對新技術的學習和掌握。
(三)教學模式固化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會計學課程逐漸發生改革,人才培養方案上的課程逐漸演變為大數據財務分析、智能納稅實訓、財務機器人應用與開發、業財稅一體化應用等等,但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日益更新的會計學專業的教學需求,課程可能存在著教師主導、講解為主、手段單一等問題,教學系統難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所以,需要引入更加靈活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更新教學系統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主動地適應新技術和新趨勢。
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學生編程基礎薄弱、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模式固化等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和學生發展。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需要進行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資源和技術平臺的整合與應用,將低代碼開發平臺應用到會計學教學中,通過可視化的開發工具和互動式學習環境,從而推動教學改革,促進模式創新,提升教學質量。
三、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技術優勢
低代碼開發平臺以其獨特的魅力,正引領著軟件開發的新潮流。它通過提供直觀易用的可視化界面和豐富的預構建組件,極大地簡化了開發流程,讓即便是非專業開發者也能輕松上手,快速構建出功能強大的應用程序。這種方式不僅顯著提高了開發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還賦予了技術應用的更高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使其能夠輕松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同時,低代碼開發還促進了團隊協作,使得不同專業背景的團隊成員能夠共同參與到開發過程中,共同推動項目的成功。在這個數字化轉型的時代,低代碼開發無疑是高職院校培養會計職業技能人才、實現快速創新和持續發展的得力助手。
(一)提高財務分析效率與準確率
低代碼開發平臺是一種通過把常用的業務功能進行組件化封裝,利用可視化拖拽編輯模式充分發揮高度復用性和配置靈活性等特點,從而快速生成應用的開發工具。通過平臺提供預制的模塊和圖形化界面,可以快速搭建分析模型,減少手動編碼的錯誤率,同時采用該平臺的介人能使得財務分析過程更加直觀和高效,提高財務分析的效率和準確性,這對于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做出準確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二)降低財務分析門檻與成本
現代化會計學專業往往需要深厚的編程基礎和專業的技術知識,這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是一個較高的門檻。而低代碼平臺的融入降低了高職院校財務分析的門檻,使得沒有編程基礎的學生也能快速上手進行財務分析,這對于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探索具有導向作用。在強調更新教學方法以解決多樣化和矛盾的信息來源的同時,低代碼開發平臺還降低了開發成本,學校無需投入大量資源用于硬件和軟件的購置與維護,從而節省了教育成本。
(三)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低代碼開發平臺注重實踐操作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學生在使用過程中能夠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提升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數字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這種實踐能力對于未來的就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時,低代碼開發所涵蓋的技能與當前市場需求緊密相關,低代碼開發作為一種新型的軟件開發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編程能力和創新思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因此,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應用,為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它通過簡化編程過程,使非專業開發者也能快速構建應用程序,這對于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構建一體化的教學平臺,能實現教學內容知識點的結構化、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此外,低代碼開發技術的引入也支持教學模式的創新,如通過模擬真實的商業環境,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會計知識和技能。這種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加速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構建數字化校園系統,提高校園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滿足師生的眾多需求。
綜上所述,低代碼平臺在會計學教學中的整合與應用,背景在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機遇、教學改革的實踐需求、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需求,以及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趨勢。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推動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動力,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提供了可能。
四、低代碼開發融入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應用優勢
低代碼開發作為一種新興的開發模式,通過提供圖形化界面和預置模塊,使開發者能夠以拖拽、配置等簡單操作方式快速搭建應用程序。這種開發方式不僅降低了開發難度和門檻,還顯著提高了開發效率和響應速度。在大數據財務分析領域,低代碼開發的應用潛力巨大,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數據流程,快速構建分析模型,并對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展示,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實踐能力。
(一)降低技術門檻,增強學生學習普及性
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課程的學生普遍缺乏編程基礎和實踐經驗,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而低代碼開發平臺以其易上手、快速見效的特點,大大簡化了編程的復雜度,使得技術門檻顯著降低,有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低代碼開發平臺通過自動化和預配置模式,減少了大量的編碼工作,學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邏輯、數據分析和實際應用上,而不是陷入繁瑣的代碼編寫中,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大數據財務分析的核心概念,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為財務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低代碼開發注重實踐操作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借助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快速迭代和靈活定制特點,學生在使用過程中能夠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課程中應用低代碼開發平臺,設計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讓學生在低代碼平臺上完成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到可視化展示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低代碼平臺,通過不斷試錯和調整,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通過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學生可以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對于未來的就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時,低代碼開發所涵蓋的技能與當前市場需求緊密相關,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
(三)促進校企合作,增強就業競爭力
將低代碼開發融入會計學專業相關課程,引人行業內成功案例,分析其中的技術實現和業務邏輯,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工作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讓學生了解大數據財務分析的實際應用場景。同時,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這有助于推動校企合作,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企業實際需求,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校企相關合作項目,了解企業運作流程和數據分析需求,從而提前適應職場環境,更具備就業競爭力。
(四)強化數據分析和可視化能力
低代碼開發技術的應用集成了多種數據分析工具和算法,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從而發現數據應用的價值。同時,低代碼開發平臺支持快速迭代和實時反饋,學生可以通過簡單拖拽和配置來創建直觀、易懂的圖表和報表,在短時間內構建出原型或應用,并立即看到結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據分析結果并提升他們的數據可視化能力,這種快速的學習循環模式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
(五)節省開發成本和時間
相對傳統軟件開發方式,低代碼開發能夠顯著降低開發成本和時間。在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相關課程中引入信息技術平臺,選擇功能全面、易于集成且符合項目需要的低代碼平臺,確保平臺能夠支持大數據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等核心功能,能夠顯著減少重復開發的工作量。利用低代碼平臺的自動化功能,如數據導入、導出、定時任務等,減少人工干預,提高開發效率,可以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培養出更多具備數字化技能的專業人才,學生可以快速構建和部署新的財務分析應用以滿足企業的實時需求。低代碼開發平臺通過圖形用戶界面和預定義的組件來簡化開發過程,大大降低了編程門檻,學生能夠快速上手并應用,提高了會計學教育教學效率。此外,在該模式下的教學將更加注重學生技術層面的培養,讓學生接觸到真實的軟件開發環境,參與項目的開發過程,強調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五、結束語
低代碼平臺在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整合與應用過程中,讓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多地思考問題本質,而非停留在操作實踐,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質量。現階段低代碼開發技術仍處于發展態勢,教師應保持對新技術、新手段的關注和學習,結合會計學教育的特點,設計跨學科課程,將低代碼開發技術與會計知識相結合。這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可以推動高職院校會計學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多方面的數字化轉型。
參考文獻:
[1]尹騫.低代碼開發平臺在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互聯網周刊,2024(18):40-43.
[2]王俊杰,周早鳳,郁蕓,等.低代碼開源平臺在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計算機教育,2023(12):381-384.
[3]蘇偉,國建勛,馮寬.低代碼開發平臺發展現狀及標準化研究[.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24(01):17-21
[4]劉潘梅.低代碼開發在民辦高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電腦知識與技術,2023,19(30):108-110.
[5]銀朋,黃勇.低代碼開發融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37(03):89-92.
[6]張思萌,王婧文,祁薇.基于低代碼平臺的高校教學管理數字化轉型模式探究[].電腦知識與技術,2023,19(16):4-6+10.
(作者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廣州51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