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33;G7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8-208-02
高校的“課程思政”源于2014年上海市的試點,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做到了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的協同育人,同向而行。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高德毅(2017)等提出的課程思政理念是將非思政課的隱性德育與思政理論課的顯性德育相結合,從而在課堂上實現360度的學校德育。2018年,各地高校大多在通識課和實踐類課程上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工作。
因課程特點不同,不同課程的課程思政也不可一概而論,特別是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推進相對薄弱,如何適應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課的課程思政,目前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實證經驗,雖然有較多的理論探討和框架設計。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新興的智能化技術類課程思政建設更是迫在眉睫,本文試圖以高職《財務機器人》課程為例,深入挖掘課程中隱含的思政元素,以課程目標為指引,精心設計并在課堂教學中實施,達到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讓德育“潤物無聲”。
一、智能化技術類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大智物移云”深深地影響了當今世界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人類的思想和思維,還是生產、學習和生活方式,當然也包括了會計行業數智化的顛覆性改革,必然會對會計人才的培養產生新的要求。教育部發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中,原先的會計專業調整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各高職院校根據專業發展需求新增了“云財務會計”“智能化成本核算與管理”“財務共享服務”\"大數據財務分析\"\"RPA財務機器人\"\"python基礎”等智能化技術類課程。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傳統課程開設歷史長,思政元素底蘊深厚,課程思政建設一直以來沒有放松,現在得到更加重視,但新開設的這些智能化技術課限于課程特點,本身包含的思政元素少,廣大的會計教師近幾年才進修學習,所以關于智能化技術課的課程思政建設相對緩慢。
高職智能化技術課的思政建設,需要研究其思政元素、融合設計與實施策略,使學生既能學到新的技術,也能培育科學精神及人文素養,形成協同育人。
二、《財務機器人》課程設置
《財務機器人》課程是一門基于數智化會計實踐平臺和阿里云RPA開發軟件,通過實施具體的財務機器人應用,讓學生了解機器人的原理以及語言規則。進而讓學生學會財務機器人的需求分析及架構設計,嫻熟開展RPA機器人流程設計與可視化開發的實訓課程。
(一)課程定位
財務機器人是基于RPA技術,針對財務的業務內容和流程特點,以自動化代替財務手工操作,幫助財務人員完成大量重復性機械性的基礎業務,提高效率,降低風險,使財務人員更專注于價值增值,促進財務轉型。本課程讓學生對財務業務等管理流程進行梳理,需求分析及流程設計,通過RPA,OCR等技術,最終實現購銷存、費用報銷、資金結算、納稅申報、報表編制等財務應用的自動化。通過應用和開發,培養學生的業務分析、流程梳理、項目實施、IT思維和溝通協作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財務專業知識和計算機程序技能的復合型數字化人才。
(二)培養目標
1.應用能力。(1)掌握財務機器人的業務場景;(2)掌握財務機器人的數據采集;(3)掌握財務機器人的運行調試。
2.開發能力。(1)培養機器人的需求分析能力;(2)培養機器人的流程設計能力;(3)培養機器人的模塊開發能力。
3.價值目標。(1)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攻堅克難的工匠精神,恪守職業道德;(2)培養學生的培育職業自信、培養數據思維、業財融合思維;(3)培養學生技能報國情感、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財務機器人》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
(一)培養路徑
將抽象的機器人技術具體到經營活動中,帶領學生認識機器人程序、掌握機器人工作原理、精通可視化開發技術,從實施應用機器人、設計開發機器人、運行維護機器人等角度,培養學生應用、設計和開發機器人的能力。
(二)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
結合財務業務內容和操作要求,挖掘隱含其中的思政元素,通過相關聯的專業知識或選取的案例融入課程思政,具體的章節課程思政設計如表1所示。
(三)典型案例設計與實施
1.教學內容。以應收賬款余額表的匯總工作任務教學設計為例。一是【寫入范圍』讀取范圍】等活動組件的功能及屬性;二是應收賬款余額表匯總的自動化流程需求分析(必要性、可行性)及PPT制作;三是思政融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2.實施方式。(1)分組展示導任務。
教學內容:應收賬款余額表匯總的需求分析(必要性、可行性);思政融人: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職業自信。
教師活動:對學生展示的需求分析進行點評總結,并評選出分析之星。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課前制作的需求分析 PPTc
(2)知行合一理流程。
教學內容:一是應收賬款余額表匯總的人工流程;二是應收賬款余額表匯總的自動化流程。思政融入:培養學生的數據思維、流程思維、業財融合思維。
教師活動:一是發布流程評價標準(合規性、可行性、簡潔性),通過畫廊漫步活動梳理人工流程;二是開啟連連看活動,梳理自動化流程。
學生活動:一是畫廊漫步評人工流程:各小組梳理人工流程寫在紙上并粘貼到墻上,小組間根據教師給出的三維評價標準互相進行評價并幫助完善;二是通過連連看活動揀選、匹配自動化活動組件并用流程圖畫出自動化流程。
(3)學生實戰練技能。
教學內容:應收賬款余額表匯總自動化流程的程序開發;思政融人: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及團隊協作精神。
教師活動:一是教師將程序開發分解為三個小任務,并逐步開啟任務;二是通過講授及示范操作來突破學生遇到的重難點。
學生活動:一是完成三年所有客戶的寫入;二是完成21、22、23年數據的寫人。
表1課程章節課程思政設計思路

(四)完善課程考核機制
《財務機器人》課程教學的考核評價環節應考慮思政的介入,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適當答疑點撥,相應的考核機制應是多元化評價。不但考核專業知識,也考核思政效果;不但考核學習結果,也考核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考察學生的考勤情況、課堂互動情況、創新想法,以及團隊合作情況。學習結果的考核包括操作的速度以及結果的準確性,通過扎實的專業技能的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比如,在報銷業務機器人環節,評價學生報銷的內容和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不可多報虛報,要廉潔自律,誠實守信。在納稅業務機器人環節,評價學生納稅的時效和稅款數據,讓學生關注最新的稅收政策變化,做到準確及時的申報,樹立誠信納稅,依法納稅。
四、《財務機器人》課程思政的創新
(一)創新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
課前基于項目化任務進行教學設計。借助項目化背景下的思政案例,開展任務驅動教學;課中基于高仿真實訓課堂進行教學實踐。將理論教學與實踐平臺教學有機融合的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操作、專題研討等方法探討實踐問題,提高學生技能,強化學生服務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后基于多方合作的課后社團、企業拓展。借助合作企業、社團活動實踐,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和科學發展觀。
(二)結合就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
首先,教師要針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生源情況,對財務機器人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進行優化。學生在會計技能學習方面的基礎和生涯規劃意識上的差異性,必然影響其對課程思政內容的接受能力和學習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為每個層次的學生擬定個性化財務機器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從教學目標層面體現財務機器人課程建設與學生發展的適應性。其次,財務機器人課程教師要將就業觀培養融人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形成積極認知,發揮課程思政教學對學生就業方向的引領作用。在借助課程思政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就業觀念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就業目標為參考,對財務機器人學習任務進行分析,并明確自身會計能力發展的劣勢和優勢,促使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發揚優勢、補足短板。最后,開展財務機器人課程思政教學時,教師要多引入一些實際應用案例和會計問題,引導學生將職業道德構建、職業生涯規劃與財務機器人課程學習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發展。
五、結語
為實現高職《財務機器人》課程思政教學的育人要求,本團隊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學生普遍認為開展課程思政后的教學內容豐富有趣,師生互動更加頻繁,從而達到了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的目的,也解決了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相關會計政策與方法也在不斷改進中,課程思政內容的設置要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提升課程教學的政治站位;《財務機器人》課程思政內容要體現工匠精神和終身學習意識,促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仍然能夠保持能力結構的及時調整,培養學生對財務工作環境與內容的高度適應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3]蔣怪菁.基于“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索經濟師,2024(09):207-208.
[4]胡威林.高職大數據會計專業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的研究[].經濟師,2024(06):166-167.
[5]張小靚.高職院校管理學概論課程思政實踐路徑——從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視角出發[J].經濟師,2024(01):195-196+198.
[6]吳欣.高職院校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思政的探索與研究[].經濟師,2023(10):195-197.
[7]易志帥,周納宇.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思政進展及微創新思考[J].經濟師,2022(10):206-207+209.
[8]唐大鵬,楊真真,李淵,劉翌晨.數智化轉型下會計教育資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委員會2021年年會暨第十四屆會計學院院長(系主任)論壇綜述.會計研究,2022(1):190-192.
[9]文學禹,韓玉玲.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20.
[10]張子睿,魏燕妮.課程思政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作者單位: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麗水323000)
[作者簡介:舒岳(1968—),男,江蘇興化人,副教授,碩士,從事高職教育、社會責任會計研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