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061.3;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8-227-02
高等職業本科電子商務專業突破傳統學科界限,要求電子商務“金師”兼具全球化商務視野,既能洞察國際貿易規則演變,又能把握電子商務發展趨勢。電子商務“金師”為適應迅速變化的數字商業時代,需要牢牢掌握“立體三維核心能力”,即縱向穿透電商技術前沿,橫向整合法律合規與供應鏈邏輯,立體對接“一帶一路\"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從而構建多維評價體系。
一、“金師”核心能力與電子商務師資現狀研究
(一)高等職業本科電子商務專業“金師\"現狀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明確提出“雙師型”電子商務“金師”隊伍建設要求,強調電子商務“金師”須具備“理論 + 實踐”復合能力;《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電子商務“金師”能力與產業發展動態適配[;《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強調電子商務“金師”需將價值觀塑造融入專業教育,體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電子商務“金師”應具備AI課程建設、國內外電子商務平臺運營、數字經濟分析和多平臺數據整合等復合型能力,以支撐數字經濟背景下“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升級。
(二)高等職業本科電子商務專業“金師”核心能力構建
高等職業本科電子商務專業“金師”核心能力的構建,需緊密圍繞職業教育類型特征與本科層次定位,形成三維支撐、雙元驅動、產業引領的立體化能力框架。三維專業能力強調理論深度、實踐高度與研究厚度,要求電子商務“金師”既掌握前沿知識體系,又能將產業新技術轉化為教學資源;雙元教學能力突出理實融合與產教協同,開發模塊化項目課程,建設產業學院,實現教學內容與崗位標準動態對接;產業引領能力要求電子商務“金師”具備跨界融合能力,強調資源整合與數字化轉型,搭建政行企校協同平臺,開發智慧教學場景。
二、職業教育金師評價的意義
一是解決電子商務“金師”項目實戰能力不足、技能證書與實踐能力存在差距的問題。電子商務“金師”在實際的項目操作中實戰經驗匱乏,缺乏必要的行業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導致在教授學生時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二是解決電子商務“金師\"綜合能力評價維度不全面、生產實踐成果轉化慢的問題。當前高等職業本科學校對電子商務“金師”評價維度單一,過于注重學術成果和教學能力,而忽視了電子商務“金師”在生產實踐中的表現和成果,難以在電子商務企業實踐項目中有效地將成果進行實際的教學資源或經濟效益的轉化。三是解決電子商務專業“金師”不會教、學生不會做的教學問題。部分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過于依賴傳統的教學方法,如單純的課堂講授,導致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學生難以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電子商務專業教師難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問題,學生也缺乏向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反饋的渠道,進一步加劇了電子商務專業教師不會教、學生不會做的矛盾。
三、構建電子商務“金師”\"八維”評價模型的研究方法
一是建立電子商務高等職業本科“八維”“金師”評價標準,實現評分量化。“八維”電子商務\"金師”評價標準根據不同課程、不同電子商務“金師”的特點,以學校和企業的標準為依據,以企業一線技術能力為主線,注重反向過程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二是針對電子商務“金師\"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會教、學生不會做”的能力脫節問題,構建以戰代練的實踐型教學模式。通過反思和總結,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線上線下相結合,讓學生參與到電子商務企業一線的項目中去,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入課堂,觀察電子商務“金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狀態,記錄和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亮點,為改進教學提供反饋。三是構建“程伴隨式師徒制”的“金師”培養模式。通過遴選實戰導師實施一對一個性化指導,既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更強化實戰場景的沉浸式訓練,形成知識內化到技能外化的成長路徑,全方位鍛造電子商務“金師”的復合型能力素質。通過實戰型導師的精準指導,著力打造兼具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打破傳統短期培訓的局限,構建起覆蓋電子商務“金師”職業發展全周期的成長支持系統。
四、高等職業本科電子商務“金師”“八維\"評價模型構建內容
“八維”“金師”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形成了高等職業本科電子商務專業“金師”隊伍建設的評價體系。基于電子商務“金師”核心素養,從構建商務視野、數智素養、德育美育素養、教學資源建設、課堂設計與授課、生產實踐與研發能力、教科研師生共同體、教學成效八個維度進行實踐教學改革。
(一)第一維度:商務視野
電子商務行業變化迅速,具備廣闊的商務視野是洞察電子商務行業動態、把握市場趨勢的基礎。通過定期組織“金師”參加行業論壇、企業考察以及國際交流等活動,拓寬其視野,同時引入行業報告、案例分析等教學資源,作為電子商務“金師”評價的重要參考,提升對電子商務行業的全局認知和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力。量化上,根據電子商務“金師”參與活動的頻次與質量,對教學過程中熟悉運用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處理商務問題的能力以及在教學中對行業動態的融入程度進行打分。
(二)第二維度:數智素養評價
人工智能在電子商務不同領域的應用,反向促進了電子商務專業“金師”需要根據數智評價標準掌握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以及技術工具,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中。通過組織數智技能競賽、在線課程開發等活動,提升電子商務“金師\"的數智應用能力。量化上,依據電子商務“金師”在數智技術應用方面的成果與貢獻進行評分。
(三)第三維度:德育美育素養
注重電子商務“金師”的師德師風建設,鼓勵將德育美育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觀。通過舉辦師德師風講座、美育工作坊、電商作品巡展等活動,提升電子商務“金師”德育美育素養。量化上,結合學生評價、同行評價以及教學成果進行品德和審美評估與測評。例如具備美育特點較強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視覺營銷》《短視頻與直播運營》等,在設計平時作業中項目化制定考核任務,在產品圖片、文字、圖形、描述、音頻、視頻制作上提升美感設計,并制作成優秀作品集在本專業內部展出。
(四)第四維度:教學資源建設
電子商務“金師”參照相關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軟件產品開發流程及規范等組建團隊,整合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如編寫課程教材、案例庫、數字教材、真實工單制實訓平臺等,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依托慕課數字教學資源等平臺,將電子商務相關的優質數字化網絡課程融入課程教學,實戰性比較強的課程與企業共同研發,比如《跨境電子商務實務》,通過項目化教學來滿足崗位實訓項目的需求導向,將速賣通運營、跨境電商通關等真實崗位任務轉化為可量化的實訓項目,形成從理論認知到實戰操作的能力培養路徑。
(五)第五維度:課堂設計與授課 五、結語
根據電子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符合高等職業本科國家課程標準的授課計劃和教學方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通過組織教學觀摩、教學比賽、督導進課堂等活動,提升電子商務“金師”的課堂設計與授課能力。教學評價過程中注重電子商務“金師”的教學方法、課堂互動及學生反饋,確保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緊密對接,提升電子商務“金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六)第六維度:生產實踐與研發
電子商務領域的“金師”作為行業復合型人才,需兼具生產實踐與研發能力的雙重競爭力。鼓勵電子商務“金師”考取電子商務師、互聯網營銷師及相關領域的“1+X”高級技能等級證書,提升專業整體素養和技術水平。同時為學生提供行業認可的技能等級培訓,承擔技能等級考點“1+X\"跨境電子商務B2B數據等級考試、“ 1+X; ”自媒體高級等級等考試。評價方法上,采用“教學量化 + 企業質化”雙軌制;在評價量化上根據電子商務“金師”在實踐項目、科研成果以及創新創業方面的貢獻進行評分。
(七)第七維度:教科研師生共同體
教科研師生共同體是基于產教融合理念構建的協同創新平臺。通過整合教學、科研與實踐資源,形成“師導生創、研產互促”的閉環生態。共同體以電子商務前沿技術為紐帶,由專業電子商務“金師”及企業導師組成跨職能團隊,圍繞數字營銷、跨境電子商務、直播電子商務等方向開展項目制研究。學生在雙導師指導下參與真實電子商務項目,既深化了平臺運營、大數據分析等理論認知,又積累了店鋪診斷、供應鏈優化等實戰經驗。同時,師生小組在教學科研攻關所獲得成果推動畢業設計,又能反向提升電子商務“金師”的實踐指導能力,形成緊密連接的師生共同體。
(八)第八維度:教學成效評價
構建“以賽促教、多元協同”的教學成效評價機制。通過電子商務指導老師帶隊組織學生參與電子商務職業技能競賽,建立全周期培養體系,既強化電子商務“金師”實戰化指導能力,又錘煉學生綜合職業素養。通過實施學生評價、企業評價、學院評價,把課程考核側重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項目實踐檢驗電子商務運營全流程操作能力。企業評價引入崗位勝任力模型對標行業標準,確保人才培養規格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切實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通過構建“八維”“金師”評價體系,電子商務“金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將得到系統性提升。未來將持續深化賽教融合改革,完善過程到結果的評價機制、校企協同優化實訓項目設計,強化學生崗位核心技能培養,將產業前沿AI技術轉化為教學項目,通過工作場景反哺課程迭代,形成閉環生態。探索建立動態化評價反饋機制,結合行業技術發展動態調整考核標準,使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始終保持與行業需求的精準對接,為電子商務行業輸送兼具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復合型人才。
[課題項目:2024年度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四鏈融合:智能經濟背景下新商科高水平專業群人才培養“新生態\"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4513)。]
參考文獻:
[1]潘錦全,陳偉,王凡.我國高職院校專業同質化對策研究[: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22(03):78-81.
[2]張磊.提升電子商務“金師”審美素養的路徑思考Ⅲ.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4):150-154.
[3]楊立華.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培育高水平職教“金師\"[].平安校園,2024(09):35-39.
[4]張慧玲.產教融合背景下高等職業本科院校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建筑與文化,2024(04):36-38.
[5]李雨航.高校電子商務“金師\"教學發展中心助力“金師”培養的路徑.科學咨詢,2024(06):17-20.
[6]張蓓“一帶一路”倡議下廣西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3):77-82.
[7]遲雙會.教育數字化轉型對師生學習共同體互動的影響及優化策略研究[.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4(12):53-56.
[8]謝榕,逐雪珂.產教融合視域下AI賦能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踐與探索Ⅲ.鞋類工藝與設計,2025(02):120-122.
[9]許盼盼,張翠倩.應用型人才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理論邏輯與路徑研究.經濟師,2024(12):14-16.
(作者單位: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山東威海264504)
[作者簡介:范春賓(1988—),女,漢族,山東濟寧人,在讀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國內外電子商務平臺運營與新媒體運營。]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