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061.3;G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8-184-02
一、引言
高校作為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必須將“三全育人\"理念貫徹到人才培養全過程。2017年,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教學管理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環節,如何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導下完善教學管理,為人才培養提供優質服務,是新時代高校教學管理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三全育人\"理念內涵與高校教學管理的關系
(一)\"三全育人\"的內涵解析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是指學校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樹立育人意識。既包括教師、輔導員等專職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的人員,也包括后勤保障、醫療服務等各類工作人員。全過程育人是指要將育人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人教學、科研、實踐等各個環節。全方位育人則強調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堅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生思想理念、外化為大學生行為習慣。
(二)“三全育人”對高校教學管理提出新要求
“三全育人\"理念為高校教學管理指明了方向和重點,要求教學管理必須樹立育人意識,將立德樹人融人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要求教學管理必須主動協同配合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等其他育人主體,形成育人合力;要求教學管理必須建立健全以學生成長為導向的評價考核體系,重視學生全面發展;要求教學管理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為學生提供更加智能、精準、優質的教學服務。
(三)教學管理在落實“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教學管理在“三全育人\"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學管理是組織、協調、服務教學的重要手段,其管理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教學管理涉及教師發展、教學運行、教學評估、教學研究等諸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可以說,教學管理是“三全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只有教學管理部門樹立“三全育人\"理念,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優化管理流程、完善配套政策,才能為構建“三全育人\"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三、高校教學管理在服務育人中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管理育人意識不強
目前,高校教學管理還普遍存在重管理、輕育人的問題。管理人員往往更加關注教學運行的組織與協調,而忽視了教學管理應有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現為:管理目標偏重于完成教學任務,而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事務性管理層面,缺乏育人情懷;管理方式較為僵化,缺乏人文關懷。育人意識的缺失導致教學管理無法充分發揮應有作用,必須加以重視和改進。
(二)教學管理與其他育人主體聯動不足
高校育人涉及教學、科研、學工、后勤等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形成育人合力,但在實際工作中,教學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往往各自為政,缺乏溝通協調,聯動不足。主要表現為:與任課教師溝通不夠,對教師的教學需求了解不深入;與學工部門配合不緊密,未能形成日常教學與學生管理的良性互動;與后勤保障部門銜接不順暢,教學服務質量有待提升。部門壁壘的存在制約了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急需建立協同機制,促進資源整合。
(三)教學管理評價體系急需完善
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評價體系是保障教學管理科學性、有效性的關鍵。然而,當前高校教學管理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主要問題有:評價指標體系不夠科學,指標設置不能全面反映教學管理的內涵和要求;評價主體單一,參評范圍有限,師生、校友等利益相關方的意見難以真實反映;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定性評價多于定量評價,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有待提高;評價結果運用不充分,未能很好地指導后續教學管理的改進。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影響了教學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需要盡快建立起符合“三全育人\"要求的評價機制。
(四)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待加強
信息化是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優化管理服務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還不夠深入,主要表現為:信息化意識不強,對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作用認識不足;信息化應用水平不高,管理流程電子化、信息化程度較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夠,數據挖掘分析能力薄弱;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數據泄露、非法篡改等風險隱患較多。這些問題制約了信息技術對教學管理的支撐和賦能作用,必須引起重視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優化高校教學管理服務育人的路徑
(一)將立德樹人貫穿教學管理全過程
教學管理必須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工作主線,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學管理部門和管理干部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的“以生為本\"理念,要從思想和行動上真正把學生的成長發展放在教學管理的首要位置,廣泛搭建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活動平臺,盡心竭力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多樣化成長提供更多適合的機會、更充分的空間。在教學管理中要把握好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育和學生品德培養、人文素質提升、創新精神鍛煉的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重視學生掌握扎實本領、過硬本領的同時,更加注重引導學生涵養和高尚品格,砥礪意志品質、積淀人文底蘊、錘煉創新思維,做到全面發展。教學管理要強化質量意識、突出質量導向,通過開展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專業認證等工作,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全面推進教學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建設。要定期開展教學督導檢查、同行評教聽課、學生評教等,有針對性地指出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督促相關單位和個人及時整改。要廣泛開展教師教學競賽、優秀教案評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等,促進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傾心教書育人,通過組織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創新研討等,引導教師不斷增強教書育人本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學管理要切實加強校風學風教風建設,大力培育良好育人環境和育人文化,加強日常教學秩序督查,開展經常性教學紀律檢查,強化考風考紀要求,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規行為,切實糾正教學管理中的不良風氣、不良習氣,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教學環境。要加大先進典型選樹宣傳力度,廣泛開展向優秀教師、模范學生學習的宣傳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倡導教學相長、誨人不倦、學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優良教風學風,引導教師樂教善教、甘為人梯,引導學生潛心向學、刻苦磨礪,推動形成崇德尚美、崇學尚研的濃厚氛圍。通過狠抓以上各項舉措,教學管理必將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進一步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好、落細實、見實效,進而匯聚形成“三全育人\"的強大合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2]。
(二)推進教學管理與其他育人力量協同
高校落實\"三全育人\"必須做到統籌推進、協調聯動,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強大合力。教學管理部門要主動加強與學校各方面育人力量的溝通協作,推動形成協同育人的工作機制。要加強與各教學單位的聯系,通過定期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及時掌握教學工作動態,深入了解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針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和必要保障,為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創造有利條件。要加強與學生工作部門的工作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在學業預警、問題學生幫扶、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的溝通協調,及時研判教學運行中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形成識別及時、響應快速、處置得當的工作合力。要加強與團委、學生組織的聯系互動,充分發揮學生骨干在引領學風建設、參與教學管理、促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主動加強與后勤服務部門的工作對接,及時協調解決教學中的后勤保障問題,切實提高師生學習生活質量,營造良好育人氛圍。通過與各方育人力量加強溝通協作,整合各類育人資源,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實現優勢互補,才能為“三全育人\"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3。
(三)構建成長導向的教學管理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合理、導向正確的教學管理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管理科學化水平的關鍵環節,教學管理評價體系必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根本導向,在重視教學管理績效的同時,更加關注師生的獲得感。要進一步優化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考慮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狀況、教師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實際成效、教師參與教學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全面系統、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確保評價指標能夠客觀反映教學管理的實際水平。要進一步拓展評價主體的覆蓋面,除教學督導、管理人員外,還要充分吸收學生、教師以及校友、用人單位、家長代表等利益相關方參與到評價工作中來,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走訪等方式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切實提高評價工作的廣泛性和代表性。要積極創新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綜合運用定性與定量、在線與離線等多種評價方式,運用大數據技術采集分析學生成長過程數據、課堂教學過程數據等,開展多維度動態評價,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教學管理實際狀況,不斷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要強化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將評價結果作為修訂完善政策制度、優化管理服務流程的重要依據和參考,針對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通過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引導教學管理聚焦內涵建設、聚焦育人實效,不斷優化管理服務,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4。
(四)深化教學管理信息化改革
教學管理必須主動順應信息技術變革趨勢,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不斷提升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加強頂層設計,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統籌考慮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緊密結合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管理實際需求,突出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科學規劃設計覆蓋教學、科研、實踐、競賽、考核等全流程、全要素的綜合性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形成完備的頂層架構和總體方案。要強化數據治理,進一步完善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共享、應用等管理機制,加強數據標準化建設,打通各業務系統數據壁壘,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充分釋放數據價值,賦能教學管理提質增效。要大力推進先進技術融合應用,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教學管理流程再造和模式變革,為師生提供個性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教學管理服務,實現智能學情分析、個性化學習資源推送、精準資助幫扶等,不斷提高師生的獲得感。要切實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從制度、技術、管理等方面入手,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加強重要數據資產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數據分級分類、隱私保護等管理制度,規范師生信息采集使用行為,強化全員網絡安全意識,筑牢教學管理信息化安全防線。通過深化信息化改革,加快實現教學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服務升級,為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智能精準的管理服務和保障。
五、結語
新時代高校教學管理必須立足“三全育人\"理念,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管理重心從事務管理轉向服務育人、從部門管理轉向協同育人、從注重過程管理轉向突出實效評價、從經驗管理轉向智能治理,如此教學管理才能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堅實保障。
[基金項目:2025年度吉林工商學院科研基金項目立項課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服務育人路徑優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院科合字SZ2025[009])。]
參考文獻:
[1]蔣亞莉,霍奇道.“三全育人\"視野下高校辦公室管理服務協同育人路徑研究[J].科教導刊,2024(33):24-26.
[2]侯婧婷“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教學秘書服務育人路徑研究[J].社會與公益,2024(08):106-108.
[3]姜雨彤.“三全育人”視域下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優化路徑研究[J].教育進展,2024(03):281-285.
[4]李悅坤,回婭冬,曹軍.“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化路徑研究UJI: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3):65-67+101 :
[5]劉振紅“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教學秘書服務育人優化路徑探析[J].教師,2024(11):3-5.
[6]莫臻臻“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索[J].品位·經典,2024(12):147-150.
(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吉林長春130507)
[作者簡介:杜忠凱(1987一),男,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