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離世已經四年,我仍不時想起他。
第一次見岳父很突然。那天放學后,在回家的小路上與岳父一個大碰頭,躲避不及,我只好怯怯地喊了聲“余老師”,他好像輕輕“嗯”了一聲,便大步流星地走了。倒是他身后上小學的小舅子“嘿嘿”一笑,朝我扮了個怪臉,稍稍緩解了尷尬。
再見岳父已是四年以后。由于雙方兄弟姐妹多,為減輕還沒走出貧困的父母的負擔,妻子帶隊參加縣教育工作會議期間,我們自主領證,以極其儉樸的婚禮,結束了兩人的愛情長跑。
庚申年正月初二,回門,我第一次去妻子家,岳父正在為妻子補做嫁妝,我感到有些詫異,他居然還精通木匠手藝?
岳父的家在枝柘坪沙灣半山腰一個叫茅葫坡的地方,依山而建的正房連接廂房吊腳樓。翠竹綠樹環繞的木屋,普通得有些簡陋。我曾經對這里充滿了向往。
有些很難的事,時間不聲不響都做到了。走進岳父的世界也是這樣,這個過程我用了十多年。
岳父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全科老師。我稟賦柔弱,和妻子戀愛后,與平日里一臉嚴肅不太容易接近的岳父,除了仰慕之外,似乎隔了一層無形的屏障。同在漁峽口教書,我們都刻意回避著對方,從沒有面對面地交流過。
轉折始于一道幾何題的解法交流。泛黃的習題冊,成了跨越隔代鴻溝的橋梁。岳父對待工作、生活,就像他熱愛的幾何一樣,規圓矩方,對錯分明。
那次去岳父的學校,他正在上課。辦公桌上攤開的一本練習冊上,一道幾何題尚未解答。為打發時間,我信手拿起筆解起來。下課了,他對我的突然到來有些意外,邊聽我解釋,邊饒有興趣地看我的解題步驟。或許是數學題勾起了興致,素來端肅的岳父竟露出了笑意,溫和地給我講解了另一種解題思路。隨著書頁的翻動,我們略顯生疏的對話,也變得有溫度起來。
講完題,他從抽屜拿出幾本練習冊遞給我。打開一看,那些被歲月浸染的紙頁上,字跡工整仍透著墨香,幾何作圖規規矩矩堪比工筆白描。在我眼里簡直就是一件件藝術品。我說:“以前我也做過兩本數學練習題,字寫得歪歪扭扭,跟您比起來差得太遠啦!您寫得跟印刷體似的,我就像隨手畫的桃符?!崩先说哪樕下冻隽艘唤z不易察覺的笑容,洋溢著孩童般的滿足感,說:“我小時候讀私塾,字是先生打手板兒打出來的,你寫字沒挨過打!”他親切幽默的話語,像細密的針腳,將原本疏離的時光縫合成了溫暖的畫卷。微風透過窗戶輕柔吹入,拘謹散去,我感到了輕松,好奇地問起他讀書的經歷。
沙灣的貧瘠曾困住無數少年,直到岳父用書頁破開命運的繭。他八歲入私塾,三年私塾后入初小,1950年插班讀小學,苦學的曲折難以盡述。1952年師范招生的消息像驚蟄的春雷,震得土墻簌簌落灰。時年岳父的第一個孩子已瞞珊學步,爺爺力排眾議,支持酷愛讀書的兒子繼續求學。全縣四百多人報考,岳父以第五名的成績被錄取,成為第一個通過讀書走出沙灣的人。
岳父的博學多才常令我驚嘆,他能娓娓而談典籍里的治學之道;一口氣可背誦十多首唐詩宋詞;也能解中學的數學難題;寫得了遒勁工整的楷書,行書又帶著幾分瀟灑飄逸;拉得出悠揚動聽的《良宵》;能將風景、人物臨摹成栩栩如生的水墨畫。這些本事是他用數十年晨昏,在光陰砧臺上反復鍛打的成果,是拒絕了所有市井喧器的苦行。
他說興趣廣泛是四年師范促成的,業余時間要么泡在圖書室,要么活躍在操場上。
這些我從岳父的同學那里已有所了解,在縣里一些學校,我遇到過岳父當年的部分同學,他們都成了學校領導或骨干教師,即便近三十年未曾謀面,但談到岳父時仍然記憶猶新:“當年我們班五十人,像他這樣文能琴棋書畫、武能田徑球賽的全才真是鳳毛麟角?!?/p>
任中學校長后,他教政治,業余時間堅持做數學題,以文科見長的老教師,仍有這份執著是十分少見的。他確實是天資好、肯用功、有毅力的人,習古詩、研楹聯、做數學題、練書法、拉二胡、吹笛子、彈電子琴、打籃球、乒乓球,都一以貫之幾十年。
岳父對待工作,就像他當年讀書一樣,滿懷深情,用心投入,既勤奮又嚴謹。他當教師當成了學生的偶像,當校長當成了同行的榜樣。
岳父去世后,家人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他珍藏的先進教育工作者、模范黨員、優秀教師獎狀和優秀論文證書等就有20多張。他管理的學校,僅枝柘坪中學就走出了許多優秀人才。枝柘坪中學繼任校長許啟祥說:“余校長是教師中的精英,校長中的楷模?!?/p>
岳父愛才惜才,對各種原因輟學的學生,都上門動員勸說。因此,長陽、五峰、巴東三縣的山路上,到處留下了他家訪的足跡。經過他家訪返校讀書改變命運的人很多,他們有了文化,先后經各種渠道參加了工作。多年來,學生們常用各種方式感謝他,最讓岳父感動的,是每逢年節從各地寄來的書信和明信片,一位同學深情地寫道:“沒有您當年深一腳淺一腳走進我家木門,便沒有我今天的人生!”
現在靜下心來回憶往事,真有“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惋惜。工作和生活壓力,我和妻子不敢懈怠,每次回家仿佛被時間追趕著,總是來去匆匆。岳父也是“單位、沙灣老屋、家里”三點一線地忙碌奔波。我真正走進岳父的世界,是他退休以后。
岳父退休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他孝敬母親,陪伴妻子,慈愛子孫,還熱心服務社會。他長期訂閱報紙雜志,用琴棋書畫充實自己,自律地生活。他的晚年,在一方小天地里活出了一道別樣的風景。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岳父岳母的晚情濃密非同一般,在我熟悉的圈子里,像岳父那樣悉心陪伴、照顧妻子的人,實在太少了。過去因為接觸少,我并不了解岳父岳母的生活。直覺告訴我,他們雖不曾有過花前月下的浪漫,但在柴米油鹽的平淡日子里,相互理解、包容、體貼和尊重,幾十年的相扶相持,沉淀了相濡以沫的晚年。這種縫綣不離的深厚感情,常常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感人至深。
岳父退休不久,年長他五歲的岳母就病了。他把對岳母的愛,糅合進繁雜細微的小事中,他學會了做飯、種菜等家務活。六年的時光里,他們就像彼此的影子,相隨陪伴,形影不離。他的學生曾感慨:“您和師娘好恩愛喲!”岳父動情地說:“她是我的耳朵,我是她的眼晴和拐棍,離不開的?!睘榱私o岳母治病,岳父帶著她四處求醫問藥。他耐心地翻譯岳母的方言,仔細解釋她的詢問,教她如何上公廁,扶著她乘電梯,拉著她過馬路每當這時,岳母總會輕輕倚靠或挽著岳父,像個純真的少女小聲地問這問那,岳父則總是微微彎腰,側耳傾聽,耐心解答。那溫馨的場景,常常引得不少陌生人的駐足,投來感動與贊嘆的目光。有次碰到漁峽口的醫生,他開口就說:“你老丈人不錯,經常來找我給你丈母娘弄藥,現在像他這樣講良心負責任的人太少了?!?/p>
其實,他在家中誠心照顧岳母的很多情形,更令人感動。他照料岳母從不心焦,每天都會細心照顧她服藥,中藥熬好倒好,西藥一樣一樣數好后再遞給她,有時岳母說不想喝,他便像哄小孩子一樣耐心勸說:“恨病吃藥啊,喝好了我們好一起過日子啊。”
出門碰到認識的人,謙和賢淑的岳母喜歡與人說些農村特有的家常話,岳父總在不遠處靜靜地候著,分別時他打趣道:“他媽碰到熟人,牽起架子能聊半天,把您耽擱噠?!?/p>
岳父岳母來我家過春節的那年,央視春晚首播《常回家看看》,岳父觸景生情,不禁傷感落淚。不識字不懂普通話的岳母沒看明白,連忙拿出手帕想給岳父擦眼淚,問:“臘月三十流什么眼淚?。俊痹栏附舆^手巾,耐心給岳母講述,聽懂后的岳母也感動得不住擦淚水。這種在子女面前略顯矜持的交流,真實地把深情融入了生活的細枝末節,比甘之若飴的浪漫表達更讓人動容。看到他們“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我好像突然明白了滿腹詩書、才華出眾的岳父,與一字不識的岳母,能夠相伴一生的奧秘。
如果說岳父用細致入微的真情詮釋了夫妻相處的真諦,那么他蟾養婆婆的孝行,則是源于他內心深處的感恩與責任,是一種自覺的堅守?!氨M孝宜趁早,等到后悔實為晚;享受勿提前,來日方長不算遲。\"這是岳父創作的一副警世楹聯,也是他始終自覺堅守的做人原則。
岳母去世后,岳父已年近七十,自己也到了需要別人照顧的年齡,又七年如一日,一心一意瞻養婆婆,直至婆婆年過九秩去了天堂。他努力改變習慣,以適應和婆婆一起的生活。這種適應要全面、耐心、持久,岳父在2500多個日日夜夜里,細心用情地重復著一件件家務小事。
岳父的退休生活,充實而有為,不僅全心全意為家人付出,還積極服務社會。在枝柘坪上坪下壩,岳父是家喻戶曉的社會名人。他熱心用自己的知識和特長為村民服務,受到父老鄉親的廣泛尊重。退休后,他在家免費教學生二胡、電子琴;因為寫得一手好字,農戶紅白喜事常請他去記賬、寫對聯、寫碑文等,不論遠近他都樂意幫忙;他國文功底厚實,楹聯造詣頗深,又熟知社情人文,給人家寫對聯、碑聯、碑文等都是根據實際情況創作,不僅對仗工整富有文采,還貼切實際隱含寓意。
岳父對我的影響深遠、持久。他性格剛正耿直,律己清廉。對于子女取得的\"進步”,他從不輕易“肯定”,反而時常敲打。忙碌的過去,我們有過一些書信交流。他習慣用毛筆在宣紙上書寫,一筆一畫都飽含深情,字里行間,我真切體會了他的初衷和期望。每當我在信中流露出抱怨或者困惑時,他總是要求我反思自身。他用《寒窯賦》告誡我人生之路充滿起伏,唯有堅守底線、原則,方能在跌宕的人生中站穩腳跟。
對我來說,岳父是一座巍峨的高山,其高度難以企及,他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我欽佩他出眾的才華,更敬重他高尚的人品。他讀書刻苦努力,成績優異,是當之無愧的好學生;教書認真負責,能力出眾,是令人欽佩的好老師;退休回歸家庭,傾情付出,是孝順的好兒子、體貼的好丈夫、盡責的好父親、慈愛的好爺爺。他所擔當的每一個角色,都堪稱完美,無可挑剔。
覃培清 1951年出生。湖北長陽人,退休公務員。
(責任編輯 范翔飛 zhwx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