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深化,閱讀內驅力的培養已成為提升兒童語文素養與終身學習能力的關鍵議題。實踐表明,閱讀是一項長期工作,提升兒童的閱讀投入度與持續性,能促進其從“被動閱讀”向“主動建構”轉變。本文從小學階段兒童認知發展特點出發,結合教育經驗,總結歸納不同學段的培養路徑,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供實踐參考。
“新課標”背景下的閱讀新要求
“新課標”首次以具體內容明確了閱讀的目標、內容及要求,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兒童讀書興趣,要求幾童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對閱讀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一—不能把閱讀當作“任務”,而是要變成“習慣”,不僅能“讀整本書”,而且能掌握閱讀的方法,積累閱讀的經驗。
興趣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一把鑰匙,閱讀興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道:“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讓讀書成為自身的內部需求并轉化為內驅力,將會最大程度激發閱讀潛能,從而增強求知欲。
閱讀經驗的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最初接觸富有童趣的圖畫書等淺易的讀物開始,兒童用稚嫩的聲音或拼、或讀,在優秀的兒歌、有趣的童話故事和感人的英雄模范事跡中,感受兒童文學傳達的真善美。兒童也在廣泛接觸優秀文學作品的同時,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體會和閱讀方法。
分階段實施策略,激發閱讀內驅力
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傳授閱讀技巧、進行閱讀激勵,還要讓幾童能發自內心地喜歡閱讀,把閱讀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和終身的必修課,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1.第一學段一及時評價,多多鼓勵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讓每一個兒童都抬起頭來”的理念,強調教育者應尊重每一個兒童,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尤其對于第一學段( 1~2 年級)的兒童來說,他們有著更高的情感需要,因此,要不吝嗇自己的夸贊,不管是口頭表揚、公開獎勵或是頒發“閱讀獎章”,都可以點燃兒童的閱讀興趣。“讀書帶給我巨大的力量,教會我做人的道理,教會我處事的原則,傳授我無盡的知識。”“有時我們離成功并不是很遠,那就是每天堅持一點點!”“讀書的孩子與有趣的靈魂為伍,與高尚的精神為伴”一句句激勵的話語,一枚枚象征著榮譽的閱讀獎章,陪伴著兒童從磕磕絆絆到通順流利地閱讀。重視為其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如設立班級圖書角、提供豐富多樣的圖書;開展“親子共讀”活動,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分享閱讀的樂趣。這些措施能有效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為他們的閱讀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2.第二學段一閱讀分享,成就體驗
到了第二學段( (3~4 年級),閱讀成為兒童每天的必修課,增強其閱讀內驅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分享。分享是一種良性的閱讀循環,處于這一學段的兒童更樂于將自己的閱讀收獲與大家分享,這是他們思維高度運轉的過程,也是對所讀內容進行整理、輸出的過程。分享帶來的成就感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增強其閱讀內驅力。課前的“金話筒”、每周的“好書推薦”、每月的“讀書分享”都十分受兒童喜愛,這些有組織、不間斷的閱讀分享活動鍛煉了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同伴之間的交流,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此外,教育者應鼓勵兒童將自己的閱讀體會和收獲寫成文章或日記,進一步加深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這些作品不僅可以在班級內傳閱和交流,還可以投稿到校刊或網絡平臺,讓其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和欣賞。

3.第三學段 一以疑促讀,隨文批注
第三學段( 5~6 年級)的兒童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律能力和閱讀力,那么帶著問題去閱讀,帶著評判的眼光去閱讀,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作為繼第二學段策略單元之后的進階內容,聚焦“提問題”這一閱讀策略,系統傳授提問方法,旨在深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從五年級下冊開始,教材中旁批的運用逐漸豐富,從引導問題方向到示范思考路徑,助力學生實現從被動接受到獨立探究的轉變。語文教材通過隨文旁批,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了具體指導:或是方法上的點撥,如提示“聯系上下文推測詞義”;或是思維上的引領,如設問“此處環境描寫與人物心情有何關聯”。這種設計既提升了閱讀的思辨性,又幫助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長期堅持批注式閱讀,學生的文本解析能力和寫作構思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深化閱讀實踐,塑造個性化閱讀習慣
閱讀絕非僅僅是一種技能的培養,它更是一種深邃、獨特的精神體驗,每個兒童在這片體驗的海洋中,都有其獨特的航向和探索方式。教育者的使命便是尊重并引導這份差異,讓每位兒童都能在閱讀的旅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燈塔。
1.營造書香氛圍,激發閱讀熱情
閱讀環境如同閱讀的土壤,對兒童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起著至關重要的滋養作用。因此,教育者要為兒童打造一個多元、開放且充滿吸引力的閱讀環境。
班級圖書角作為校園閱讀環境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者應精心挑選書籍,確保它們既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從經典的童話故事到科普百科,從歷史傳記到現代文學,書籍的種類應豐富多樣,且需定期更新,以保持閱讀新鮮感,讓兒童每次踏入圖書角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收獲。同時,鼓勵兒童將家中的藏書帶到班級分享,增進兒童之間友誼的同時還能讓書籍在傳遞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校園圖書館和社區圖書館也是不可忽視的資源寶庫。教育者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組織兒童定期參觀、借閱,讓他們在更廣闊的書籍海洋中遨游。此外,還可以邀請圖書館員或專業人士來校舉辦講座,介紹圖書分類、檢索技巧等,提升兒童自主選書的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線閱讀平臺已成為閱讀新陣地。教育者應積極搭建或利用現有數字平臺,提供電子書籍、有聲讀物等多種形式的閱讀材料,讓兒童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還可以利用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了解幾童的閱讀偏好,為個性化閱讀推薦提供依據。
2.激發閱讀興趣,培養綜合素養
除了日常的課堂教學外,教育者還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閱讀活動,以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讀書交流會是兒童分享閱讀心得、激發思想火花的絕佳舞臺。教育者可以在班級中定期舉辦交流會,鼓勵兒童暢談自己的閱讀體驗,無論是對故事情節的感慨,還是對人物性格的分析,都能在這里找到共鳴。通過交流,幾童不僅能加深對書籍的理解,還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讀書比賽則是激發兒童閱讀競爭意識和提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教育者可以設置閱讀速度賽、閱讀理解賽、朗誦比賽等,讓兒童在比賽中挑戰自我、展現風采,增強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主題閱讀活動是引導兒童深入閱讀和思考的有力抓手。教育者可以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或話題,組織幾童閱讀相關書籍,并開展討論、寫作、繪畫等多種形式的創作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兒童的知識儲備,還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3.培養自律習慣,提升閱讀效率
每個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興趣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教育者應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閱讀計劃。這個計劃應包括每天的閱讀時間、閱讀目標、閱讀方法等。在制定計劃時,教育者應與兒童一起分析閱讀現狀和目標,共同確定合適的閱讀時間和閱讀量;可以教授幾童略讀、精讀、批注等高效的閱讀方法;還可以鼓勵兒童設置獎勵機制,如完成閱讀目標后給自己一個小獎勵,以增加閱讀的樂趣和動力。同時還要建立家校共讀模式,教育者要鼓勵兒童將閱讀計劃與家長分享,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閱讀活動中來。作為家長,要關注孩子的閱讀進度,并給予鼓勵和支持;還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分享閱讀的快樂和收獲,讓家庭成為閱讀教育的堅強后盾,為兒童的閱讀與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4.提升閱讀質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必不可少。教育者應注重對兒童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幫助他們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教育者要教授兒童快速瀏覽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要點;深入閱讀文章,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情感,這是對閱讀的更高層次要求。教育者可以引導兒童通過細讀的方式品味語言、分析人物性格和情節發展等,進而深入理解文章內涵。同時,還可以教授兒童運用背景知識、生活經驗等輔助理解文章,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維。

5.家校合力,共促閱讀成長
在閱讀教育中,家長的參與和支持至關重要。教育者應積極與家長溝通合作,共同推動孩子的閱讀成長。例如可以定期舉辦家長會或家長培訓活動,向家長介紹閱讀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通過講座、分享會等形式,讓家長了解閱讀對兒童成長的意義和價值;通過示范課、教學觀摩等方式,讓家長掌握指導孩子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建立家校協同機制,及時反饋孩子在學校的閱讀情況,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6.持續優化閱讀教育,確保教育效果
為了確保閱讀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必須建立科學的評估與反饋機制。首先,可以通過定期的閱讀測試或問卷調查,了解兒童的閱讀水平和興趣變化。測試可以包括閱讀理解、閱讀速度、詞匯量等多個方面,以全面評估兒童的閱讀能力;問卷調查則可以了解幾童的閱讀喜好、閱讀習慣等,為個性化閱讀推薦提供依據。其次,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閱讀教育的評估和指導。他們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對閱讀教育策略和方法進行客觀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同時,專業人士還可以為教育者提供最新的閱讀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幫助他們不斷更新和完善閱讀教育體系。最后,要鼓勵兒童和家長對閱讀教育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兒童作為閱讀教育的主體,家長作為閱讀教育的參與者和支持者,他們的感受和反饋至關重要。教育者應該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及時調整和優化閱讀教育工作,確保閱讀教育能夠真正滿足兒童的需求和期望。
閱讀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兒童的內驅力。及時的鼓勵、分享的樂趣,都可以提高兒童的閱讀成就感,從而提高內驅力。基于課文設計的旁批就是強有力的輔助材料,遷移到課外閱讀中也同樣可以幫助兒童實現深閱讀,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閱讀、思考、辨析、甄別。這種深層次的閱讀,豐富了兒童的閱讀體驗,使他們獲得更高級別的成就感。
作者單位:青島賓川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