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作業設計是信息技術領域與具體學科知識領域的跨學科交融的產物。利用學生的心理發展機制創建適合其發展和實際需求的作業完成環境,并提供多種多樣的作業輔助設計工具來探索創新型作業促進個體發展的原理和規律,以達到真正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目的,讓作業成為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自我的橋梁,促進教師和學生協同發展,從而為作業的進一步科學設計提供發展思路。
語文創新作業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主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設計不同于傳統的具有新穎性、實踐性和多樣性的作業。這類作業旨在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被動實施,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發散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新型的語文作業設計在“雙減”政策和“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指引下,營造了打破時空壁壘和學生層次的個性化語文創新作業設計環境,促進了語文作業設計的深入發展。
一、“雙減”背景下的語文創新作業設計的學理依據
1.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提到人類智能是多向維度的,包括語言、邏輯、空間、肢體運作、音樂、人際、內省及認識自然等多種智能。這一理論指明每個獨立的個體在不同角度的智能范疇中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潛力和優勢。
多元智能理論在語文創新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起著精準的引導作用,具有重要的作業設計靈感來源意義。該理論可以引導教師設計多元多樣類型的作業,促成學生不同方面的智能發展,以靈活變通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差異化教學理論
差異化教學理論名稱首次出現于美國學者Carol Ann Tomlinson著作的《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一書中,差異化教學理論意在根據不同個體差異(性格、興趣、學習風格、能力等)的學生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而不是面對一群學生實施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此理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推動教育界開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進行科學教學,還能使每一個學生在適合的條件和環境里得到個性和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和提升。
在語文創新作業的設計中,差異化教學理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課前了解學情,按照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深入挖掘學生學習的痛點和難點,以及依此找尋發揮不同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基于此,教師可以設計出適合學情且凸顯個性化和多樣選擇的作業形式,如同伴閱讀小組作業、文學展演作業、教材與生活實操結合作業等,靈活變通的創新作業設計機制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吸引學生更容易融入學習情境之中,進行深度學習,在潛移默化的作業完成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并提升語文素養,從而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推動全體學生的發展。
3.核心素養相關理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的定義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高中語文課程中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以及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核心素養相關理論不僅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起著引領作用,對語文創新作業的設計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中小學語文都需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相關理論設計多模態的作業,如在文化方面,設置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作業;在語言方面,設置語言學習與實踐運用作業;在思維方面,設置思維邏輯辨析與梳理作業;在審美方面,設置文學鑒賞與弘揚作業等。針對核心素養相關理論的四個方面設計不同維度的作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表達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思維發展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相關的核心素養。
二、“雙減”背景下的語文創新作業設計的實施路徑
多元智能理論重視學生智能的多元發展,作業設計包含語言、邏輯、藝術、人際交往等多個向度,以發展學生的各項潛能。教師可以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發展水平的作業,依據不同層次智能的學生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
(一)多元智能引領,作業分“智”設計
在“雙減”背景下,語文創新作業設計需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差異性理論和核心素養相關理論設計多元化的、多層次的、個性化的創新作業,全面關注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反對“題海戰術”,從根源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并同時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例如在最新統編版中學語文教材中,除了整本書閱讀單元和語文實踐活動單元外,其他有具體篇章文本內容選文單元的課文教學中,可以設計針對不同智能發展的語文創新作業,如表1。
按照以上表格思路,具體課文篇章的作業設計實操以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沁園春·長沙》的作業設計為例,作業設計中可以融入語言表達、音樂、表演、繪畫、小組探究、自然觀察等元素,如布置為該首詞搭配背景音樂的課前作業,布置課文文意疏通后學生概括主旨思想并帶著角色進行朗誦表演的課中作業,布置“根據對此詞的感悟理解,查閱和觀察長沙的橘子洲頭實地的自然風光,小組合作討論,一起繪制符合本詞意境和情感的一幅畫或手抄報”的課后作業,以此促進學生八大智能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還可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優勢智能和劣勢智能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作業類型,進行分工獨立或合作完成課程作業。
表1多元智能的語文創新作業設計

另外,關于統編高中語文的整本書閱讀單元的作業,如《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作業可以設計引導學生從小說主要人物形象分析、關鍵情節梳理、環境細節描寫、服飾穿搭刻畫、詩詞大意等方面進行概括和探討的小組口頭匯報作業,以發展邏輯一數理智能和言語一語言智能。同時,可借助思維導圖等形式輔助理清人物關系,發展視覺一空間智能;小組分工,協商配合劇本創作、角色扮演、戲劇表演可發展自省智能、身體一運動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
(二)差異教學實施,作業分層設計
差異性教學理論要求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設計差異化作業。基于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差異化教學實施,需根據學生不同智力結構的組合,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求,根據學生智能發展的需要進行學習目標分層,開發學生的優勢智力以彌補弱勢智能。差異性教學理論強調針對不同需求和特點的學生進行有差異的教學,在作業設計中,就可以進行分層作業布置,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規律。
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課文為例,可以設計分層閱讀作業。基礎水平薄弱的學生可以選擇字詞練習、復述故事或概括大意等作業,中等知識水平學生可以選擇具體情節分析或重要人物評價等作業,高等知識水平學生可以選擇文學創作、故事續寫、擴寫或改寫等作業,這樣的分層作業可以滿足各類學生的發展需求。
比如,統編語文一年級下冊的“課文”板塊里的第一課《吃水不忘挖井人》,對于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可以設計“吃”“住”“叫”“以”等字的讀寫練習,對于中等知識水平的學生可以設計“忘”“席”“戰”等字的默寫練習,而對于語文能力更強的學生可以設計以上生字的組詞練習作業;再如,六年級上冊第一課《草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可以設計課文中“毯”“裳”“腐”等重點字詞的閱讀書寫題和閱讀美麗草原景色后談感受理解的概括題,而對于中等發展水平的學生可以設計細致描寫草原景色詞句的修辭和表達效果梳理題等,對于高階語文思維的學生,可以提出要求更高的“友人惜別情的文學創作題”等。
(三)核心素養導向,作業創新實踐
語文作業的設計除了注重學生多元智能和差異個性化的發展,還應以核心素養相關理論為導向進行創新性教學實踐,如有意識地通過作業布置鍛煉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和運用能力、邏輯思維發展能力、審美閱讀和鑒賞能力、文化審視和傳承能力等。
以統編語文教材中的古文教學為例,可以設計小組探究作業,安排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或AI智能體自主檢索、搜集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相關文學常識等內容,規劃排列學習任務,按學習任務次序進行小組研討和匯報,進而促進學生的教育信息化素養、人工智能運用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同時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行反思學習,提升審美,也深化了對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增強了文化自信。
例如,在小學階段學習《司馬光》時,可以從閱讀理解的角度設計文本分析型作業,同時引導學生養成批判意識,布置總結司馬光的形象特征和體現智慧的行為動作分析作業,引導學生與生活對接,聯系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在高中階段,《峨日朵雪峰之側》的作業可以設計思考兩個創作時間的原因和關聯,作者的生平事跡對詩歌的影響,根據“側”兩邊的景象改寫散文等作業,學習《喜看稻菽千層浪一—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可以設計搜集關于袁隆平的生平事跡的素材,設計贊頌詞,組織校級《朗讀者》活動作業。在《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作業設計中,分析別里科夫的“多重套子”,并揭示背后的社會環境,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啟示及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EB/OL].(2025-01-19)[2025-05-15]. https://www. gov. cn/gong-bao/2025/issue_11846/202502/con-tent_7002799.html.
[2](美)霍華德·加德納,大衛·亨利·費爾德曼,瑪拉·克瑞克維斯.多元智能理論與學前兒童能力評價[M].李季湄,方鈞君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美)Carol Ann tomlinson著.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劉頌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6]歐陽暉.多元智能理論視域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研究[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19.
【注:本文系廣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十四五”規劃立項課題“基于心理普查構建中小學‘三維一體’心理教育工作模式的實踐研究”(編號:Gzxy-zd-06)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