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打造樂學課堂,這是實現提質增效育人的重要一步。高中歷史課堂活動的設計要體現以生為本,重視對學生進行巧妙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辨,讓課堂迸發創意火花。本文探索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打造精彩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循序漸進增強學生問題解決意識。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活動;歷史思維;培養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更要通過課堂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深度理解。教師還要通過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展開信息交流,推進思維碰撞,加強情感溝通,喚醒學生自身歷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在課堂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溝通意識。
一、從史料梳理入手重視提質增效育人
以“雙減”理念為指引,高中歷史要立足課堂教學過程,組織教學活動,引領學生精彩互動,有效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通過多元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從多個方面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創新表達。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需要,引入多元化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學習期待,讓學生在互動參與中完善歷史認知,高效開展知識建構,逐步帶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提升。
(一)重視史料運用培養學生歷史觀念
歷史是對過往的有效記載,歷史更是真實發生的珍貴記憶,在歷史教材上很多內容都是一筆帶過,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但是在現實中與那段歷史相關的史料素材豐富多元。在高中歷史課堂,要想推進高質量教學互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就要重視對史料的巧妙運用,讓學生在學習史料、分析史料、判斷史料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信息提取,并通過對史料的綜合應用,引導學生積極辯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這段歷史的一些個性化理解。這樣既能形成有效的互動討論氛圍,又能促進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念。
例如,以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這部分內容為例,它涉及的歷史較為漫長。從公元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到隋滅陳國結束南北分割局面,以及隋朝新建倉庫,開通大運河,促進南北交流等重大突破。再到唐朝建立,唐太宗為促進休養生息開展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唐朝的全盛時期打造的開元盛世,在民族關系、疆域遼闊、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繁榮發展;還有后期唐朝滅亡,安史之亂,五代十國政權分裂。幾個朝代的更替就在幾頁紙的文字中簡短呈現,單純圍繞課本而學習,會極大地削弱學生對歷史的充分感知。在這一段歷史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大量史料,加深學生對主題理解。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分析隋唐滅亡對后世有哪些啟示。讓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史料的呈現,輔助學生對教材主體內容深度理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明白歷史的發展是諸多因素相互影響而成。
(二)打造思辨課堂帶動學生思維發展
推進有效的小組討論,加強案例分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邏輯提升、語言表達的平臺,讓學生在提取信息、搜集材料的基礎上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學生也可通過對多個事件的針對性分析,清晰表達認知,分析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這種思辨活動的落實,可引導學生從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全面看待問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獲得突破性發展。改變學生孤立、片面看待問題的觀念,通過史料分析,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科學的歷史發展觀,引導學生學會用聯系的、發展的、變化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對歷史問題的解析要能一分為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量。
如評價唐太宗李世民就要分階段展開,而不能將其一生功過一概而論。早期階段李世民面對的是內憂外患的政治局面,那時的李世民強硬果敢,發動政變,鞏固政權,整頓吏治,發展經濟,采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到了中期,李世民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國家的綜合實力。然而到了后期朝廷滋生了腐敗現象,李世民對外的一些政策也逐步趨于保守。這種分階段、分方向展開的分析,體現了開放、多元教育思想在歷史課堂的運用,可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將問題探究、啟發鼓勵與個性表達有效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學會全面、理性整合來看待歷史,促進學生自身思維能力循序提升。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開展角色扮演辯論等課堂活動,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也能通過歷史互動教學的落實,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二、以時空關聯促進學生知識體系建構
立足高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對主題知識的理解,還要讓學生以史為鑒,建立時空關聯意識。通過專題化學習、項目化學習,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實現歷史知識的系統化建構。教師要起好引導作用,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角度設立學習專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情境演繹等方式針對性分析歷史問題。
(一)重視主題引領促進學生樂學探究
在高中歷史課堂設計多元化活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引導學生結合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思路梳理,嘗試多角度分析材料,有效促進學生探究意識養成。在高中歷史課堂推進有效的教學互動,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教材內容識記分析,還可以以大單元、大主題、大概念為引領,讓學生將歷史事件與科學觀念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感知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對新與舊、存與滅、前與后進行辯證性思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發揮好引導作用,設計認知臺階,讓學生從簡單問題入手進行辨識性分析,通過對相似相關歷史事件的對比,學會用發展眼光看待歷史,并通過恰當的教學引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以游牧民族和農耕文明的交融這一主題為例,它涉及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還有隋唐盛世、五代十國與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結合初中所學過的歷史,綜合分析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繁榮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國人觀念的改變。從民族交融的角度來看,學生理解朝代更迭、區域開發、民族交融以及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對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讓學生以時間為軸梳理歷史發展脈絡,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模式,并讓學生思考在現代社會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應該如何化解?針對世界經濟發展存在的不平衡問題,思考如何探索可持續發展新模式。通過古今對話、時空感知,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讓學生學會辯證分析,理性看待歷史的進步,可帶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穩步提升。
(二)以跨學科育人促進歷史時空關聯
跨時代、跨地域的專題分析,可與地理、政治等學科知識有機融合,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的內在邏輯,循序帶動學生理性思維有效完善。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從發展角度看待歷史,跳出對單一歷史事件的機械記憶,讓學生從宏觀角度審視歷史。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入發展觀念,讓學生辨析歷史事件,領悟其內在邏輯,促進學生建立歷史的時空關聯意識,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以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與發展里程這一專題為例,教師可讓學生觀看紀錄片,從文藝復興入手,讓學生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萌芽,再配合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思想的開放及宗教制度改革,打破天主教會的壟斷,使社會層面信仰多元化,思想得到解放。這些社會文化方面的發展,也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與發展與經濟密切相關,在這一階段歐洲從傳統的手工式生產方式,逐步過渡到工業革命時代。蒸汽機的發明,工廠制度的建立,還有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這些都使歐洲的社會結構與勞動關系產生了新變化,帶動整個歐洲商業金融貿易得到了繁榮發展。一個全新的經濟與社會秩序逐步形成,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迅速擴展。在資本主義內部繁榮發展的同時,還在不斷向海外進行擴張,并使國際秩序重構,資本主義的全球經濟體系有效穩固。后期信息技術革命,跨國公司興起,金融市場全球化等的創新發展,使全球經濟格局出現了諸多新變化,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通過對這些歷史關鍵節點梳理,分析世界格局變化,梳理世界發展趨勢的脈絡,可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讓學生學會用發展眼光看待歷史,還能從系統的角度梳理歷史,窺見一些普遍性規律。
三、創新課程設計重視活動化育人
高中歷史教學除立足課堂讓學生進行內容分析外,還要善于貼合學生興趣特點,創新活動設計,推進活動化育人。以跨學科學習模式的應用,開放學生學習視野,引導學生在歷史課堂可以高質量參與,鼓勵多角度思辨。教師要重視發揮學生主體性價值,讓學生通過各類探究活動的開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歷史思維全面發展。
(一)重視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
配合課內知識的呈現,教師可為學生推薦一些歷史小說、人物傳記、動漫資源讓學生趣味學習歷史。結合學生課外閱讀所得,讓學生到臺前為大家展示自己所掌握的歷史小故事,也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主題辯論活動,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教師可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并沒有固定答案,故而還讓學生通過小練筆的方式提交作業。將歷史學習與語言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帶領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歷史,促進學生歷史思維完善發展。
(二)活動育人要向課外有效延伸
讓學生通過實踐調研、研學活動等方式,追尋歷史蹤跡,實現直觀學習。如學習唐朝的文化繁榮這部分知識,教師就可讓學生進行實地參觀,到博物館中欣賞唐朝出土的一些文物,也可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讓學生了解關于唐朝繪畫、詩詞、科技、農業等方面的史料信息。除此之外,歷史課堂要對社會化資源有效運用,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瞻仰孫中山先生故居。通過對社會資源的運用,學生設身處地地領略人物風采,感受偉大歷史人物的智慧和勇氣。通過歷史的開放性學習,實現活動育人,學生可從不同層面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助力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這一歷史事件。課內教學指引與課外教學活動的交互推進,能增強學生歷史學習參與感,還能通過各種精彩實踐活動的組織,實現教學做合一育人,帶動學生歷史思維發展再上新臺階。
四、結束語
總之,高中階段歷史教學開展要樹立活動觀,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培養學生歷史思維,遵循學生主體性價值,鼓勵學生個性表達,將創新性教學方法有效融入課堂,讓學生在互動參與中完善思維發展,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穩步提升。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還可以向課外恰當延伸,讓學生真正靠近歷史、重溫歷史、思考歷史,基于教學活動過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金玉,徐光.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路徑探討[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4(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