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資源不僅是連接實際生活與藝術世界的重要渠道,也能幫助學生平衡自身的娛樂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形成趣味發展的教育優勢。初中語文教師可有效應用影視資源,在課堂設計與活動延伸環節,帶領學生在固定學習主題的引導下,共同拓展趣味資源、深化自主理解。本文結合影視資源的內涵、應用價值進行探究,探索沉浸課堂情境的塑造、游戲互動補充、合作演繹的協調、跨學科推進的指導及評價指標的豐富化等路徑,為更多的初中語文教師提供影視資源的創新融入思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影視資源;融入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課堂內容的設計,往往只依托教材和教學大綱,所以整體資源體系較為狹窄,學生在語文閱讀、寫作和積累過程中,也無較強的自主參與意愿和收獲意識。根據新課標的教育理念指向,初中語文教師應有效調整傳統的教育思維,在把握“回歸本質”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更新傳統的資源體系,將影視資源作為趣味化的基礎之一,為學生的學習拓展提供創新依據。與此同時,教師也應根據主題的延伸,做好影視資源的篩選與備選工作,讓學生也能在其中發揮主動精神。
一、影視資源的內涵
影視資源是指能直接整合運用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片、視頻片段或圖片等,比如與課文配套的影視教學片、風光介紹片等;或間接能為中學語文教學所用的影視作品,包括電影作品、電視作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首先教師要根據課堂的主題規劃,做好備課與導學工作,從而根據新課標的引領,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以影視資源為趣味化的補充與引領,替代傳統的枯燥任務,從而達到提質增效的教育目標。其次教師也要根據當下互聯網發展的背景,做好剪輯或沉浸式觀影等指導。最后教師還可把握互聯網時代的溝通優勢和平臺,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挖掘學生的自主探索力、表達力與協調性。
二、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一)補充趣味,提高自覺
從學生的主要感官角度出發,教師會發現,影視資源與學生日常接觸的圖片或文字等資源有著較大的差別,首先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滿足學生的探索欲望;其次也能從不同的視角出發,讓學生形成具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調性互補。與此同時,當教師在趣味引領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時,不僅能展現學生的探索能力,也能通過事后的協調和成果驗收等環節,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二)形成聯動,拓展思維
影視資源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文學作品,無論是從藝術加工方法,還是從情感表達方面而言,都存在著一定差異,教師要通過影視資源的補充,為學生提供學習視野,除了把握固定的教育主題,也應引導學生形成對比思維,在聯動過程中,形成更全面的思維模式,呈現出批判思維、對比認知和全面思考的綜合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通過信息化資源的擴充與溝通渠道的延伸,讓學生在師生互動和生生協調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三)價值延伸,有效實踐
影視資源的價值不僅彰顯于固定的形式中,也能與文學作品相得益彰,在改編或寫作創作中,形成相應價值。而教師要想引導學生關注影視作品的價值,還應拓展實踐方式,讓學生通過影視作品的拍攝或錄制等方式,感知其中傳遞價值和感染人心的方法,并通過與其他成員之間的協調,讓自身的實踐體系更加完整、實踐優勢更加明顯,補充理論學習的相關內容。
三、初中語文課堂中應用影視資源的實踐路徑
(一)延伸背景問題,營造沉浸情境
當教師圍繞課堂的固定主題,為學生提供影視資源時,首先要幫助學生認識文學背景,營造沉浸性的課堂氛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動力量,通過問題情境的引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動探索者,不僅把握教師所提供的影視資源,也要從延伸環節出發,對整體課文的背景和主題,提出自身的預設答案,進行更豐富的探索。教師則要根據學生的回答過程,形成有效的課堂總結模式,并形成動態化的教學改革。
以《回延安》這首詩為例,教師首先要結合本詩的創作背景,也就是1956年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延安,他根據陜北地區的特色民歌信天游,回憶延安、贊頌延安。而根據時代背景和信天游這一藝術特色,教師要把握豐富的影視資源,比如央視紀錄片《回望延安》《延安精神代代傳》等。經過畫面的展示和情感的傳遞,學生能進一步觀摩到作者在詩文中所描繪的“杜甫川”“寶塔山”和“棗園”等地點。接下來,教師還可以通過問題的預設,引導學生思考“經過時代的發展,如今的延安與1956年的延安有著怎樣的不同和傳承?”這一問題,學生則會從經濟、民生和社會發展等角度,結合影視資源的實際場景進行總結,教師則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好總結工作。
(二)補充游戲互動,提供參與機會
雖然根據班級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并進行問題引導,能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固定的課堂教育格局,但從長期發展而言,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探索與長期驅動的興趣。根據現階段初中學生的實際特點,教師要把握趣味化的課堂游戲和設計方式,做好課堂的邏輯優化和融合創新工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廣泛應用班級多媒體設備的探索功能,讓學生不僅能夠探索新資源,也能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和剪輯,創新課堂的主題活動。
在《中國石拱橋》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根據文章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中國石拱橋的相關圖片,接下來要引導學生完成如下課堂游戲:(1)“橋”你有戲,學生可回顧自己曾經觀看過的短視頻或電視劇、電影等資料,回顧含有橋的片段,并通過班級多媒體設備的搜索功能,將這些片段截圖下來。(2)“橋”有不同,請大家將彼此搜集到的資料剪切在一起,并結合課本中的插圖,思考這些橋是否屬于石拱橋?如果不是,我們應如何歸類?這些橋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哪些特點?最后,教師則要根據學生在課堂游戲中的自主參與和總結情況,做好整體性的動態調整。
(三)挖掘合作演繹,展現多維技能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不能讓每一名學生都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支點,進行完整的課堂參與。而在課后的延伸環節,教師要想進一步拓展影視資源的影響力量,不僅要把握學生的個體實踐能力,也要相信學生之間所產生的合作力量。從而讓學生在搜集影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演繹,以換位思考和切身體悟的方式,感知影視資源中所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念和情感狀態,并在小組內相互交流自身的感悟成果,最終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構建小組的項目體系。
比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鄧稼先》這一課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如下合作目標:(1)請大家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共同討論鄧稼先的優秀事跡和人生經歷,從中概括鄧稼先的愛國、智慧、勤儉等人物形象。(2)請大家搜集影視劇資料,在小組群聊中共同分享《國家記憶》《絕密往事》等央視紀錄片的片段,從中感知鄧稼先的精神。(3)請大家以組為單位開展小導演游戲,試想,如果我們要拍攝一部以鄧稼先為主人公的電影,大家會設計哪些情節?而鄧稼先會有哪些動作或言語,展現自身的特點?
(四)推進學科指導,強化五育工作
對影視資料的搜集和創編應用,從根本而言,并不屬于語文學科的范疇,而是屬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方法與資源。中學語文教師要做好影視資源的融合工作,不僅要把握信息技術學科的相關內容,進行創新融合,也要從跨學科的綜合視角出發,進一步協調道德與法治學科、美術學科等方面的知識,為學生的平衡發展和綜合思維等,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學科的知識點,有效調整自身的思路觀念,也要與其他學科教師相協調,形成創新性的科學教育體系,做好長期的教學互動反饋。
例如,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在紀錄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剪輯一部分視頻素材,為學生播放,從而拓展學生的價值認知與觀念。接下來,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從信息技術和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綜合視角出發,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進行資源篩選,比如有一部分“抗日神劇”打著愛國的旗號,卻不顧邏輯和歷史事實,這并不值得學習提倡。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從電影或紀錄片的畫面中,以美學的視角為出發點,賞析電影畫面的圖片配色、人物站位和構圖等,從中得到美學與文學的雙重成長。最后教師還可將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所產生的學習感悟,反饋給學生,做好評價工作。
(五)豐富評價指標,形成社會實踐
無論是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影視資源進行價值感知,還是在教師的指引下,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資源探索與創新,其展現的并不是具有時效性的即時知識滲透效果,而是具有長期性和實踐性的綜合素養。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在影視資源應用過程中,對學生的實踐探索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就應把握多維度的評價指標,從傳統試卷評價的方式中跳脫出來,把握多維度評價的方式,不僅做好過程的監管評價,也要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和社會推廣的過程中,收獲來自其他群體評價,形成自身的綜合認知。
在《西游記》這一課外名著閱讀指導中,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進度為其播放由古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西游記》,并和學生共同分析六小齡童、馬德華等演員的演繹,是否展現了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的性格特點。教師還可將這些閱讀任務分享在班級微信群中,反饋給學生家長。家長不僅要結合現階段的閱讀設計,為學生擴充家庭觀影和家庭賞析的環節,也要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積累是否有所進步,從側面反饋學生的生活實踐情況。最后,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從小組合作演繹和課堂游戲中,開展積極的互評工作,互相評價彼此的觀點是否新穎,對大家的成長是否有所幫助。
四、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是一個創新視角,教師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主題引導下,搜集更豐富的資源,也要在資源篩選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優勢。而初中學生不僅要在閱讀、寫作等重點環節滲透影視資源,根據教師的引領,創新學習體系,也要在精神的延伸和整體感悟的拓展中,逐漸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模式,并且根據價值引領等,形成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綜合空間。
【參考文獻】
[1]叢陽.文學改編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吉林教育,2023(27):82-84.
[2]梅芳.影視資源輔助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應用研究[D].廈門:集美大學,2023.
(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立項課題“影視資源助力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FQ2023GH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