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授課方式難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個體專長的發揮與主觀能動性。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分層施教的策略,旨在實現差異化與個性化教學,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習內驅力,實現人人成功、個個發展的目的。本文將從初中英
語學科教學中如何開展分層教學的角度,展開具體
論述。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英語;學習內驅力;實施措施
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差異,即學生的詞匯量儲備、閱讀能力與水平高低、閱讀興趣等方面,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學工作的實施與發展過程,更要側重于學生個性的培養,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基于這一指導思想,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十分有必要。
一、掌握學情,科學分組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差異的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能產生互補性,以及教學的生長力和助推力。認識到分層教學的必要性,教師需做好分層準備工作,即如何科學合理地分層學生,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這應成為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全面了解學情,隱性分層
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提出了四個層面的核心素養要求,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與傳統應試能力培養不同,新課標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學生從認知、思想、實踐維度實現語言能力提升。分層教學可為核心素養發展提供助力。初中學生思維特點鮮明,他們具備抽象思維能力,能進行邏輯思維推理,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且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語言學習狀態看,學生輸入能力較強,如基本的聽、讀能力,具備較強的理解和記憶技能,但輸出能力稍弱,體現在“說”和“寫”方面,需通過大量閱讀與實踐提升口語交際和寫作
技能。
對教師而言,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方法、學習水平、興趣愛好所展現的能力有所不同。教師應依據多次測評結果與科學有效的調查問卷,綜合評估學生英語水平,開展科學合理的分層工作。隨后,根據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如基礎能力、學習方向與綜合閱讀理解能力,將班級學生分為A、B、C三個等次。其中,可將英語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劃分為A組;基礎知識掌握較弱、學習能力欠缺、興趣缺失的學生分為C組。那么,在基礎考查方面表現平平的學生,則分為B組。當然,在分組時,教師要心中有數,不向學生公開。這樣教師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制定的標準不同,要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符合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可貴的求知興趣,又促進了他們的良性動態發展。
例如,對A組的學生,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其邏輯理解能力,而對B組學生來講,則要進行知識的拓展,使其不拘泥于課本知識,增強其閱讀理解能力。對C組學生來說,要對他們多監督和引導,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并提高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時刻掌握動態,及時調整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為學生制定的達標任務是不同的。A組學生需完成全部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積極培養自學能力,并且不斷拓展課外知識。而C組學生,則需要嚴把基礎關,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放松、不放棄。這樣一來,每一組的學生都保持了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有信心向更高層次發展。因此,教師應動態掌握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讓各層次的學生可以相互流動。
例如,對于B組中個別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將他們提到A組中。同樣地,C組學生在完成基礎教學目標后,依然有高漲的動力,我們也可以讓他們流動到B組中。教師要秉承多元智力的理論,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習情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鼓勵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斷提升能力。動態分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的學習氣氛。
二、分層施教,美美與共
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簡言之,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從目標到內容的不同分組,實現每一位學生的自我提升,達到美美與共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巧分層
當教師把學生合理地分組之后,在教授同一項教學內容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三個層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制定的目標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對于C組學生來說,他們的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足,對所學的知識不能靈活應用。因此,學生只需掌握單一的知識點,側重掌握必要的重點單詞和詞組內容,以及基礎的句型和對話即可。而B組學生則要求他們在C組學生目標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改進和提升,掌握單詞詞組等重點內容,既要記得住,還要用得靈活,學會舉一反三。A組學生則是在前兩項內容都能夠順利完成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增強跨文化的學習意識,不斷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精神等。這樣一來,就能夠真正保證“基礎薄弱學生吃得飽,優生吃得好”,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的全面進步。
例如在牛津譯林版八年級英語上冊的“School Life”單元中,在“Reading”模塊的學習中,教師為C組學生制定的學習目標是掌握基礎詞匯:mixed,French,foreign,language,during,discuss等本課的重點單詞,以及in class等詞組,讀懂文本中所敘述的英國和美國學校的文章;而對于B組的學生,給他們設定的目標則是了解來自英美的Nancy和John的校園生活,學會復述,并且能夠正確描述學校的各項活動;A組學生則是在完成上述任務后,能夠準確區分美國和英國校園生活的不同,開拓眼界,學會概括文章中心大意的能力,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等。
(二)教學過程巧優化
有了明確的分層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夠有的放矢,為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閱讀任務,并規劃好課堂內容的淺層到深層遞進的閱讀,保護好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中等和優等學生的學習潛力,讓每一個學生在自我發展區間,向更高層次躍進,涉及的問題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如斯特林所說,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巧妙提問,逐漸優化教學過程,涉及不同層次的閱讀理解題目,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順利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于英語文本中的重要段落、篇章,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加深對不同章節的理解,學會體驗作者的意圖、態度和感受等。并且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為每一位學生都提供參與課堂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例如,在“School Life”這一單元“Grammar”模塊的學習中,閱讀文本時呈現了初中英語中難度很大且很重要的語法現象,即方式副詞和副詞比較級、最高級等內容。學生需學習識別方式副詞,掌握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變化規則,并將其運用到實際語法項目中準確填寫。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設計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轉換思路;讓C組學生運用more than、fewer than、less than等比較數量,引導B組學生運用the most、the fewest和the least比較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事物,A組學生則在學習過程中,熟練掌握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構成規則與用法,實現人人學習有用的英語,人人有切實的進步。
三、分層作業,良性評價
美國教育家杜威呼吁:教育即生長,引導教師應遵從學生內心的本能與傾向,照顧他們內心對自我成功、收獲智慧、探索快樂的需求。因此,分層教學還需做好教學后的評價工作,即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讓他們鼓起自信的風帆繼續前進。
(一)科學設計分層作業,鞏固認知
對任何學科而言,作業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有效方式。教師可設計課前預習作業,檢驗學生實際學情,優化教學思路。教學實施后,通過分層次作業設計,驗證和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實現知識內化吸收,這是教學閉環的重要環節,需加以重視。
例如,課文文本的模塊學習啟動前,教師可先設計預習作業,從而讓學生對本模塊的話題、短語和句子、語法等有初步的認知。其次,則是在reading和grammer模塊中,設定了相對應的探究練習,并且保證每一節課后都有相應的課后作業,這些作業設定逐級訓練,通過形式多樣的闖關挑戰任務,側重于培養不同組別學生的對應能力。基礎組別C組的學生可以完成基礎填空題目:Lucy is from the USA,she loves China and often pracetces(" ")(speeaking)Chinese in the morning;B組完成如Make a dialogue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A組提高難度,完成探究作業:Search on the Internet to find out m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t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and then make a table to show them.
(二)積極正面開展評價,提升能力
此處提倡的評價,是貫穿教學過程的正面評價。不僅依據學習情況,還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非智力水平、互幫互助等方面,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讓他們感受教師的關愛和期待,體驗美好的情感,愛上英語課堂與表達。
例如,在七年級的“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e?”學習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完成分層口語表述后,還需引導A組學生進行實際運用、闡述等,以促進每位學生發展。
四、結束語
分層教學立足學生學習實際,秉承差異化、個性化教學理念,訓練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最終引領所有學生興趣盎然,獲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空間。
【參考文獻】
[1]吳佳莉.英國中小學分層教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2]黃燕.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實驗與效果分析[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3(9):15-16.
[3]李玲.初中英語閱讀課整體分層教學初探[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0(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