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促進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將以高中歷史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主題來設計相關的微課案例,并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拓展三個環節詳細闡述了微課設計的原則、設計步驟以及實踐應用,以期能夠為歷史教師提供一定參考,進而深入推動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育人實效。
【關鍵詞】《中外歷史綱要(上)》;核心素養;微課設計
“微課”的特點在于短小精悍,能將教學內容中的精華部分有效地提煉與整合,并以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呈現,對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學生對微課設計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積極響應學生的微課設計需求,開拓歷史教學的新方向、新視角,這不僅是滿足學生實際教學需要、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高中歷史新課標中“加強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深入融合”重要路徑,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微課的設計分類
微課形式豐富多樣,我國學者胡鐵生在《“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中按照課堂教學方法將微課分為11類,如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等,這對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此外,不同教學場景對微課的設計有著不同的要求,如在課前導學環節中,應以啟發類的微課為主,而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則可以穿插講授類、討論類、演示類的微課;在課后環節中,則應該以拓展類、問答互動類的微課設計為主。基于此,在結合高中歷史新教材內容設計微課之前,歷史教師應深入分析不同類型微課的特點,找到它與歷史課堂教學的契合點,如此微課設計才能夠緊密貼合高中歷史教學實際,最大化保證育人效果。
二、高中歷史微課設計原則
(一)科學性
科學性是指高中歷史微課設計的內容應該符合史實,無科學性錯誤。這主要是因為在制作高中歷史微課時,除提煉教材中的核心內容外,還需要結合其他資料,這一過程可能會導致微課內容出現錯誤,對學生產生誤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需要嚴格根據史料進行設計,主動查找多方資料進行求證,避免出現錯誤。
(二)精簡性
在高中歷史微課設計中,歷史教師也應遵循精簡性原則,確保每一個微課視頻的時長控制在10~15分鐘,并明確每一個微課視頻的主題,讓學生能夠逐步從“小主題”中將整個文章的脈絡結構串聯起來。但要注意的是,精簡并不意味著要將教學內容進行無限壓縮,而是應該做到張弛有度,對重點內容進行透徹解析,而對多余的內容進行有效精簡,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啟發性
啟發性是指高中歷史微課設計不能僅限于知識的傳遞,還應具有啟發、激勵、引導的功能,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結合自我的發展需求探索更有挑戰性的知識內容。如此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還能夠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這對于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具有深遠意義。
(四)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根據歷史新課標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在設計微課時應該注重以下幾點:首先,高中歷史微課的設計應注重時空框架的搭建,如利用動畫的方式構建動態化的“歷史時間軸”,將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事件以時間軸的方式進行串聯,以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其次,注重史料結合。在高中歷史微課設計中,教師需將歷史故事與各類歷史資料相結合,如文物、文獻資料、回憶錄等,不斷強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知,并使其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待歷史發展的進程。最后,在歷史微課設計中,高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國家情懷的融入,以激發學生的歷史文化自信,使學生能夠自覺承擔起弘揚中華傳統歷史文化的重任。
三、高中歷史新教材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以《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例
(一)課前預習類微課設計
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進行微課設計的主要目標應是幫助學生了解“五四運動”的爆發與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和原因,以便將學生快速引入課堂教學情境中,使學生能根據教師教學逐步了解整個“五四運動”的過程及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意義。
在第一個微課視頻五四運動制作中,教師可以以“巴黎和會”為切入點,搜集相關的視頻、圖片及各類文獻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在巴黎和會中中國作為戰勝國為什么還是會“外交失敗”,其原因以及巴黎和會中中國提出的“合法權益”有哪些。隨后,教師可以搜集在五四運動時期我國各地愛國青年舉行游行示威活動的圖片、文字或者視頻等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后,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個思考型問題,如“面對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中國該怎樣做?”“五四運動給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啟示”等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查閱資料,探索后續學習內容。
在第二個預習視頻“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制作中,教師可以以“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傳播”為切入點。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后,馬克思主義思想開始在我國廣泛傳播,影響了當時許多的優秀青年和革命家。教師可以主動搜集這一時期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及他們的研究成果。如我國著名革命家李大釗先生曾經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重要基礎,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廣泛傳播”作為鋪墊,能夠幫助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更深刻地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微課設計
首先,教師要結合課前預習留下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幫助學生回憶在課堂導學中已經了解到的內容,以便將學生快速引入課堂中。如在五四運動的微課視頻中,針對“五四運動給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啟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從五四運動的性質、階級、成果等方面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掌握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由學生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共產主義思想為基礎的愛國運動”。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五四運動的性質、意義、影響等重要內容進行重點總結,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認知。
而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一微課制作中,教師可以按照“誕生的背景—誕生的過程(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等)—誕生的意義—實踐活動”這一邏輯順序來幫助學生將這一部分的內容串聯起來,不僅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五四運動》微課短視頻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有了深刻認知,基于此,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互動話題,“你認為接下來該做什么?”并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討論后,教師可以結合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如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我國無數愛國主義青年看到了救國的希望、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無數先進馬克思主義學者的積極探索“利用馬克思救中國道路”等資料,讓學生深刻理解“創建一個由工人階級領導的政黨”的緊迫性、必然性。
在“誕生的過程”這一段內容的微課制作中,教師可以制作動態的”歷史時間軸,以1920年年初陳獨秀、李大釗最早提出建立中國共產黨開始直至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為結束,將每一個關鍵時間點的歷史事件、主要人物、意義、影響,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串聯,如此將“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整個脈絡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在“誕生的意義”這一段內容制作中,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先設置討論話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什么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并鼓勵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隨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領導階級、綱領目標、初心使命、行動指南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在制作“實踐活動”這一段微課視頻時,除將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積極開展的一系列工人運動以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史料閱讀”模塊,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文字資料。并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幾個關鍵詞如“半殖民地的中國”“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需要與其他力量合作”等進行分析,以促使學生對“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和背景進行深入了解。隨后,教師可以制作動態化的“國民革命軍北伐路線示意圖”,通過動態化的箭頭幫助學生了解國民革命軍北伐的路線以及最后的結果。
(三)課后拓展微課設計
在課后拓展微課設計中,教師可將課堂教學中的某個關鍵事件作為主要內容。例如,教師可以以五四運動是一場由學生和工人階級為主導的愛國主義運動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與五四運動有關的文獻資料,這有助于在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五四運動意義認知的同時,引導學生將其與自身實際相聯系,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促使其自覺承擔起新時代青年的使命。
課堂教學中的微課制作主要是站在歷史大背景下對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過程、意義進行講解,而在拓展微課的制作中,教師可結合五四運動的具體情況以及代表人物為學生提供更加詳細的歷史資料。例如,五四運動最初爆發的地點是在北京,十幾所學校的3 000多名學生走上街頭、游行示威。一個月后, 這場愛國主義運動的中心轉移到了上海,并爆發了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學生罷學、商人罷市。教師可將相關視頻資料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整理,帶領學生深入了解五四運動的整個過程,這有助于學生被百年之前無數愛國主義青年所表現出來的愛國、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所感染,從而使其更加堅定自己的報國信念。
最后,在拓展微課視頻中,教師還可以設置相關的互動話題、拓展作業。如設置“五四精神感悟與表達”“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的話題作文,引導學生將歷史學習與自身的發展實際相結合,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給予學生思想啟迪,從而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高中歷史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中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例,對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拓展三個環節的微課設計與應用進行了闡述,并指出在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下,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教材知識內容的篩選與編排,還應該充分發揮微課設計在教學中的優勢,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提升其核心素養,進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東妮,丁敏,張濤.高中歷史情境化微課設計模式的實踐研究[J].教師,2023(23): 42-44.
[2]卞愛麗.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微課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3.
[3]陳雪儀.高中歷史微課設計、制作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