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可視化技術借助圖像手段處理抽象思維,并將其具象化,助力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若恰當運用思維可視化方法,學生將能感受到美術的獨特魅力,并主動投身美術學習,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基于實踐就思維可視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提出建議,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社會對學生教育的關注度日益提升。傳統教育理念和方法已難以滿足當下教育需求。因此,教師需積極投入學習,提升教學技能,善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多種現代化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思維可視化作為重要教學方法,恰當運用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合理應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明確學習目標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課程導入階段巧妙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通過清晰的圖表、流程圖或思維導圖等,向學生展示課堂教學流程。此舉有助于學生理解課程整體結構,明確學習目標,從而在后續學習中循序漸進地深入探索學習內容。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思維可視化教學效果,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有趣,教師可靈活運用教學資源和方法。例如,借助多彩繪本、趣味小故事或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構建教學情境。通過這些生動的情境,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美術知識,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在愉悅的氛圍中更高效地掌握學習內容,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湘教版“民間玩具”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通過魚骨圖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具體如圖1所示。

小學美術教師可借助圖1所示內容,通過敘述故事構建教學場景,具體如下:淘淘小朋友開了一家小店,引發眾多小朋友的好奇心,他們紛紛進入淘淘的店鋪進行參觀。店內陳列著眾多玩具,但顧客稀少,這顯然對淘淘的情緒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幫助淘淘,學生開始探討哪些玩具更具有吸引力,哪些商品銷售情況較好。
在將學生引入故事情境后,教師應向學生展示魚骨圖工具,與學生共同系統梳理情境內容,逐步明晰學習要求。教師可在魚骨圖的“魚頭”部位,明確闡述核心任務,即協助淘淘成功開設店鋪。緊接著,圍繞任務設計一系列與教學緊密關聯的問題,作為“魚骨”展開,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任務,激發興趣。具體而言,教師可先設問“店鋪應銷售何種商品”,自然引出課堂核心議題;隨后通過詢問“商品需具備哪些獨特屬性”,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環節緊密相連;再探討“哪些商品在市場中表現優異”,強化實踐環節內在聯系。在魚骨圖的輔助下,學生學習路徑更加清晰,學習成效顯著提升。
二、應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清晰呈現作品特點
如果小學美術教師希望學生能夠掌握美術的基礎知識,并且能夠培養他們對優秀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重視美術欣賞的教學工作。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法,巧妙運用各種工具,例如氣泡圖或流程圖,來記錄和展示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所取得的成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逐步地構建起自己的思維導圖,從而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而系統的美術知識結構。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美術知識,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在欣賞和創作藝術作品時能夠更加深入和全面。
例如,在湘教版“七彩飛虹”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確保學生已理解了彩虹的形成原理和相關科學知識。在欣賞環節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教材中彩虹的顏色,鼓勵其勇敢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此時,部分學生可能會指出彩虹包含七種顏色(圖2),其他學生或詳細描述彩虹由“赤、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構成。學生表達見解后,教師繪制教學圖形并展示。教師可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繪制彩虹的七種顏色,確保顏色清晰可見,同時解釋每種顏色的名稱和順序。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真實的彩虹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彩虹的美麗和豐富的色彩。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彩虹的構成,還能激發他們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

在欣賞環節,教師應不斷地梳理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記錄學生所表現出的思維活動。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思維方式,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幫助。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對彩虹這一自然現象有更為清晰和深入地認識,從而在腦海中形成完整而系統的知識結構。通過細致觀察和記錄,教師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解答和引導,確保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進一步提升其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
三、合理應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提升美術學習效果
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運用多元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既掌握基礎藝術知識,又培養其創造和表達美的能力。為實現目標,教師可全面實施思維可視化教學法,引導學生挖掘創作的關鍵要素,在持續地探索中鞏固知識,提升藝術創作的技能。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做拼音卡片”知識點的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應充分利用思維可視化方法進行教學,并對創作流程進行周密規劃,以便在實踐環節中引導學生制作出理想的卡片,具體如圖3所示。

借助思維可視化圖形的輔助,學生將能夠孕育出自己獨特的創作構思,從而清晰地界定自己制作卡片的風格。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還能在制作過程中更加有條理和系統。與此同時,他們將有序地準備所需的各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紙張、彩筆、剪刀等,確保在制作過程中不會因缺少材料而中斷。然后,學生將依照自身的構想,有條不紊地完成拼音卡片的制作過程。他們會仔細地剪裁紙張,認真地書寫拼音和對應的漢字,甚至可能添加一些有趣的插圖來豐富卡片的內容。最終,學生將制作出既美觀又實用的拼音卡片,這些卡片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拼音,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合理應用思維可視化教學,達到查漏補缺的教學目的
通過高效地總結課堂學習內容,學生不僅能夠整理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有效地識別和彌補知識上的不足之處。這種方法使他們能及時發現自身在哪些領域尚未完全掌握知識,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法,將復雜和抽象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和可視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促使他們主動思考和探索,進一步構建清晰和有條理的知識結構。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更加獨立和自信地面對各種挑戰。
例如,在講解湘教版“自畫像”知識內容時,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認識自己頭部的外形特征,包括臉型、五官的位置和形狀等。其次,通過細致入微地觀察,讓學生學會捕捉人物的獨特特征,如發型、表情、眼神等,以便能夠將這些特征準確無誤地繪制在紙上。圍繞“自畫像”這一核心主題,深入探討每個人物形象的獨特之處,并將其視為思維導圖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接下來,教師應引導學生研究和探索不同的繪畫表現技巧,例如線條的運用、色彩的搭配、光影的處理等,以豐富他們的繪畫語言。同時,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繪畫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在繪畫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以及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通過這種反思,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繪畫風格和偏好,從而在未來的創作中更加得心應手。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這些成就和反思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如圖4所示。通過這種圖形化的展示方式,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繪畫學習過程中的成長軌跡,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細節捕捉能力,還能在提高繪畫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

在氣泡圖繪制完畢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每一個“小氣泡”,并鼓勵他們根據這些氣泡所代表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深入的歸納和總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鞏固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還能進一步加深對相關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此外,在教學實踐中,如果小學美術教師能夠恰當地將思維可視化教學法融入各種教學活動中,將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內容,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思維可視化,學生能夠在藝術語言表達、媒介運用以及現代技術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從而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美術教師也需緊隨時代潮流,積極采納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品質。思維可視化教學法的提出與運用,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又能有效激發他們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恰當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課程導入、欣賞、實踐及總結等,以此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并促進他們在美術學習上的成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鄒寅華.“雙減”背景下思維可視化工具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3(21):179-181.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4年開放課題“思維可視化與小學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性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KCA202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