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6-0088-03
由于受先天條件、成長環境及性別等因素的影響,初中階段學生在體育課上會在多個方面展現出差異,如,技能、體能、興趣、特長、性別及性格等。此外,青少年受身高、體重、肌肉類型、身體素質及身體發育早晚等多種因素制約,在運動技術學習能力方面也存在個體差異。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在高度關注對所有學生進行激勵與指導的基礎上,針對不同身體條件、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的學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與學習評價方式,為學生創造公平的學習機會,促進每一位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練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發展。在體育課中應積極踐行“因材施教”,實施差異化教學,以契合《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研究結合日常教學案例,深入探討體育課學練活動設計差異化策略。
一、目標設置層次化:構建進階式學習路徑
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在興趣愛好、個性心理、生活習慣、鍛煉時間及思維發展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進而表現為能力上的不同。若采用“一刀切”的大一統教學目標,必然造成“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狀況,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學習參與度、調動學習積極性及發揮學習主動性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在學練活動設計中,應以學生能力差異為教學出發點,通過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學練目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取到發展。以籃球體前變向運球學練活動設計為例:第一步,學生分組:依據學生能力進行同質分組,劃分為基礎組(籃球運球基礎薄弱)、提高組(具備一定籃球運球能力)與拓展組(籃球運球熟練)。第二步,目標設定:根據知識技能掌握的不同層次,分別設定認知目標(著重于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練)、理解目標(在鞏固技能的基礎上,適度增加練習強度與難度)與應用目標(針對有特長的學生開展情境化演練);其中,基礎組對應認知目標,提高組對應理解目標,拓展組對應應用目標。第三步,進階式學練:層次目標設計為進階式,學生通過學練能夠不斷升階。具體學練活動見表1。
通過這樣的層次化目標設置,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籃球體前變向運球的學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挑戰,并逐步提升能力。
二、內容選擇多樣化:滿足多元學習需求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長發育特點、體質狀況、運動基礎、興趣和需求等。這實則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教學內容選擇提出的要求。課堂學練設計在內容安排上要突出多樣化,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特別是心理需求),才能實現從“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提升學練效率。
以耐力跑——發展一般耐力學練為例,如果只是采用簡單化的操場跑圈,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心理體驗一般較差,可設計“菜單式”學練項目。如,定時跑、3min跳繩、籃球比賽、游戲“拉網捕魚”等,供學生自主選擇,以此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10min一般耐力練習為例,選擇“籃球比賽 10min′ (適合對球類運動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這一菜單進行詳細闡述。教學流程:首先,教師簡要介紹籃球比賽的規則和本次耐力練習的重點,強調在比賽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移動、傳球、投籃等動作來鍛煉耐力。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和參與度。比賽過程中,教師在場地周邊觀察,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并適時引導學生運用合理的戰術和技巧,以更好地達到耐力鍛煉的目的。比賽結束后,教師對本次比賽中學生的耐力表現進行點評。這種學練內容的選擇,滿足了有球類運動基礎學生的興趣需求,讓他們在熟悉且喜愛的運動形式中提高耐力。相較于傳統的跑圈,籃球比賽更具趣味性和競技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練效果。
三、學練活動適切化:激發多元學習熱情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將集體學練、分組學練、個體學練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學練活動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共性,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實際出發,體現教學方法方式的適切性。
以蹲踞式起跑學練活動為例,設計如下的活動環節(表2),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練的熱情,讓學生享受體育的樂趣,真正實現“練中趣,玩中學”。
四、學練評價多元化:全面促進學生發展
學習評價的本質是促進學習,針對學生的興趣差異、技能基礎差異、學習態度差異及身體素質差異的問題,單一的評價方式(如,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難于滿足多樣性需求,唯有建構多元的評價方式,才能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以“前拋實心球”的學練評價為例,基于學生體質及運動能力的差異,若對學生采用單一的量化標準,勢必會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采用“定性評價"+"增值評價”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以達到評價促學的目的。評價量表見表3。
表1籃球體前變向運球學練活動層次化設計

表2蹲踞式起跑學練活動環節設計

學生評價結果分值取定性評價分值和增值性評價分值的平均分為最終分值。這種評價方式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進步,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達到評價促發展的目的。
差異化教學作為因材施教的教學樣態,聚焦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差異化教學策略,是實現優質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落實課程改革精神的關鍵舉措,更是當前倡導教育公平、促進每個人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
表3“前拋實心球”的學練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