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6-0059-0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建議設置有助于實現體育與國防教育等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內容。筆者在水平二體能內容中融入“重走長征路”主題,創設國防教育情境,設計體育與國防教育融合的體能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體能發展,培養愛國情懷。
一、“飛奪瀘定橋”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上肢力量,發展上、下肢協調性。
游戲方法:10名學生為1組,每大組分2個小組在木箱后面對面站立。游戲開始,第一名學生仰臥雙手抓住長繩,雙手交替攀繩,雙腳交替蹬地前進,到達對面后與下一位學生擊掌接力,直至全組完成,用時最少的組獲勝(圖1)。攀繩時必須雙手抓繩,不能用手撐地移動。
場地器材:將拔河繩首尾相接后固定在相距10m的2個木箱上,使拔河繩懸浮在空中。為確保木箱穩固安全,安排一人或多人坐在木箱上。
圖1“飛奪瀘定橋”

游戲建議:練習時注意核心收緊,蹬腿有力,快速交替向前移動。學生必須戴手套,防止磨破手掌。
二、“爬雪山”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上、下肢及全身協調性,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
場地器材:2個標志桶相距15m放置,作為起點和折返點。標志桶之間利用木箱和平衡木等搭建成可攀爬的“雪山”。
游戲方法:10名學生1組,站在起點位置。游戲開始,每組第一名學生從起點處跑到“雪山”位置,攀爬“雪山”后跳在墊上,然后繞過標志桶跑回,與下一位學生接力,直至小組每名學生完成,用時最少的組勝利(圖2)。攀爬雪山時須手腳協調配合爬上去,不能沖上去,防止受傷。從木箱跳下時注意落地緩沖。
圖2“爬雪山”

游戲建議:提醒學生攀爬時降低重心,控制身體平衡。可以利用暴風雪音效營造情境,增強體驗感。
三、“過草地”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身體平衡感和協調性。
場地器材:將2個標志桶間隔10m 放置,作為起點和終點,標志桶之間的區域為“沼澤”。每組準備2塊40cm×40cm 的人工草皮。
游戲方法:10名學生為1個大組,每大組均分成2個小組,分別在起點和終點面對面站立。游戲開始,第一名學生將2塊草皮放在“沼澤”上,雙腳只能踩在草地上,將2塊草皮交替向前移動,到達對面與下一位學生擊掌接力,直至全組完成,用時最少的組獲勝(圖3)。
一旦掉進“沼澤”(單腳或雙腳離開草皮),則立即返回到起點重新開始。
圖3“過草地”

游戲建議:在交替拿放草皮時,注意移動距離,不要過大或過小,以免跌入“沼澤”或影響前進速度。
四、“運送傷員”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間的協作、配合能力。
場地器材:將2個標志桶間隔10m放置,作為起點和折返點。每組1個滑板車,作為運送“傷員”或“物資”的工具。
游戲方法:10名學生1大組,站在起點位置。游戲開始,2名學生組成1個小組,其中一名學生作為“傷員”蹲坐在滑板車上,雙手抓緊兩側扶手;另一名學生用手拉住纜繩向前拖拽小車前進,途中躲避障礙物,將“傷員”安全運送到折返點。2人交換角色返回。與下小組擊掌接力,直至所有小組完成,用時少的組獲勝(圖4)。蹲坐車上的學生要用手抓緊兩側控制身體平衡。托運人員控制速度和方向,防止側翻。
圖4“運送傷員”

游戲建議:也可以改為托運籃球、體操墊等物品,途中設置各種障礙和關卡,增大難度和挑戰性。
五、“穿越封鎖線”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身體協調、平衡能力,增強核心力量。
場地器材:利用PVC管和迷彩布制作的“鐵絲網”,作為穿越封鎖線的道具,道具長 4m 、寬1m、高 0.5m
游戲方法:10名學生1大組,每大組均分成2個小組面對面站立。游戲開始,第一名學生用匍匐前進的方式穿越“鐵絲網”,到達終點與下一位學生擊掌接力,直至全組完成,用時最少的組為勝(圖5)。
游戲規則:穿越“鐵絲網”時,身體要緊貼著地面前進,避免碰到“鐵絲網”被攔住。
圖5“穿越封鎖線”

游戲建議:匍匐前進時可佩戴護肘和護膝,防止身體被擦傷。
六、“搶占制高點”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的平衡感、協調性,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
場地器材:2個標志桶間隔15m放置,作為起點和終點。起終點之間放置1個長2米的平衡木和1個“炸藥包”。
游戲方法:10名學生1大組,每組均分為2個小組分別在起點和終點面對面站立。游戲開始時,第一位學生手持“炸藥包”,通過平衡木到達終點,將“炸藥包”傳給對面下一位學生,以此類推。當最后一名學生到達終點時,將“炸藥包”向上拋出,最快完成的組獲勝(圖6)。通過平衡木上時不能雙腳不能落在平衡木外。
圖6“搶占制高點”

游戲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能力,調整平衡木的高度,提示學生注意不要踩空或滑倒。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