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踞著腳給泡菜壇撒下第一把鹽時,他觸碰的不僅是食物的腌制法則,而且是生命從青澀到成熟必經的淬煉一關于生長,關于蛻變,關于在人間煙火的土壤中,如何讓感恩與擔當的根系深深扎進靈魂。
一、困惑與覺醒:當說教式教育遭遇價值虛無
生命教育是一場關乎生命、關乎愛、關乎希望的詩意旅程,值得我們傾盡心力。作為一名“90后”班主任,我和許多教育者一樣曾陷入誤區。每次精心設計的主題班會總像打在棉花上,在講解生命價值時,我試圖用一些偉人的事跡來啟發學生,卻發現部分學生對此顯得有些漠然。我開始反思,或許是我忽略了他們身邊的平凡生命故事。當學生困惑地問“活著到底為了什么”,而我只能說“生命只有一次”時,我意識到理論說教難以觸及心靈。于是,我嘗試調整教學思路。理解生命的本質,未必需要顯微鏡,或許只需要一雙勞動的手,一顆感知付出的心。
家長會的前一天,小雷同學在下課后說了一句:“可能我的家長不會來。”聽到小雷那略帶失落的話語,我心里不禁一楸。家長會一個學期就這么一次,可小雷卻似乎對此并不抱有期待,這背后肯定有一些誤會。
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溫和地問道:“小雷,為什么覺得家長可能不會來呢?”小雷低著頭,眼神飄忽,雙手不停摩挲著衣角,嘟嘯著說:“我爸工作忙,我媽又要照顧弟弟,他們都沒時間管我,他們不會來吧。”說著,他眼眶有些泛紅,我瞬間明白了,這孩子內心是多么渴望父母的關注啊!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根源往往在于價值感的缺失。當父母將愛等同于成績監控時,親子關系便如緊繃的琴弦。
我心里一沉,看來這孩子心里積攢了不少委屈。我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小雷,你爸爸媽媽其實都很在乎你,他們只是不太擅長表達而已。老師會和他們好好聊聊,你的創意和動手能力更值得被看見。”小雷抬起頭,眼里閃過一絲驚訝,又很快黯淡下去:“老師,您別安慰我了,上次我下樓和同學玩,回來就被他們罵,說我不好好學習。”
我趕忙說:“誰說的,你成績不錯呀,而且你思維活躍,這是很多同學比不了的。況且,成績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老師覺得你挺有想法,只是需要和大人還有伙伴多聊聊。老師相信明天你的家長一定會來。”小雷點點頭,雖然還帶著些猶豫,但眼神里多了幾分希望。
家長會那天,小雷的父母如我所料還是來了,只是全程表情嚴肅,坐在角落里。我特意在會上提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成績只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參考,不能定義孩子的全部。看著家長們若有所思的樣子,我心里稍感安慰。
講到親子關系時,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每周一次的勞動作業視頻,跟家長們說:“這作業不僅能讓孩子們鍛煉動手能力,還能增進親子感情。大家別只盯著成績,多給孩子點自由,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會后,我特意把小雷爸媽留了下來,希望跟他們了解小雷的情況:“小雷這孩子挺敏感的,他很在意你們的看法。你們別太嚴厲,多給他點鼓勵,他肯定能感受到。”
小雷媽媽嘆了口氣:“老師,我們也不是故意的,就是希望他能爭氣點。平時家里都不讓他干活,就想讓他待在房間里好好學習,可是他太調皮了,有時候忍不住對他發火。”小雷爸爸也很困惑:“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他小時候很聽話。這個學期我工作比以前忙,沒有時間檢查他的作業,偶爾檢查一次發現他的作業比以前潦草很多,他腦子里就想著趕緊寫完作業下樓和同學玩。”
這和我眼中的小雷不太一樣,他其實是個聰明伶俐且有想法的孩子,只是缺乏正確的引導和足夠的關注。我耐心地對小雷的父母說:“小雷是個很有潛力的孩子,他思維活躍,動手能力也強。你們平時只關注他的學習成績,不讓他參與勞動,其實是在限制他。勞動不僅能培養他的生活技能,還能讓他學會責任擔當,對他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小雷媽媽說:“我們只是希望他能把精力好好放在學習上,以后能有個好前途。”
我點點頭,認真地說:“學習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長不能只靠學習成績來衡量。勞動能讓孩子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生命的可貴。而且,通過勞動,孩子能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這對他的學習和未來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小雷媽媽若有所思:“好的,老師。我們回去就試試,我們平時幫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現在想想,確實應該讓他自己學會獨立。他做您布置的勞動作業比做其他作業要積極多了。”
我欣慰地說:“這就對了。他每次的勞動作業都做得很有創意,在班里很受歡迎。”
二、破局與重構:勞動實踐中搭建生命橋梁
兩周后,我在班級的勞動作業中看到小雷的美食制作視頻。他利落地將鹽撒入泡菜罐中,而他爸爸則在屏幕前略顯局促。那一刻,我突然頓悟:勞動實踐,不就是最生動的生命教育情境嗎?氤氬著煙火氣的廚房里,正孕育著對生命最本真的理解。
在那個視頻中,小雷和他爸爸一起制作泡蘿卜。小雷把蘿卜洗凈,切成薄片,爸爸在一旁不停地叮囑他小心不要切到手,小雷轉頭自信地說:“不會的。”接著,他將蘿卜片放進壇子里,加入鹽、糖、醋等調料,一邊作著介紹,一邊倒入涼白開。小雷掌握著泡菜的味蕾秘密,而高大的爸爸則略顯局促,笨拙的叮囑與自信的手法形成微妙的反差。看得出來,他們平時應該很少進行這樣的親子互動。然而,在這個勞動實踐中,他們共同完成了一件美好的事情。這讓我想到,勞動創造的,不僅是食物,更是情感交流的“第三空間”。勞動實踐不僅是孩子學習技能的過程,更是親子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體會到家長的責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同時也會思考自己能為家庭做哪些貢獻。
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勞動實踐將課堂延伸到生活,對于孩子來說,勞動實踐不僅是培養生活技能的途徑,更是生命教育的關鍵環節。小雷的轉變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簡單的蘿卜需要經過時間發酵才能變成美味的泡菜,正如孩子的成長一樣,也需要時間和耐心。他與父親共同制作美食,這一過程不僅增進了父子間的感情,也讓小雷和父親明白,家里不僅是成績匯報的考場,更是生命相互滋養的沃土。
勞動還激發了學生對家庭責任的認知。當孩子們進入廚房時,他們便進入了一個親子關系的交互場所,孩子們的小小身軀也開始思考自己能為家庭做些什么,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回饋家人對自己的愛。這種對家庭責任的思考,正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讓孩子明白生命的價值不僅在于個體的成長,更在于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
對于家長來說,勞動實踐是重新審視生命教育的契機。在與孩子共同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家長從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轉變為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他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勞動中思考家庭的意義,讓孩子明白,家庭是生命成長的港灣,是愛與責任的結合體。通過勞動,家長向孩子傳遞著家族的價值觀和生活智慧,讓孩子在傳承中感受生命的延續。
更重要的是,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勞動中思考生命的意義。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得到智慧和力量。”在勞動中,孩子學會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與創造。家長的引導,如同一盞明燈,照亮孩子在生命教育道路上前行的腳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生長與綻放:在煙火氣中見證生命蛻變
在勞動實踐中,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探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雷和爸爸一起制作泡菜,共同感受著平常生活中的煙火氣,這看似簡單的小事,卻蘊含著對生命成長的敬畏。蘿卜從種子到成熟,再進入廚房經過小雷的手封壇,經過時間的蛻變,成為美味的泡菜,每一步都充滿了儀式感。小雷爸爸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與小雷一同體驗泡菜的制作過程,更是在共同感受生活的真諦。生活就像這泡菜,需要用心去調味,才能有滋有味。
這種親子間的交流與互動,不僅加深了彼此的感情,還讓孩子在勞動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感悟。小雷通過這次勞動實踐,不僅學會了制作泡菜,更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明白了成長需要時間和耐心,生活也需要用心去經營。
在之后的班會課上,我邀請同學們把自己制作的泡菜帶到班級。香氣飄進教室,我欣喜地看到班上大部分孩子都分享了自己制作的美食。在真實可觸的生活實踐中,關于生命意義的答案正在抽芽。在孩子們的笑鬧聲中,我看到了生命教育不再局限于書本的字里行間,其可以發生在油鹽醬醋的煙火氣中,發生在雙手觸摸食材的溫度里。
泡菜罐里,時光靜靜發酵。最樸素的勞動蘊含著最深刻的生命密碼。孩子們在菜板上感受到植物生命的重量。在等待發酵的日子里,他們學會了敬畏時間的魔力。那些撒下的鹽粒,不僅是調味品,更是連接代際的紐帶,讓家庭的故事在指尖流轉。父母的手把手教導,不只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將生命的智慧,如鹽入水般融入日常。灶臺邊的光陰,讓教育回歸最本真的模樣。在這里,勞動不是負擔,而是“從做中學”;親情不是說教,而是在共同創造中自然流淌。勞動中的油鹽醬醋,實為解讀生命經卷的密碼本。孩子們在灶臺邊上打打鬧鬧,我見證了他們從對生命的漠視到珍視的轉變。生命的重量,永遠在親手創造的溫熱人間。他們從關愛身邊的人開始,學會了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而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豐富著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著自己的教育智慧。
詹嘉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屬科學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