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體生活中,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其妥善處理對于班級的良好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合理的處理方式能夠穩定班級秩序,促進教育生態的良性發展,處理不當則可能動搖班級的穩定根基,對班級風氣和學習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突發事件不僅會暴露潛在的深層次問題,也對教師的教育智慧與應急處置能力構成了嚴峻的考驗。筆者以一次晚自習班級突發事件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中學生班級突發事件的有效應對策略。
、驚魂未定的晚自習
晚自習時,教室陷入漆黑,一陣尖銳的叫聲(小磊)毫無征兆地響起。學生們齊刷刷抬頭,就見小紅嚇得跌倒在地,同桌小磊則渾身發顫,手指直直指向窗外。沉沉夜色里,有個模糊的身影晃啊晃。瞬間,教室里炸開了鍋,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好些人直接站起來,伸著脖子想把窗外看個明白。班長第一時間跑去找班主任。
班主任李老師得知此事后大步流星走進教室,沉穩有力的聲音蓋過喧鬧:“別慌!都冷靜!”話剛落,他快步到窗邊,凝神觀察,很快就辨出,不過是大風吹得樹影在夜色里晃蕩,李老師當下給同學們解釋清楚。這時,李老師注意到小磊捂著臉偷笑,就走到他身邊大聲質問是不是搞惡作劇,被識破的小磊嚇得不敢出聲。
李老師隨即把小磊叫到辦公室交談。李老師壓著怒氣問道:“你為什么要嚇唬大家?”小磊回答:“我沒想過要嚇唬大家,我只是想嚇唬….”“你想嚇唬誰?”此時,班長火急火燎地闖進辦公室:“老師!小紅離開教室超10分鐘了,洗手間也找不著人!”李老師注意到小磊聞言露出異樣的神色,便追問詳情,小磊嘟嗪道:“她成績好就了不起啦?成天對我愛答不理,我就想嚇唬嚇唬她.”
李老師深知小紅性格內向,心理脆弱,又因父母離異,還有自殘傾向,頓時涌起強烈的不安。他趕忙跑去洗手間查看,沒找到人,心越揪越緊。于是,他帶著同學們在校園里四處尋人,靜謐的教學樓、昏暗的操場,每個角落都仔細搜尋,李老師心跳劇烈,仿佛要沖破喉嚨。
就在李老師近乎絕望時,他們在一處偏僻的宿舍樓下發現了小紅。原來她沒去洗手間,而是偷偷溜出來,獨自躲在角落默默哭泣看到這一幕,李老師懸著的心暫時落地,卻也清楚地意識到,這場風波后,得好好反思學生管理方式了。
二、案例分析
小磊出現這類行為,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情緒管理能力欠缺。他在班級中成績表現不佳,而同桌小紅成績優異,面對小紅屢次的不理不睬,產生被忽視的感覺,最終在沖動的驅使下,做出了惡作劇行為。其二,行為缺乏邊界與考量。晚自習本是全班同學的學習時間,他卻不顧整體氛圍,用惡作劇嚇唬小紅,結果讓全班同學都受到驚嚇,破壞了班級正常學習節奏。
小紅出現后續狀況,也有多重因素。一方面,心理承受力較弱。毫無防備地遭遇小磊惡作劇,讓她產生強烈的被針對感,難以承受這種沖擊。另一方面,自尊與自卑交織。小磊的尖叫把她嚇得跌落在地,讓她在同學面前覺得顏面受損,進而產生自卑、委屈情緒。同時,看到小磊被班主任叫去辦公室,她擔憂班主任知曉兩人矛盾,不知如何面對后續情況,只能逃避現實。
在小磊惡作劇事件后,李老師與小磊談話前,安撫全班學生時,需著重關注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要敏銳捕捉他們的情緒波動,細致觀察反應,通過提前干預、精準關懷,筑牢心理防線,從源頭預防此類突發事件重演。
三、應對策略
(一)以正面激勵代替懲罰
管理學中的波特定律揭示了一個重要現象:在面對連續批評時,個體往往僅會關注并記住最初的部分,而對于后續的內容則可能選擇忽視。這是因為他們會將注意力轉向如何反駁開頭的批評,而不是全面理解和接受反饋。這一現象提醒我們,在管理教育過程中,正面的激勵往往比單純的批評更能激發個體的積極性和動力。
針對小磊同學此次的魯莽行為,李老師運用波特定律的原理,采取一種更為積極和富有建設性的處理方式。具體而言,將原本的批評、懲罰轉化為鼓勵,使小磊同學在感受到關懷和支持的同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愿意接受相應的懲罰。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有助于小磊同學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更能激發其改正錯誤、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為實現上述目標,李老師制定以下三個步驟,旨在幫助小磊同學從中吸取教訓,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挑戰。
1.自我省思,填寫違紀反省單
反省單
姓名: 年月日
這件事的起因、經過:
2 這件事情發生之前,我的情緒和內心活動:
承擔責任是成熟的重要標志,我認為我的責任占%,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條分縷析)
3 (1) (2) (3)
我希望采取如下措施來解決這件事:
A.交給班主任處理;B.班干部協調處理;C.和當事人私下協調處理;D.把家長叫到一起和學校共同處理;E.其他為了承擔行為責任,減少各方面不良影響,我愿意做5一些補償措施。
李老師讓小磊完成這份違紀反省單,以便他能冷靜地反思并考慮自己所需承擔的責任。
2.為班級做事,挽回正面形象
李老師讓小磊為班級多做貢獻,如主動協助打掃衛生、幫助老師搬運同學們的所需物品、配合班干部維護紀律等,以此作為“處罰”。這樣的“處罰”措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還能增強小磊在班級中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挽回他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形象。
3.尋找長處,轉移注意力
小磊感到被成績好的同學冷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這主要是因為他缺乏自信。其實,他可以通過發揮自己的特長來重拾自信。為了幫助小磊充分展現個人潛力,李老師結合他在體育領域的優勢,積極創造更多的展示平臺,鼓勵他發揮自身的優勢。李老師持續的正向鼓勵,幫助小磊在成長道路上摒棄不良習慣,逐步實現全面發展。
(二)雙向驅動育人
在教育心理學中,附屬內驅力是一個人為了保持長者們(如家長、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來的把學習和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是一種外在動機。比如,因為完成任務過程的杰出表現而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贊許,從而努力學習來更好地完成任務。學生到了青春期,附屬的內驅力開始從父母轉向同齡伙伴,來自同伴的贊許成為強有力的激發附屬內驅力的因素。教師應當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的風氣,有利于學生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共同成長。因此,作為班主任,針對小磊的問題,應著重疏通和引導,鼓勵其將注意力集中于學業之上,提高學習動力;針對小紅的心理問題,需要為其提供積極的情緒價值,鼓勵其增強自信心。基于兩位學生的驅動育人目標,針對這次晚自習事件所引發的心靈隔閡,首先有效破冰,進而敞開心扉,最終鼓勵他們合作共贏,以實現雙向驅動育人的目標。
1.泄密“悄悄話” 破冰行動
書信交流作為一種傳統的溝通方式,被譽為心靈對話的佳徑,也是人際關系中不可或缺的調和劑。李老師鼓勵小磊和小紅采取書信的形式進行溝通。首先,相互之間坦誠吐露心聲,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其次,給予對方真誠的贊美與肯定,以增進彼此的了解與認同;最后,通過表達關心,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這種交流方式不僅有助于緩解緊張關系,更能促進相互之間的理解與成長。
2.我要“下戰書”— 合作共贏
“目標”是推動一切行動的核心動力。作為班主任,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并積極引導小磊和小紅設定明確的目標。在設定目標的過程中,班主任應鼓勵學生保持堅定的決心,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以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通過比較學習成果、相互激勵趕超,可以幫助學生將注意力從矛盾中轉移到學習上,借助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來淡化彼此矛盾,實現自我提升,并朝著合作共贏的方向努力。
班主任應敏銳捕捉德育工作的契機,巧妙運用教育策略,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競爭,營造良性競爭氛圍。尤其要關注那些存在學習困難或行為有偏差的學生,以他們的進步帶動整個班級的學風,逐步推動班級整體學風向良性發展,實現真正的教育共贏。
(三)關注其他同學的成長
班主任不僅要對小磊、小紅進行教育,還應關注班級其他同學的成長,留心他們的情緒變化,把握教育契機,以期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開展一次心理輔導活動
在班會課上開展一次心理輔導活動。邀請專業教師來講解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在緊張的情況下保持冷靜、控制情緒,并教授一些基本的心理調適方法。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實用的心理知識,還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2.成立一個班級應急小組
成立班級應急小組。小組成員由幾名熱心且責任心強的學生組成,他們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迅速行動,協助老師維持秩序,并為其他同學提供必要的幫助。通過這樣的安排,學生們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將不再感到無助和恐慌。
3.組織一場應急演練活動
組織應急演練活動。例如,模擬火災、地震等緊急情況,讓學生們在模擬環境中學會如何快速疏散、如何使用滅火器等基本的自救與互救技能。通過這些實際操作,學生們在真正遇到緊急情況時將更加從容應對。
通過實施這些策略,相信班級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將更加從容不迫,學生們也能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次晚自習的突發事件,最終將成為班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一次寶貴體驗。
在應對學生各類突發事件時,班主任需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善于把握教育契機。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巧妙運用教育智慧,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把“事件處理”轉化為“育人契機”,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加強學生互動。學生應被視為處理突發事件的參與者和最終受益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同時,班主任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應確保及時響應、程序合規、多方協作,始終保持通情達理的態度,讓育人價值在危機應對中充分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