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也是遵循新時代人才成長規律的需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段,班集體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園地。班集體建設是班主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責任擔當、創新素養等必備品格,筆者近年以班集體夢想教育為核心做了以下思考和實踐。
一、問題的緣起與背景分析
(一)政策背景透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如何通過構建積極向上、富有夢想的班集體來培養國家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初中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教育現狀剖析
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多元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沖突,學生正面臨著這種復雜環境的挑戰。一方面獨生子女家庭日益普遍,學生在家庭中被過度寵溺,面對困難和壓力常以“躺平”來應對。另一方面在沉重的學業負擔之下,學生常常無暇顧及對夢想的探尋以及對人生規劃的深入思索。班集體作為學生校園生活的關鍵場域,由于尚未構建起完備且系統的夢想教育體系,致使其難以充分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驅動力與積極主動性。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受到極大限制,難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于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動機闡述
聚焦于初中班集體的夢想教育,是因為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認知產生矛盾、情緒易波動、思維批判性增強。班集體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平臺,具有獨特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通過加強班集體夢想教育,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著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這是使命也是擔當。
二、夢想教育與班集體建設的理論探索
(一)夢想教育的理論基石:概念、意義與價值
夢想教育是一種以激發和引導學生樹立夢想為核心,并幫助他們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奮斗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它致力于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挖掘自身潛在的興趣、才能與志向,進而確立清晰、長遠且具有積極意義的人生目標,并圍繞目標不斷激勵自己,培育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奮斗精神,保持強大的動力與堅定的信念。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夢想是人生規劃的基礎,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方向,引導他們朝著目標前行。夢想教育融合了理想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涯教育等,它既關注學生的當下,又關注學生的未來;既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又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從宏觀社會層面來看,夢想教育肩負著為社會培育具備遠大理想抱負、勇于探索創新的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同時,有力地促進社會整體的和諧發展與文明進步。
(二)班集體建設的多維度審視:構成要素與核心功能
班集體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其建設涉及組織結構、文化氛圍、師生關系、學生互動等。班集體通過有效的管理、積極的人際互動與良好氛圍的營造,發揮促進學生個體發展、增強集體凝聚力等核心功能。
通過構建以夢想為核心的班級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夢想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在挑戰中錘煉堅韌的意志,同時也為構建和諧、高效、富有活力的班集體提供有力支撐。
三、班集體夢想教育建設框架設計
(一)目標導向:明確夢想教育的長遠愿景與短期目標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義務教育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使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新時代背景下,班集體夢想教育需構建清晰的目標體系。長遠愿景應聚焦于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與崇高追求,使之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青少年,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短期目標則具體化為提升學生自我認知、激發學習動力、學習自我管理、增強團隊協作等。
(二)內容體系:理想引領、能力錘煉與責任擔當
內容體系是夢想教育建設的關鍵。應圍繞理想引領、能力錘煉與責任擔當三大核心要素,構建系統化的教育內容。理想引領強調通過榜樣示范、職業規劃等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能力錘煉則注重在學科學習、社會實踐、創新思維等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責任擔當則通過志愿服務、班級管理等途徑,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實施策略:策略選擇、路徑設計與資源調配
實施策略是實現夢想教育目標的關鍵所在。在策略選擇上,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成長需求分年級確定實施目標和步驟。在路徑設計上,應根據各階段的具體任務采用適切的教育路徑,確保夢想教育有序推進。在資源調配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資源,為夢想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四、班集體夢想教育建設的實施
埃里克森在人格發展理論中指出:不同年級學生處于不同人格發展階段。六年級學生從小學步人初中,處于心理的過渡階段,對新環境充滿好奇與憧憬,自我意識開始增強,但認知和判斷能力有限,此階段適合通過引導,讓他們廣泛接觸各種夢想素材,激發內心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初步構建自己的夢想。七、八年級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快速發展,自我意識進一步增強,開始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有更清晰的認知,此時是引導他們將夢想細化為具體目標,并付諸行動的最佳時期。九年級的學生面臨畢業,心理逐漸成熟,對未來的規劃和目標更加明確,他們需要集中精力將之前的努力和積累轉化為實際成果,進而實現自己的階段性夢想。
(一)筑夢期(六年級):夢想啟明星
1.班級文化人人參與
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在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共同創造、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班級氛圍以及班級環境等方面的總和。班級文化具有陶冶、凝聚、規范等功能。
夢想需要沃土,筆者在教室為學生打開一片天地。班級開設了夢想墻、名人墻、評比墻,通過書寫個人夢想、分享名人傳記,激發學生追求理想和成功的動力;通過給中隊命名、創作班歌,激發學生對班級的熱愛之情,增強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通過制定《班級公約》《電子產品使用公約》等約束學生的言行,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漸養成,自尊自省意識得到喚醒。
2.班級管理全員上崗
班級管理是指班主任和教師通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協調班級中的各種資源,以實現班級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全員參與班級管理能夠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從而激發積極性和主動性。
班級設置了多種管理崗位,學生通過自薦上崗、定期輪崗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通過制定班級總體目標、細化管理規則、明確崗位責任、組織管理培訓、分享管理經驗、及時給予表彰等多個環節教會學生管理的方法。學生在各個崗位得到充分的鍛煉,規則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擔當意識、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此過程中也完成了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3.班級夢想藍圖繪制
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開始形成自我認知,對未來充滿好奇和憧憬,但也容易因夢想與現實的落差而感到迷茫和困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決定通過繪制個人夢想藍圖和班級夢想藍圖的方式,逐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歸屬感。
首先,舉辦“個人夢想交流”活動,讓學生們暢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的理想職業。筆者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發言,并給予積極的回應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夢想被尊重和重視。其次,繪制個人夢想藍圖。每個學生用彩色卡紙描繪出自己未來的理想生活或職業場景,并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個人夢想與班級發展結合起來。通過分組討論,每組用彩色卡紙繪制出自己心目中的班級愿景圖,并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全班同學一起投票選出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班級愿景。班級夢想藍圖的繪制促進了學生將個人成長與班級發展有機結合,學生們不僅增強了對班級的歸屬感,也明確了班級的共同目標。
(二)追夢期(七、八年級):夢想奮進時
1.多元主題活動拓展
課程是教育的心臟。班級主題活動,如班會、學科競賽、科技小創作等都是廣義的課程,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自我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平臺。教育不是直接灌輸道理,而是通過營造情境、敘事共情提供多元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感悟,內化于心外顯于行。
(1)主題班會為夢想教育奠定思想基礎。筆者以夢想為主線,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初中四年的主題班會課中。利用主題班會課幫助學生學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自我、綻放自我。
針對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習動力不足、缺乏毅力等問題,筆者開設“心中有夢,腳下有路”“學長駕到”“我和大學有個約定”“燃心中之理想,承夢想于明天”等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樹立清晰的目標,鼓勵學生勇敢面對困難,培養堅持不懈的精神。
針對學生對班級事務漠不關心,缺乏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等問題,筆者開設“班級管理我能行”“愛上不完美的自己”“做時間的主人”“遇見更好的自己”等主題班會,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激發他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培養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解決部分學生過于關注自身利益、缺乏感恩之心、缺乏服務社會的意識等問題,筆者開設“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人為班級,攜手齊努力”“我為校園做貢獻”“志愿服務,奉獻社會”等主題班會,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學會珍惜他人的付出;積極參與志愿服務,體驗奉獻的快樂,增強社會責任感。
為了解決部分學生容易關注生活中的負面現象等問題,筆者開設“發現身邊的美”“善思者智,善行者遠”“勇于質疑,拒絕盲從”“拆掉思維里的墻”等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身邊的美好事物,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表達對美的感受。
(2)激發學習興趣是夢想教育的抓手。興趣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驅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創新思維。
班級每學期舉辦兩次學科趣味競賽。如語文詩詞大會,讓學生在競賽中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文學素養。數學思維挑戰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解題能力。英語演講比賽,提升英語口語表達和溝通能力。通過競賽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培養探究能力。
(3)藝術創作可以激發學生創造。定期開展藝術創作活動,如繪畫、書法、手工制作等。手工制作方面,提供彩紙、黏土、廢舊物品等,讓學生發揮創意,制作出獨特的手工藝品,并在班級舉辦作品展覽。
2.勞動實踐成長之路
習總書記曾指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勞動教育是學習奮斗和奉獻的必要途徑,也是實現夢想的重要基石。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增強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在班級劃分勞動責任區,如綠植養護、包十清潔、圖書閱覽區等,每人認領一塊責任區,負責定期清潔和維護。定期舉辦勞動競賽,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讓他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護校園環境;制定家庭勞動清單,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完成三項家務勞動。開展家庭勞動小能手評選活動,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家庭責任感。
3.家校共育形成紐帶
夢想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庭和社會的共同使命。學生的夢想往往萌芽于家庭,成長于學校,最終在社會中綻放。通過家校合作,家長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夢想,學校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成長需求,從而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開展“家班夢想計劃”活動。每月開一次家庭“夢想討論會”,親子一起討論孩子的興趣、夢想,共同制定和調整目標。每學期開展一次班級“夢想分享會”,學生分享自己的夢想和規劃,家長分享自己的夢想和奮斗經歷。每學期開展一次“職業體驗日”,家長帶領學生參觀工作場所,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的特點。
(三)圓夢期(九年級):夢想收獲季
1.自主管理走向成熟
九年級是學生夢想航程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不僅需要應對繁重的學業任務,還需要為未來的夢想奠定基礎。筆者賦予學生自主權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決策過程,如制定班級規則、策劃班級活動等。優化班級管理流程,讓學生能夠高效完成任務,避免因繁瑣事務增加壓力。邀請往屆優秀學生分享經驗,講述他們如何在升學壓力下平衡學習和班級管理的關系,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對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的學生給予表揚和獎勵,頒發“班級貢獻獎”“最佳組織獎”等。
通過分階段引導、激發內在動力、優化管理方式等多種方法,學生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管理,最終形成成熟的自主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升學壓力,還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合作能力和領導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2.紅色教育助力夢想
夢想是人生的燈塔,而理想信念則是夢想的基石。班級部分學生因缺少理想信念,找不到人生的價值,出現了安于現狀的現象。因此,發揚紅色傳統、培育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理想信念尤為重要。
(1)讀紅書,觀紅影
通過閱讀《紅日》《紅星照耀中國》《苦難輝煌》等紅色書籍,觀看《建軍大業》《長津湖》等紅色電影,了解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為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艱苦奮斗的歷史過程,學習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使命、砥礪前行的精神。
(2)尋訪紅色地標
帶領學生參觀名人故居、烈士墓地、文化遺址等紅色地標,了解李白、魯迅等革命工作者的英雄事跡。學生在活動中樹立了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增強了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3)宣講紅色故事
組織學生參加紅色故事宣傳活動,參加愛國演講比賽,走進社區宣講。通過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學生的責任感被激發。
3.社會實踐深度體驗
夢想的實現不僅需要知識的積累,更需要在實踐中磨煉。社會實踐通過真實的社會環境和任務,為學生提供了探索自我、服務社會的機會。
成立曲一居民區中隊五色花小隊。隊員融入基層社區治理,結合曲一居委工作,設置講解員、清潔員、引導員等志愿者服務崗位,學生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積極報名參加社區公益活動,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得到提高。
為學生提供職業體驗的機會。如參觀工廠、醫院、博物館、電視臺等。在職業體驗過程中,學生們與職場人士進行交流和互動,了解他們的職業發展歷程和經驗教訓。引導學生制定個人職業規劃,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李高田.基于“五育并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甘肅教育研究,2024(20):59-62.
[2]陳友芳,佘彪.懷抱教育夢想緊貼中國大地—華南師范大學陳友芳教授專訪[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4(10):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