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成為教育領域越來越受關注的焦點。傳統“一刀切”的管理與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他們多樣化的發展需求。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班主任,我們肩負著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的重要使命?!督逃康染挪块T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為我們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技術手段和發展方向,讓我們能夠借助數字化技術更精準地了解學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24)則為我們指明了精神引領和專業發展路徑,強調我們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懷。
“循證與關懷”雙驅融合模式的提出,正是將基于科學數據和證據的循證理念,與關注學生情感需求、尊重個體差異的關懷理念相結合。這就好比我們駕駛著一輛車,循證是精準的導航系統,幫助我們明確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關懷則是溫暖的引擎,給予學生前進的動力。通過雙驅融合,我們能夠精準構建學生畫像,挖掘其潛能,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支持,助力學生在初中階段綻放獨特光彩。
循證:多維度收集數據構建學生畫像
(一)多維度數據精準收集
1.依托教育數字化平臺多維度收集數據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依據《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具備強大的數據收集與分析功能,依托此平臺和班級優化大師,我們可以精準收集學生的各種數據,如學習數據,包括課堂表現數據、作業數據、考試數據等;行為數據,涵蓋課外活動參與數據、校園生活數據等;心理數據,包括性格特點、學習動機、情緒狀態等;家庭數據,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圍等。
2.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獲取主觀信息
我們不能只依賴平臺的客觀數據,還需要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去了解學生的主觀想法。筆者會設計一些有趣的問卷調查,了解同學們的興趣愛好、學習目標、家庭環境等情況。當然,和學生家長的訪談也非常重要。
3.建立動態學生成長檔案
為了更全面、系統地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筆者會給每個學生建立成長檔案。這個檔案就像一本成長日記,記錄著學生從人學到畢業的各種信息,包括學習成績的變化、參與活動的情況、獲得的榮譽、老師的評價和家長的反饋等。
(二)學生畫像構建與潛能挖掘
1.學生畫像的概念與作用
收集完數據后,我們就要著手構建學生畫像。不能簡單地把數據羅列在一起,而要通過科學的分析方法,將學生學習、生活、社交等多方面的數據進行整合,構建出關于學生個體特征的立體式描述。它就像給每個學生畫了一幅獨特的肖像畫,用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學生的能力傾向、學習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關鍵信息,并且還會隨著學生的成長動態更新。它在挖掘學生潛能方面能發揮很多關鍵作用,如能幫助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風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潛在優勢,甚至還能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學生的發展趨勢。
2.學生畫像的核心理論支撐
在學生畫像的構建過程中,多元智能理論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這個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他告訴我們人類的智能是多種多樣的,包括語言、邏輯一數學、空間等多種智能,而且每種智能在不同學生身上的表現形式和發展水平都不一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學習需求。因此,我們構建的學生畫像一定要涵蓋多個智能維度,不能只關注學業成績。
數據挖掘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就像一個超級過濾器,能從大量復雜的數據中提取出潛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識。通過關聯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學生興趣愛好和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利用聚類分析,能對學習風格相似的學生進行分組,而且它還能實時更新畫像,讓我們隨時了解學生的動態變化。
二、關懷:關注個體差異與心理健康
(一)關注個體差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24)強調了教育家精神對教師的引領作用。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我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們,要用心去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并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懷。學生小程性格內向且學業存在困難,當得知他在繪畫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作品曾多次在學校藝術展覽中獲獎后,筆者第一時間在班級里表揚了他,還鼓勵他在藝術領域繼續深造,讓他擔任班級黑板報的負責人。同時,筆者和他一起分析學習上的問題,幫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樹立信心。班級活動中,筆者會引導他和其他同學合作交流,慢慢地,小程同學開始打開心扉,和同學們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通過這些方式,筆者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注,激發他們內心的動力,實現個性化發展。
(二)關注心理健康與情感需求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和情感困擾,所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情感需求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有段時間,小代同學因為和父母關系緊張,情緒低落,學習成績也跟著下滑。筆者和他談心,耐心地聽他傾訴煩惱,給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除了談心,筆者還會組織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如戶外拓展、團隊游戲等,這些親子活動就像一個大舞臺,為學生與家長提供了情感交流和釋放壓力的平臺。在親子活動中,我主動與小代的父母積極溝通,把小代在學校的表現和內心的想法告訴他們,一起商量改善親子關系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代的情緒逐漸好轉,學習成績也有了提升。
三、雙驅融合:促進個性化發展的實踐策略
(一)科學制訂個性化發展計劃
基于循證獲取的學生畫像和對學生關懷的需求,為每個學生制訂個性化發展計劃是我們開展工作的重要環節。這個計劃要涵蓋學生學習、品德、興趣愛好、身心健康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
對于學業存在困難的學生小洋,其畫像如下:他在邏輯一數學智能的幾何知識板塊存在短板,學習風格偏向動手實踐型,且家庭指導不足導致信心缺失?;诖?,我們為其制訂了包含知識補漏、實踐強化、心理支持的多維計劃: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推送幾何動畫講解視頻和基礎練習題,匹配其學習風格;在課堂中增加幾何模型制作、拼圖等實踐活動,幫助其直觀理解抽象原理;安排成績優異的同學與他結成學習小組,提供課后知識梳理與難題講解;每次進步及時公開表揚,增強學習信心。
對于有音樂天賦的學生小媛,其畫像如下:空間智能和藝術智能卓越,但語言智能、邏輯一數學智能較弱,且時間管理能力不足、文化課程興趣不高。據此,我們為其制訂了“特長發展 + 文化提升 + 時間管理”的個性化計劃:在音樂方面,聯系專業老師進行一對一指導,鼓勵她參加高級別的比賽;在文化課程學習上,語文老師引導她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寫讀書筆記,并將文化課程知識與音樂結合,如古詩詞學習時讓其根據意境創作音樂;數學老師從基礎知識入手為其布置分層作業。在時間管理上,與她共同制定每日時間表,教會她使用番茄工作法,合理分配繪畫與文化課程學習時間。
(二)構建家校協同育人機制
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構建家校協同育人機制非常重要。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形成育人合力。除了家長會、親子活動、班級微信群等常規溝通渠道,我們更注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
對于學生小洋,我們在發現家庭指導不足的問題后,及時與家長進行了深人交流,詳細反饋他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包括課堂上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表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成績的逐步提升等,同時分享適合小洋的學習方法,建議家長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學習,從簡單的幾何圖形辨認等基礎內容入手,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家長在協同育人中給予有效支持,發揮最大作用;針對學生小媛時間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我們與家長共同分析孩子在家的時間分配情況,探討制訂時間管理計劃。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們不僅反饋學生的情況,更注重傳遞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讓家長理解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家庭教育,使家庭成為學校教育的有力延伸。
(三)營造個性化發展班級氛圍
班級作為學生成長的“第二家園”,其文化氛圍與活動生態直接影響著個性化發展的可能性。我們以“尊重差異、多元共生”為核心理念,通過環境營造來構建支持型班級生態,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找到成長坐標。
在班級文化空間創設上,我們打造了“多元展示角”:設立“實踐探索區”“藝術星空廊”“書香致遠閣”等特色區域,為不同智能優勢的學生提供個性化表達平臺。學生小洋在幾何學習中通過動手制作立體模型提升了空間認知能力,我們將他的“正方體展開圖創意拼接”作品陳列在“實踐探索區”,配以教師評語:“每一次拼接都是思維的生長”,這不僅強化了他的實踐型學習優勢,更讓全班同學看到了幾何學習的多元路徑。學生小媛的音樂創作手稿和獲獎證書則被精心布置在“藝術星空廊”,旁邊附上她為古詩詞《靜夜思》創作的旋律二維碼,掃碼即可玲聽,這種“可視化”的特長展示,讓小媛在收獲認可的同時,也帶動了更多同學嘗試跨學科融合學習。
這些基于學生畫像的精準措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氛圍中感受到“被看見”的溫暖與“被需要”的價值。如今,班級里既有“小洋們”在實踐中建構知識的專注身影,也有“小媛們”用特長賦能學習的創新嘗試,真正實現了“讓優勢更突出,讓短板有成長”的個性化發展愿景。
在初中教育的園地里,“循證與關懷”雙驅融合如同潤澤萬物的春雨,悄然滋養著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之路。循證理念憑借教育數字化技術的賦能,讓我們得以穿透傳統教育的迷霧,以多維度數據為筆,勾勒出學生獨一無二的發展畫像,精準捕捉他們在學習、生活、心理等層面的真實需求;而關懷精神則如溫暖的陽光,照亮學生內心的角落,讓教育超越知識傳遞的邊界,成為尊重差異、喚醒潛能、呵護心靈的生命對話。二者相輔相成,既讓教育實踐有了科學數據的“硬核”支撐,又賦予其情感浸潤的“柔軟力量”。
面向未來,初中教育者需繼續深耕循證與關懷的融合之道,在教育數字化浪潮中守好育人本心,于尊重個體差異中踐行教育家精神。唯有如此,才能讓每個學生在初中階段既筑牢成長的基石,又綻放獨特的光芒,為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教育的美好,正在于看見每個生命的獨特,并助力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本文系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專項科研項目2024年度科研課題“‘循證式’初中班級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BQW2024MBC005)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康玥媛,鄭國強,王光明.教育中的有效循證:何謂、為何與如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5,45(10):3-9.
[2]張榮,趙觀音,王新生.基于學生畫像分析的高校精準心理工作探索[J].科教文匯,2025(07):37-40.
[3]徐婉琳,蘭孟月,牛蒙陽.多元智能理論促進核心素養發展的路徑探究[J].信息與電腦,2025,37(04):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