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濟南的曲藝傳統(tǒng),那可是歷史悠久。過去有句老話講:南來的角兒,北來的腕兒,都得到濟南打個轉兒。那時全國有三個曲藝勝地,被總結為“北京學藝、天津練活、濟南踢門檻”,可見濟南的曲藝水平之高,而濟南也得到了“曲山藝海”的美譽。
近年來,濟南曲藝又有新突破。以江湖藝社為代表的一批傳統(tǒng)曲藝劇場逐步興起,來江湖藝社看一場演出,已經(jīng)成為不少游客濟南行的重要安排之一。
傳承,立身之本
江湖藝社可謂是曲藝等各種非遺文化的薈萃之地。就拿班主王超來講,他既是中國曲藝“四門抱”藝術大師金文聲的徒弟,又熟稔古彩戲法、摔跤等傳統(tǒng)技藝。
對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江湖藝社一絲不茍。演員燕東告訴記者,過去學藝時,每段相聲演完,都要把錄像拿給師傅看,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地探討,不斷提升。
曲藝這行,看起來在舞臺上行云流水,其實每一個動作都暗藏規(guī)矩。比如相聲演員在舞臺上站立時,逗哏面向觀眾,而捧哏則側對觀眾,帶動觀眾把目光投向逗哏。再比如傳統(tǒng)相聲作品《打燈謎》中,有句臺詞講“就這蹬三輪的,一只眼”,中間捧哏需要墊個“啊”字,這個字如果缺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曲藝的傳承大多靠口傳心授,為了傳承好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江湖藝社的演員們可沒少下功夫。演員楊毅聽業(yè)內的老師傅講“搞笑的不同方法”,他記下來不斷地琢磨推敲,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去。每次表演結束后,演員們在后臺圍坐,逐一推敲演出中的亮點與瑕疵,揣摩觀眾的心理和情緒。“不能蒙相聲”——這句相聲界的老話,正是江湖藝社一直秉持的表演原則。
佩服與尊重技藝高超者, 是江湖藝社的藝術風氣。在班子里提起王超, 大伙兒無不豎起大拇指,“他會得太多了”“他為學這些東西吃了太多苦了” “ 他演得確實好”。從班主到每一個演員,都是業(yè)內的行家里手。這種以本領論高下的氛圍,是江湖藝社傳承曲藝文化的重要法寶。
創(chuàng)新,前行之路
作為濟南唯一堅持每天演出的民營相聲園子,江湖藝社對演員的表演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要求極高。王超告訴記者,他們的節(jié)目可以做到兩個月不重樣兒,這份創(chuàng)新能力可見一斑。
以相聲經(jīng)典貫口《報菜名》為例,傳統(tǒng)版本是“我請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而王超巧妙地用濟南本地特色美食改編成“濟南版”《報菜名》:“我請您吃大米干飯把子肉四喜丸子炸雞蛋……”,這種創(chuàng)新不僅令人捧腹大笑,更讓觀眾深入了解了濟南的飲食文化。
每當客人購票時,售票人員總會問上幾句:“是第一次來嗎?”“有沒有喜歡的劇目?”“都看過哪些節(jié)目?”客人的幾句反饋,成為演員們調整節(jié)目單的寶貴參考。
不僅內容上推陳出新, 在表演形式上,江湖藝社也新意不斷。這里的演出不光有曲藝相聲,還加入了老濟南的絕技絕活、古彩戲法、山東琴書,甚至還囊括了川劇變臉等傳統(tǒng)技藝。每到節(jié)假日,劇場座無虛席,臺上演員們各顯神通,各類精彩絕倫的節(jié)目輪番上演。
除此之外,王超還結合自己的武行功底,把“武相聲”再次搬上了舞臺,使江湖藝社成為目前全國唯一推出“武相聲”的相聲劇場。
為了確保節(jié)目內容能讓觀眾聽得懂、喜歡聽,江湖藝社的演員們費了不少功夫。燕東在表演之余,常常與老人聊天,每聽到可以用的“段子”、可以“抖”的“包袱”,就趕緊拿筆記下來;甚至有時夢里突來靈感,醒來也會循著記憶提筆記下。相對年輕些的楊毅,則時刻留心網(wǎng)絡熱點,眼看著手機屏幕,腦子里想的卻是如何將其轉化為舞臺上的“笑果”。
這份匠心,還延伸到劇場裝修和服務的細節(jié)。劇場里擺放有7口水缸,分別裝著濟南黑虎泉、珍珠泉等7處名泉的水。“客人來濟南聽戲喝茶,就讓他們嘗嘗正宗的濟南泉水泡茶。”王超說。
悅人,悅己
“歸根到底,咱就是要逗客人一樂。”燕東告訴記者,“來我們這里看個節(jié)目、聽段兒相聲,把不好的情緒都發(fā)泄了,第二天能高高興興去上班兒,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江湖藝社的演員大多有種責任感與使命感:要讓演出有些社會功用。“誰也不想咱們身邊出些不好的事兒,誰都想咱們生活的環(huán)境越來越好。”演員王心童一語點破,“咱們相聲,是個寓教于樂的活兒。”
“遇上毒蛇怎么辦?中毒了就吸出來?不行,吸毒犯法呀。要我說,還是躲得遠遠的,這叫: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在一次社會公益演出中,楊毅“抖”的“包袱”讓觀眾紛紛叫好。
在幾次公益演出后, 江湖藝社與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區(qū)分局建立了聯(lián)系,把一些禁毒、反詐方面的典型案例改編成了相聲段子,作為公益演出的表演內容。通過幾十場公益演出,觀眾的反詐和禁毒意識明顯增強。
為了表彰江湖藝社在禁毒、反詐等活動中的貢獻,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授予其“泉城義警曲藝團”的稱號。王超說,江湖藝社還會繼續(xù)參與社會宣傳工作,為美麗泉城建設貢獻力量。
在領獎現(xiàn)場,燕東手捧獎牌,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以逗樂觀眾為榮的相聲演員,為自己的社會貢獻而倍感榮光。
江湖藝社還舉辦了免費的少兒曲藝班,通過課堂把曲藝文化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從口傳心授的傳統(tǒng)技藝,到融入濟南煙火氣的創(chuàng)新表達,再到扎根市井的社會責任,江湖藝社把“曲山藝海”的老底子,釀出了新滋味。
(本文圖片由江湖藝社提供)
編輯/孫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