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塊玻璃,既能映照出迷人風景,也足以折射出“中國制造”的硬核實力。
中國玻璃看淄博,淄博玻璃看博山。作為博山玻璃產業的佼佼者,金晶集團不僅延續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以技術突破引領行業升級。從超白玻璃助力光伏產業發展,到低輻射玻璃為綠色建筑賦能,金晶用一個個創新成果,讓玻璃手藝在工業時代有了新活力,也讓博山玻璃的傳奇在世界舞臺上持續書寫。
從“中國第一片”到“全球單片最大”
金晶集團坐落于中國玻璃工業的誕生地——博山,是一家大型超白玻璃及低輻射玻璃生產企業,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新材料基地骨干企業,主要為綠色建筑、光伏太陽能、汽車、工業品等細分市場提供綠色、環保、節能、安全等差異化產品及服務。
探尋金晶的緣起與成長, 還要從1904年那個風云激蕩的時代說起。1904年,清政府深陷內憂外患,振興實業的呼聲日益高漲。中國第一家玻璃公司——博山玻璃公司應運而生,這便是金晶的前身。博山玻璃公司不僅開創了中國近代平板玻璃工業化生產的先河,并于同年成功制造出中國第一片新法平板玻璃。
如今,在博山區孝婦河畔的山東耐火材料廠內,博山玻璃公司舊址依舊靜靜矗立。而在離它50公里外的金晶旗下的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正為金晶五線技改項目點火。隨著工程師點燃烤窯發生器,天然氣在窯爐內不斷燃燒,帶動窯爐溫度漸漸升高。歷經21天烤窯后,新生產線即正式被激活使用。
其實,這是一條擁有20年歷史的老生產線,曾下線中國第一片超白玻璃,曾產出長26米的全球單片最大的超白玻璃。這次技改再次突破玻璃產業的天花板,產出的超白玻璃長達30米。
問題來了,什么是超白玻璃呢?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普通玻璃的邊部是發綠的,超白玻璃則如水晶般透明。“普通玻璃含鐵量在0.1%以上,而我們的超白玻璃含鐵量只有0.015%。”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辛明解釋道,普通玻璃的自爆率為千分之一,而超白玻璃因其含鐵量低、雜質更少,自爆率僅為萬分之一,因此也被稱作“安全玻璃”。
走進金晶的生產基地, 一項項“藏”在生產線里的技術突破令人矚目。其自主研發的“一種高斑馬角的2mm汽車浮法玻璃生產方法”,通過調整浮法玻璃生產線各過程工藝條件,使普通的浮法玻璃生產線生產出2mm玻璃,斑馬角達到50度以上,能夠滿足汽車玻璃使用要求。
這種對品質的執著和技術突破的基因,其實早在2005年便已顯現。當時全球超白玻璃市場被歐美壟斷,金晶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片超白玻璃,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主導制定了中國超白玻璃行業標準。目前,金晶生產的超大、超厚的超白玻璃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地標建筑,“淄博制造”超大超白玻璃走向全球舞臺。
從會發電的玻璃到能源生態
你見過能導電的玻璃嗎? 你知道什么樣的玻璃只要有自然光就能發電嗎?在玻璃界,提起TCO導電膜玻璃,無人不曉,它可謂是支撐起諸多高新技術領域發展的“隱形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一種在玻璃表面鍍有透明導電氧化物(TCO)薄膜的特殊功能玻璃,TCO導電膜玻璃憑借高透光率與優良導電性的獨特結合,成為眾多關鍵產業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可以說,TCO導電膜玻璃的技術發展與應用拓展,直接關系到新能源、電子信息、綠色建筑等產業的升級迭代,是現代工業體系中名副其實的“功能性玻璃明星”。
但是, 長期以來, 這項技術只有日本企業掌握。為了解決這個“卡脖子”困境,金晶依托十余年在超白玻璃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CO導電膜玻璃,徹底實現該產品的“國產替代”。2022年5月,國內首條、最大板寬的TCO導電膜玻璃生產線在金晶科技博山(鍍膜)分公司正式投產,不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還占據了國內薄膜類電池90%以上的市場份額。
更令人振奮的是,2022年,這一“中國智造”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庫布齊沙漠落地生根——建成全球首個兆瓦級鈣鈦礦地面光伏項目,金晶TCO導電膜玻璃以穩定的性能支撐著光伏電站的高效運轉,將沙漠變成“發電綠洲”。
近年來, 在“ 雙碳” 目標的引領下,金晶聚焦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綠色生物“三大賽道”,成為碳中和的持續貢獻者。金晶依托自身特色優勢延伸產業鏈,在綠色能源產業方面,立足華東地區,輻射華北與西北地區,目前,正加速布局以TCO導電膜玻璃、光伏玻璃、低輻射玻璃等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產業,成功實現了從傳統玻璃生產制造,向專注于太陽能、建筑節能等領域的功能新材料生產制造的華麗轉身,打造了一條完整的綠色能源制造產業鏈,實現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從博山窯火到全球之光
在距離馬來西亞第二大港口檳城港40公里、位于吉打州的居林高科技園里,金晶科技馬來西亞有限公司的二期生產線正在緊張地運轉。這座占地80英畝的現代化工廠,是金晶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于2017年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的標桿項目。自此,金晶成功邁出海外布局第一步。
金晶科技馬來西亞公司聚焦綠色能源發展,產品定位于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的主要輔件。2021年7月,5條深加工線投產;2022年1月,一期建設的1條500t/d背板玻璃生產線成功點火,該項目已在生產環節實現了全線貫通;2023年5月,二期建設的1條600t/d光伏玻璃生產線成功點火,并于上半年實現產品成功下線,每年可以生產近300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玻璃。
按照規劃, 三期項目預計于今年破土動工。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金晶與綠色能源的故事,還有更多精彩等待書寫。
目前,金晶科技馬來西亞公司擁有本地員工600余名、中方員工70余名,生產基本實現屬地化。“我們在管理上采用先進的工業4.0管理模式,利用MES、WMS等先進工具,實現精益生產,打造數字化智能工廠。”金晶科技馬來西亞公司總經理崔文傳介紹,公司在技術和研發上通過高端人才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引進及加大研發投入等方式,不斷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以技術創新促發展。
其實,早在2008年,金晶便與德國SAP、美國HAY達成合作,持續提升公司對標國際化的管理能力,為其國際化戰略布局奠定了基礎。如今,立足馬來西亞,金晶以經營客戶為中心,業務輻射東南亞及歐美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企業,美國First Solar將金晶視為戰略合作伙伴,其馬來西亞工廠所需的背板玻璃80%來自金晶。此外,金晶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在晶硅太陽能市場的主要合作企業還包括晶科、東方日升、隆基、通威等。
從博山誕生, 走出山東, 邁向世界。如今,金晶在淄博、濰坊、棗莊、廊坊、石嘴山、北京及馬來西亞吉打州等地設有13個分(子)公司,其中包括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在北京、青島、濰坊、美國華盛頓設有4個研發機構。其產品也遍布全球:從北京的鳥巢、冬奧會“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國家大劇院,到蘋果專賣店12米高的玻璃立柱、北京城市圖書館18米高的自承重幕墻,再到迪拜哈利法塔的玻璃幕墻……這些國內外地標建筑中,都能看到金晶超白玻璃、節能玻璃的身影。
當玻璃不僅能遮風擋雨, 更能實現發電儲能;當百年博山窯火淬煉出的工業結晶,與綠色未來的發展愿景交相輝映——金晶用一個世紀的時間,書寫了一部中國民族工業的崛起史。而這,或許正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最佳注腳:以創新為魂,以綠色為脈,在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破浪前行。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金晶集團提供)
編輯/刁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