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山東特色農產品,章丘大蔥、煙臺蘋果等會映入你的腦海。然而,齊魯大地的農業傳奇遠不止于此——一批“隱形冠軍”正悄然改寫產業格局:它們或突破技術壁壘終結進口依賴,或重塑產業鏈提升國民餐桌品質。這些低調卻實力超群的農產品,成為山東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注腳。
臨朐鵝肝:法式名肴本土化
“法式鵝肝,不一定來自法國,也可能出自臨朐。”這可不是一句戲言。原產于法國的朗德鵝肝,以其質地細膩、口味鮮美著稱于世。近幾年,這道頂級美味,已漸入尋常百姓家。
在濰坊臨朐縣蔣峪鎮的養殖棚內,灰羽朗德鵝正啄食著特調的玉米,肥碩的身軀隨著悠揚的音樂微微擺動。這里,是朗德鵝生長的“理想家園”。
這些遠渡重洋的“法國移民”,已在臨朐安家落戶,形成了年出欄500萬只、鵝肝產量5000余噸的產業鏈——占據國內市場的70%,全球市場的20%,年產值80多億元。
朗德鵝是世界著名的鵝肝專用品種,其鵝肝質地鮮嫩,口感獨特,富含VA、VB及鐵、鋅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高。
為何這個“ 洋品種” 能在魯中山區安家落戶?這得益于臨朐得天獨厚的環境。臨朐地處沂山北麓,山水資源豐富,緯度、土壤與氣候條件跟法國朗德省高度相似。上世紀80年代末,臨朐從法國引入第一批朗德鵝。經過30多年的發展,如今臨朐已形成集育種、養殖、加工、銷售、研發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扎根于此的山東春冠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從事鵝肝生產和深加工的本土企業。2017年,面對市場結構調整,春冠食品成立了科研團隊,力求在深加工上有所突破。經過一年多的自主研發,“紅酒藍莓鵝肝”問世,并憑借其獨特的口感迅速占領市場。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春冠食品在當年實現營收翻倍。此后,“櫻桃鵝肝”“清酒鵝肝”等新品相繼問世。春冠食品的產值從2018年的約3000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近4億元。今年,春冠食品的“紅酒藍莓鵝肝”成功入選第四批“好品山東”品牌名單。
面對未來,山東春冠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麗君信心滿懷:“我們正與科研機構合作,培育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朗德鵝。一旦成功,鵝肝的整個產業鏈將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高青黑牛:國宴品質百姓享
“去日本吃雪花和牛?”你out了!在淄博高青,你就能邂逅世界頂級的雪花牛肉——高青黑牛肉。
高青黑牛肉以肉質細膩、柔嫩多汁聞名,其脂肪分布均勻、呈典型大理石花紋樣,且含鐵量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高,入口香而不膩,讓人不忍停箸。作為國內少有的雪花牛肉,高青黑牛肉無論從外觀、嫩度、香味、口感還是營養,均達到世界頂級牛肉水準。
它的卓越,早已贏得世界各地食客的認可。作為G20峰會、杭州峰會、青島上合峰會及人民大會堂國宴的定制食材,高青黑牛肉征服了各國政要的味蕾。普通百姓也有機會輕松品嘗——它已5年蟬聯盒馬鮮生肉類銷量冠軍。
高青黑牛的意義,遠不止于提供高端美食,更帶動國內肉牛產業的升級,扭轉了中國高檔牛肉依賴進口的局面。它是目前國內唯一通過省部級鑒定的高檔肉牛新品種,填補了國內優質肉牛品種資源的空白。2023年,高青黑牛成功入選第二批“好品山東”品牌名單。
牛好, 肉才好。高青地處北緯37°黃金緯度帶,依偎黃河,三面環水,光照充足,谷物營養豐富,為高端肉牛養殖奠定了基礎。這里的黑牛享有非同一般的“優渥生活”:吃的是專門定制的谷物飼料,喝的是啤酒,睡的是發酵軟床,聽的是輕音樂,還享受按摩服務,以及冬暖夏涼的舒適環境。經過800天以上的谷物飼養和28個月的精心培育,并輔以全程實時健康監測和肉質追溯系統,方能成就一身雪花肉。一頭頂級高青黑牛,身價可高達20萬元,堪稱“牛中貴族”。
日照:離“三文魚自由”不遠了
談及頂級食材, 除了鵝肝、和牛,還有一種來自海洋的美味——三文魚,同樣在國際美食界享有盛譽。三文魚以其細嫩鮮美的肉質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全球食客喜愛。
三文魚是大型鮭鱒魚類的統稱,亦稱大馬哈魚或鮭魚,主要分布于高緯度寒冷水域,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魚類。挪威、智利、英國位列全球三文魚出口國三甲。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對三文魚的年需求量超過25萬噸,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約30萬噸。
曾幾何時,海水養殖三文魚國產化被視為“天方夜譚”。上世紀80年代,大連、煙臺、青島等地在開放海域嘗試養殖三文魚,但都因夏季水溫過高而相繼宣告失敗。
黃海冷水團的發現,為改寫這一歷史提供了轉機。
地處黃海之濱的日照, 氣候宜人,海洋資源豐富。距海岸130海里處,有5000億立方米的黃海冷水團,夏季底層水溫在4.6℃—9.3℃,水質潔凈,透明度超過25米,突破了北方海域夏季溫度過高、冷水魚無法度夏的“瓶頸”,成為發展冷水魚養殖的首選之地。加上日照顯著的區位優勢、便利的海陸空交通、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完備的配套產業,為三文魚全產業鏈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日照的遠見布局始于10多年前。2014年,黃海冷水團三文魚養殖項目正式啟動。2018年5月,第一批大西洋鮭苗在嵐山海域投入網箱,并成功養殖。2021年,“深藍一號”網箱收魚3000余條,成活率達到80%,平均體重超4千克,品質達到歐盟出口標準。這不僅打破了國外對三文魚市場的長期壟斷,也標志著中國在全球開創了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先河。
與挪威等地出產的國外傳統三文魚相比,日照近海養殖的三文魚,具有成魚周期短、品質上乘、病害率低、人工與物流成本低的優勢。換言之,中國近海養殖的三文魚品質更好,經濟附加值更高。這是挪威專家實地考察后,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2024年5月24日,在日照嵐山區離岸10海里處,生長于“財金海上糧倉壹號”首座網箱的20萬尾三文魚進入收獲期,標志著中國三文魚近海養殖取得成功。該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量可突破6000噸,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全潛式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網箱集群。加工配套方面,投資10億元的三文魚產業科創基地項目正加速推進。該基地集技術研發、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日加工能力達2萬尾。
未來,山東將圍繞三文魚冷鏈物流、精深加工、飼料疫苗等環節,全力補鏈、延鏈、強鏈,致力于打造一條完整、高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三文魚全產業鏈。
中國,離實現“三文魚自由”的目標,無疑又邁出了堅實而重要的一大步。
編輯/ 刁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