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齊魯文脈源遠流長。無數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傳承與發展:八仙過海處的煙臺剪紙,是靈動翻飛的萬千天地;龍王廟里的漁民開洋、謝洋節,是面朝大海的敬畏期盼;東阿井井水滋養出的阿膠,是道道工序的溫暖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后,是山東厚重的文化底蘊,這些蘊含著先民智慧的技藝、習俗,成為山東歷史文化的具象體現。而“好客山東”,則讓山東連綿兩千多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鮮活的現實載體。
美食技藝 回味悠長
在關于綠皮火車的記憶里, 德州扒雞的味道始終縈繞不去。這份美味,或與遠行為伴,或與返鄉相聯。每當客人來到山東,德州扒雞總會成為餐桌上的必嘗美味。
拿起筷子撕下一片雞肉放進口中,香濃的味道瞬間充盈口腔。雞肉軟爛脫骨,絲絲紋理在舌尖緩緩化開。輕輕一抿,獨特的鹵香在口中肆意彌漫,就像沒有經過味蕾,直接沁入食客心里。雞皮嫩滑,雞肉香糯, 口感層次鮮明, 回味無窮。
德州扒雞,又稱五香脫骨扒雞,據傳始創于清代,被譽為“天下第一雞”,曾是山東進貢朝廷的貢品。如今,這道曾經的“御膳”良品,成為“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的金字招牌,被擺放在各大商超,是饋贈遠方來客的佳選。
與德州扒雞一樣遠近聞名的,還有東阿阿膠。
阿膠,原產于山東,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記載,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補血圣藥”“滋補國寶”。東阿阿膠制作技藝極為講究,包括整皮、化皮、熬汁等五十多道工序,于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阿膠已經成為山東人的禮尚佳品。一份阿膠,或許算不上“高大上” , 卻承載著最誠摯的健康祝愿。
為了讓各地游客能更方便直接地感受到東阿阿膠的歷史與制作過程,中華老字號“東阿阿膠”打造了集工業旅游和養生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阿膠世界”體驗工廠,包括中國阿膠博物館、國際良種驢繁育中心和毛驢博物館等,游客在這里可以近距離了解毛驢文化,親身體驗東阿阿膠的制作工藝。
一種種美食制作技藝,制出一份份舌尖驚喜。美食里,或濃、或淡、或甜、或咸,都帶著這方水土的熱忱與好客。希望這片土地的每一份獨特風味,都成為遠方來客踏足此地的溫暖記憶。
山東好藝 等你來看
幾乎每一位在外的齊魯游子,都有過當眾演唱《好漢歌》的經歷。
一部《水滸傳》成就了梁山好漢的經典形象。不管熒幕上,還是小說中,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總為人們津津樂道。小說之外,梁山武術亦是山東的文化瑰寶。
梁山是中華武術四大發祥地之一,與少林、武當、峨眉齊名。這里的人們崇尚武術,豪爽、聰明、仗義,民風淳樸直爽。梅花拳剛柔并濟、動靜結合,洪拳剛勁有力、步穩勢烈,少林拳樸實無華、快速多變……各類拳種在這里交流互鑒、融合發展,在武術界獨樹一幟。
心情煩悶時, 來梁山看武術愛好者打一套虎虎生風的拳,令人頓感精神一振,壞情緒都被涌起的剛毅之氣沖散,頗有撥開云霧見天日的感覺。
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絕技可不只限于武術。近年來,隨著淄博燒烤走紅網絡,不少當地特色產品成為“香餑餑”,其中就有被人津津樂道的鼻煙壺。
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壺。明末清初,鼻煙壺的制作技藝就已趨精美細致,到清朝中期更是盛極一時,鼻煙壺品類繁多。如今,鼻煙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魯派內畫的現實載體,再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藝術家作畫時, 用特制的筆,伸入口小如豆的壺內反向作畫,手工繪制出細致入微的風景或人物,格調典雅、筆觸精妙,“方寸之間繪大千世界”,可謂是藝術與技藝的雙重體現。《梁山一百單八將》《清明上河圖》等作品若用放大鏡細看,只見其中水路縱橫、人物神態各異,令人嘆為觀止。
為了滿足游客的購買需求,當地組織了一批藝術家,趕工創作內畫鼻煙壺。不同價位、不同風格的鼻煙壺在各大熱門景區任游客選購,是極好的伴手禮。
山東盛會 歡迎體驗
要說山東最有影響力的文化符號,儒家文化是怎么都繞不開的。
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壽堂,用以祭祀孔子,祭孔儀式自此開始。1986年,經過曲阜市文化部門整理挖掘,祭孔大典正式恢復。現今,它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盛會。
祭孔大典上,學子身著禮服,排列整齊,誦讀《論語》。一聲聲“子曰”中,透出威嚴與莊重。大成門前,祭典隊伍肅立,禮官敲擊鐘鼓,以示天、地、人三和,隨后大成門敞開。大成殿前,祭典隊伍在優美、莊嚴的舞蹈伴隨下,向孔子行初獻、亞獻、終獻三獻禮。祝讀官誦讀祭文,最后整個祭祀活動在《咸和》之樂與優美的舞蹈中落下帷幕。
游客觀看祭孔大典后,還可以參觀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區,親身感受儒風古韻,欣賞孔廟里久遠、龐大、精美的廟宇建筑,領會孔家的家訓家規。一次曲阜行,便將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收納腹中。
與千年前的歷史相關聯的,還有田橫祭海節。
據史書記載,秦末漢初,韓信帶兵攻打齊國,齊相田橫率領五百將士退到現今位于青島市即墨東部海域的一座海島。劉邦稱帝后,田橫不降,于赴洛陽途中自刎,島上五百名將士聞訊亦自刎。這座海島因此得名田橫島,田橫祭海的習俗也由此而來。發展到今天,田橫祭海節已經成為當地特色的民俗活動。
田橫祭海節舉辦期間,周邊村莊的漁民聚集在祭海廣場,擺放北方傳統漁家祭品,期盼漁業豐收,場面宏大,熱鬧非凡。過去,田橫祭海節主要是漁民的節日,如今,經過當地政府的引導、策劃,這個古老的節日已經發展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知名的民俗節慶品牌,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慕名而來。2008年,田橫祭海節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榮膺首屆“節慶中華獎”最佳公眾參與獎。
齊魯大地的非遺故事,從來不止于眼前的精彩。這里每一縷手藝的溫度,每一段傳承的脈絡,都在時光里靜靜流淌,等待與每一個遠方的你相遇。
編輯/孫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