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精準作業是指根據學生的學習速度、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按照分層和個性化的原則匹配與學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作業。精準作業主要指向分層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可以按知識難易程度、作業量大小、完成作業時間的長短、作業形式等因素進行設計。
探索以信息技術賦能作業設計和批改,提升作業的精準化水平,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在減負增效方面,尊重學生學習規律,基于學生學情分析精準匹配作業內容,避免題海戰術以及無效練習,使每個學生在規定的作業時間內實現適合的、充分的練習;在因材施教方面,綜合匹配題目涉及的知識點、難度、數量、能力等屬性,根據知識圖譜以及學生學情,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精準匹配適合其學習特點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其潛能。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研究目標確定為:依托信息技術賦能作業設計與批改,初步形成教師設計與智能推薦相結合的精準作業布置模式,實現作業分層設計、個性化設計和多樣式彈性設計,同時利用智慧作業系統輔助批改作業,切實促進減負提質,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
1.數據診斷,因材施教
建設智慧作業系統,針對線上作業,系統自動采集和分析,實現作業各要素可視化;針對線下作業,通過教師網閱、手閱、無感知拍攝,以及學生拍照上傳等方式,實現日常練習與考試等不同場景的數據采集。
智慧作業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錯題自動推薦同類題,在錯題再練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實現知識點的針對性鞏固和問題解決能力的針對性提升,解決學生重復無效做題的問題。
例如,高三復習備考智學系統能夠基于學生學情,為教師提供學情診斷報告,幫助教師把握一輪復習重點,同時,推薦一輪復習專題的練習資源,包含高中薄弱知識點診斷清單及對應訓練資源、高考考點分析等;基于一輪復習的數據,分析班級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為教師提供班級學情診斷報告、班級共性薄弱知識點清單,助力教師準確識別班級薄弱知識模塊,同時,為學生提供薄弱知識點的專題探究及拔高訓練資源;依據高考命題熱點及命題趨勢為師生提供精品資源,幫助學生高效備考。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今日推薦”App則可提供本地化資源制作、資源管理以及優質資源沉淀服務,通過高速掃描閱卷、在線評測等功能收集數據,進而為學生提供試題解析和精準化學習指導服務,最大程度實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
2.技術賦能,作業分層
運用作業可視化技術路徑,可以為教師設計作業提供思維工具和有效的操作路徑,包括作業目標設計表、作業屬性分析表、作業質量與評價問題鏈等,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
例如,學校高中地理作業設計以課標、學情和生活為基準,依托信息化平臺,搭建可查、可測的SOL0分層差異作業,滿足了不同個體的需求,兼顧了學科基礎夯實與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師從智學資源系統精選習題,根據學情和學生課堂SOL0思維層次水平設定習題的難易程度、題型等,合理設置難易比例,輔助精準教學。在“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專題下進行多點結構、關聯結構、抽象拓展結構三個層級的作業設計,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將實驗班學生劃分為A(拓展組)、B(提升組)、C(基礎組)三個組,依托“班級小管家\"App完成相應的線上分組作業布置。借助信息技術、大數據等手段對學生參與實驗前后相關地理知識的測驗成績、思維層次的差異性等評價指標進行動態分析,及時掌握學生學情的階段性、實質性變化,在行動中精準匹配S0L0分類理論層級,不斷優化指導策略,完善作業方案,助力學生發展,讓拔尖創新人才挖掘潛能、開啟智慧,讓潛質生夯實基礎、樹立信心。學生在解決作業問題后,體驗成功的喜悅,并提高學習興趣,逐步提升思維層次,實現能力提升和素養發展。
3.智能批改,減負增效
鑒于紙筆作業在日常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學校聯合科大訊飛等,對紙質作業采集技術、知識圖譜技術下的個性化學習等核心技術進行重點攻關,保留師生批閱和書寫紙質作業的習慣,通過系統智能識別、切割,基于0CR(光學字符識別)等智能技術,實現無感知邊批邊采學生作業。教師從題庫中選擇作業,學生完成后將作業拍照上傳到系統,通過系統自動批改評分、精細化反饋和薄弱點分析,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指導。
同時,充分利用A技術探索解決教師工作量大、評價標準不統一、學生習作水平參差不齊、學生評改落實不到位等難題。
例如,語文習作教學中,“習作評改”是關鍵環節,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初中語文的習作教學中,AI評改技術的運用為習作評改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初中語文教研組加入了IN課堂K12中文寫作智能教學與測評系統的實驗,真正實現了數智賦能提質增效。平臺自動生成寫作材料,評價點可以采用通用標準,也可以自由調節,教師根據自己的要求設置評價點,生成個性化評價。學生將習作拍照上傳后,一秒鐘即可得到評改結果。AI所給出的評價除總得分外,還從內容維度、表達維度和發展維度3個方面的13個角度進行評分,評分點細致且一目了然。此外,AI結合文章的總體內容在寫作思考和提升建議兩方面給出了具體建議,精準地點出了文章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方便了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一步修改習作,真正做到了智慧賦能減負提質。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依托信息技術實現精準作業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CHDB22299)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