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及人工智能時代,數字化賦能教師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通過數字化手段,教師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和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數字技術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下面,以初中地理七年級教學實踐為例,闡述數字技術賦能教學的具體做法。
在教學模式方面,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提高教學效果。在備課階段,筆者積極嘗試利用H5融媒體技術制作動畫作為情境引入,并設計互動問題,引導學生在預習時積極思考,為上課作好準備。上課階段,通過混合式教學,將線上資源與線下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利用平板電腦進行協作學習,共同探索地理知識,提升學習的主動性。課后,借助數字化平臺布置視頻制作等作業,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地理素養。
在教育資源數字化方面,實現了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和高效利用。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地圖、GIS系統提升學生的空間認知能力,通過三維地理信息技術模擬地理環境,利用VR技術創設情景等方式實現數字化教學。筆者曾嘗試制作H5融媒體課件,不僅包含豐富的圖文、視頻、動畫資源,還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上,筆者鼓勵學生利用平板電腦隨時訪問這些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拓展學習;課后,使用H5融媒體課件的平臺功能,方便學生上傳作業和查看反饋。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和分析課前調查結果,以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難點。上課時,通過平板電腦及信息化軟件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后,利用信息化平臺快速查看和點評學生作業,提高教學效率,實現及時反饋和指導。
在教育評價方面,借助數字化的評價系統,教師能夠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面評價。例如,筆者曾利用暢言平臺開展相應的探索。上課時,利用平板電腦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點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和小組活動。課后,選擇優秀作品進行共享展示,不僅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和借鑒,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需要注意的是,數字化環境也對學生的自律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日常的數字化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防止他們因智能設備的干擾而偏離學習軌道,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并亟待解決的問題。這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技術上尋求突破,更要從教育引導上下功夫,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確保他們在上學期間能夠專注于學習,充分利用數字化設備的優勢提升學習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