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區熊兒寨中心小學坐落于燕山南麓,是一所山區小規模學校。學校依托紅色地域資源,打造“山水育夢”黨建品牌,構建“黨建引領—文化筑基—實踐育人”本土化育人體系,以“紅色引擎”激活山村教育新生態,探索鄉村小規模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路徑。
“山水育夢”以“山之穩重大氣、水之長遠靈動”為精神根基,形成“筑夢—追夢—圓夢”全鏈條育人生態,使“山水”從自然意象升維為育人哲學。
構建“1+3+X”立體育人體系,以系統方案靶向破解成長困境
學校構建“‘1’核引領、‘3’線突破、‘X’維拓展”閉環育人模型,靶向破解山區學生成長困境。
1.“1”核:以“四維陣地”筑牢信仰根基
依托學校周邊“紅谷·冀東抗日根據地”紅色教育資源,打造“四維陣地”:在革命舊址開展“青山黨課”沉浸式教學;在“綠水思辨營”通過辯論深化價值認知;在“山水誓言臺”舉行成長宣誓儀式;在“紅色基地”開展實踐教學。利用“四維陣地”塑造“育人先鋒”教師團隊和“七彩陽光少年”典型榜樣。
2.“3”線:精準設計成長路徑
“健康綠”行動:運動處方提升身體素質。與北京教育學院、平谷區中醫醫院聯動,構建“健體—矯治—養生”三級體系;開發校園“微馬”、山地定向越野等特色運動,引入運動統感調理、中醫經絡療法等專業干預,創編節氣養生操;家校協同實施“每日1小時常訓+三餐營養調配”計劃,確保學生體測優良率穩步提升。
“氣象藍”行動:科技賦能科學精神培育。依托平谷氣象臺打造“氣象先鋒校園”,構建“觀測—實驗—研學”科技教育生態鏈。學生在中草藥基地通過監測氣象數據優化套種方案,開展有機肥生態循環實驗。氣象探究項目“天氣情況對家鄉特產的影響”在北京學生科技節中獲得三等獎。
“童心彩”行動:閱讀生態潤澤美麗心靈。與平谷區圖書館共建“讀詩書—讀山水—讀遠方”閱讀模式,“青山紅課”親子共讀培養批判性思維,“成長護照”記錄成長印跡,使閱讀從知識獲取升級為心靈滋養。
3.“X”維:形成家校社協同的自主發展生態
學校設立“金水滴獎”“青山勛章”,引領學生自主組建研究團隊;設立“護山先鋒崗”“小小紅色宣講員”等社會實踐崗位,促使實踐成果轉化為服務家鄉的實際效能,確立“自主創建—成果賦能—反哺社會”的進階機制,形成“教育—實踐—反哺”良性循環。
建立“五維”引領長效機制,激活山村教育內生動力
黨組織引領育人方向,整合社會資源,鍛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鑄魂—聚能—固本—礪行—成器”“五維”引領長效機制,營造“天然氧吧、人文養吧、精神療吧”教育生態。

“五維”引領長效機制示意圖
在這種“小而有機制、小而有資源、小而有質量”的治理模式下,學生實現了成長蛻變——身體素質顯著增強,氣象研究再獲新獎,心理陽光、積極向上……學校也從“薄弱校”逐漸轉型為“特色校”。這場發生在燕山腳下的教育革新證明:當黨建引領深度融合鄉土文化育人資源,小規模學校亦可成為孕育夢想的沃土。“山水育夢”的實踐,不僅讓山區兒童在自然滋養中厚植家國情懷、淬煉科學精神,也展示了鄉村教育“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強”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