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E5是一款小巧輕盈的無反數碼相機,機身僅重 445g,搭載背照式結構4020萬像素“X-Trans? CMOS 5 HR”傳感器和“X-Processor 5”高速圖像處理器。五軸IBIS(圖像穩定系統)防抖的加入,成就 X-E5 輕盈便攜的性能,能夠輕松駕馭各類嚴苛拍攝場景。

這次拍攝使用到的器材是富士X-E5,這款相機可以說是可換鏡頭版富士 X100VI。旁軸風格的機身設計強化水平與垂直線條的簡潔, 顏值拉滿。輕巧的機身結合同期發布的新鏡頭XF23mmF2.8 R WR,富士真正做到了口袋機 ,掛在脖子上或揣包里一整天都不會累。看到瞬間畫面可以立刻舉起來抓拍,單手操作毫無壓力。比如蹲下來拍貓或者舉高俯拍人群時,基本不會有負重感。 對比我自己常用的 X-T 系列加大鏡頭,出門總會覺得有點吃力,現在 X-E5 搭配XF23mmF2.8 RWR可以直接塞入口袋,真正實現看到就拍。
在這次的功能更新中,我最喜歡的是全新設計的膠片模擬撥盤,讓膠片模擬切換變得更方便。7種常用模式也覆蓋了大部分場景,3種自定義配方可以讓攝影師快速調用專屬配方,創作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
這次使用富士X-E5分別拍攝了室內室外兩組人像作品,當天光線并不是很好,特別是室內的光線可以說是暗光/背光環境了,但是X-E5在這樣的環境中表現依然非常優秀,不僅細節保留很完整,畫面色彩的過渡也非常細膩。
室內拍攝選擇了一個大窗戶作為拍攝場景,以窗戶外的自然光線作為主光源,室內沒有單獨進行補光。把色調曲線高光/陰影設置成-2/-2,動態范圍設置為DR400,這樣能最大程度保留高光和陰影的細節,背光場景的窗外高光與模特暗部皮膚過渡也更自然。



拍攝這種藍紫色為主的場景時,我習慣把白平衡往藍綠色偏移一些,比如 B+3、R-2。陰天顯色度不高,可以把色彩設置在+1,這樣拍攝出的原片色彩就會比較濃郁。在花叢中拍攝時,還可以通過前景虛化花瓣實現天然柔焦效果,不僅豐富了照片層次,還營造出朦朧柔美的氛圍感。
這是一款小型化輕便的鏡頭,總長度僅 23mm,重量約90g, 不僅適配4020萬像素“X-TransCMOS 5 HR”傳感器高分辨率性能,還通過采用富士膠片最新的鏡片加工技術,使鏡頭造型更纖薄,并將外部和結構部件減至最小,成就媲美類似“餅干”鏡頭的超便攜尺寸。這款鏡頭功能多樣,僅憑一枚鏡頭即可應對標準、廣角、特寫等多種攝影類型,同時具備出色的操作性和耐用性,在抓拍、旅行、人像、風景攝影和靜物攝影等各種場合都能輕松提供高圖像質量的攝影體驗。

膠片模擬的應用是一個“預判—選擇—微調”的過程。它要求攝影師不僅熟悉工具的特性,更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畫面,并基于現場的光線色彩環境,通過精準的機內設置進行協同調整,最終高效地直出符合預期的、具有膠片質感的獨特影像。這本身就是富士相機最具魅力的創作樂趣之一。
1深入理解每種膠片模擬的特性
掌握每種膠片模擬的特點是基礎。比如說從色彩傾向來看,CC對藍色的演繹非常獨特,呈現出一種偏青、柔和且富有格調的藍調;NC的綠色則帶有經典的“富士膠片綠”特質,這種綠色后期雖可模仿,但NC直出的效率與味道難以替代。從影調與對比度來看,不同膠片模擬的對比度、高光/陰影表現差異顯著。如 Velvia 飽和度高、對比強烈;ASTIA則更柔和、平衡;ETERNA影院則是低飽和度,適合拍攝電影感風格的安靜人像。從顆粒感與質感來看,部分模擬(如 ACROS)自帶顆粒感,影響畫面整體質感。
2場景色彩構成分析
拍攝環境中的主色調、色彩搭配關系會極大地影響膠片模擬的最終效果。如果場景中有大面積的、與某種膠片模擬“招牌色彩”相呼應的元素(如CC擅長表現的藍色天空/物體或 NC 擅長的綠色植物/復古場景),選擇該膠片模擬往往事半功倍,能強化色彩的表現力和統一感。
3光線條件的適配與微調
選擇膠片模擬前,要進行光比判斷。光比較大的場景,如果選擇了像 NC 這些本身對比度就高的膠片模擬,為了避免暗部死黑或高光過曝丟失細節,達到更好的直出效果,建議在機內設置中預先降低對比度,比如陰影高光分別設置在-2/-2。反之,在柔和光線下使用低對比模擬,則可能無需大幅調整。此外,還要關注光線氛圍。在暖調光線(如黃昏)下,NC 能強化其復古溫暖的特性;而在冷調光線(如陰天)下,CC更能表達出清冷寧靜的氛圍。

Q:什么契機讓您開始對攝影感興趣?
A:我是標準的工科生,攝影是讀大學時的愛好。我喜歡帶著相機穿梭在學校的各個角落里,捕捉到了很多校園里的光影與青春,那些作品也幸運地被學校官微多次選用。漸漸地,開始有校友聯系我約拍,不過那時攝影于我而言,純粹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從來沒想過它會成為未來的職業。
畢業之后,我按部就班進入互聯網行業,成為一名UI設計師,開始了日復一日朝九晚六的生活,每個星期最期盼的就是休假能拿起相機去拍照。終于,內心的聲音越來越清晰,我遞交了辭職信決定追隨這份熱愛,成為一名全職攝影師。如今回看這段經歷,確實帶著幾分“孤勇”的色彩,但也非常感謝當初那個敢于追夢的自己。比起一份穩定工資帶來的安全感,內心那份始終如一的熱愛才是最終的選擇。
全職攝影后我拍了很多素人,其中有不少都很抗拒自己的某些角度或者是特定的狀態,我告訴她們不要在拍攝前限制自己的可能性,拍攝中鼓勵她們嘗試自己不同的角度和狀態,很多女孩在看到成片后會驚訝于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我想這就是拍攝記錄的意義,不僅是讓瞬間成為永恒,更是讓被拍攝者發現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讓女孩們變得更自信。
Q:何時與富士相機結緣?
A:我的富士之旅始于 NC 膠片模擬發布之際。當時有幸試用了朋友的富士X100V,立刻就被種草了。一方面是富士相機標志性的復古設計;另一方面,是 NC膠片模擬帶來的驚喜。作為數碼相機,它能直接呈現出接近傳統膠片質感和色彩深度的畫面,這讓我感到非常震撼。這種所見即所得的直出魅力,加上朋友的推薦,我很快購入了可換鏡頭的富士 X-T4,搭配經典的XF35mm F1.4 R鏡頭。如今,富士相機幾乎成為街頭巷尾的“標配”,也印證了富士確實成功地將膠片攝影的靈魂與數碼影像的便捷完美融合,并且引領了一種獨特的影像審美潮流。
Q:您如何形容自己的攝影風格?有沒有想要嘗試的新風格?
A:我的攝影風格可以說是以“青春感”和“日系氛圍”為基調,核心聚焦于捕捉少女們自然流露的美好瞬間與情感。我希望通過鏡頭去記錄那些純粹、靈動、充滿生命力的狀態。不過,風格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拍攝經驗的積累和人生閱歷的增長,我的審美視野也在拓寬,近期也開始有意識地嘗試更具韻味和深度的“新中式”風格。這不僅是個人創作上的探索,也源于一個有趣的契機:曾經鏡頭里那些青澀的小女孩們長大了。能有機會再次拍攝她們,用鏡頭詮釋她們身上逐漸顯現的溫婉、典雅或更具力量感的東方成熟之美,這種創作連接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奇妙且珍貴的體驗。
Q:選擇富士 X-E5 和 XF23mmF2.8 RWR進行人像攝影的考慮是什么?相比于其他器材,它們在表現力上有哪些優勢?
A:選擇 X-E5 和 XF23mmF2.8 RWR 的組合,核心考量在于輕便性與“環境敘事感”的平衡。23mm 的焦距(等效35mm)提供了比標準人像鏡頭更廣闊的視角。它允許我將人物更自然地融入環境之中,環境不再是模糊的背景板,而是成為講述故事、烘托氛圍、塑造人物氣質的重要元素。
這種環境人像的手法,能賦予照片更強的現場感和敘事深度。
X-E5 本身就是緊湊型機身, 搭配XF23mmF2.8 RWR這支小巧輕質的鏡頭,整套系統的重量控制得極其出色,幾乎感覺不到負擔。這種極致的輕便性極大地解放了拍攝時的束縛,讓我能更靈活地移動、尋找角度,也更便于進行長時間的街頭隨拍或旅拍,保持長久的創作熱情。尤其對于偏好自然、動態捕捉的拍攝方式,輕便意味著更少的干擾和更高的機動性。
Q:富士X-E5配備了20種“膠片模擬”模式,最喜歡使用的是哪一種?
A:在眾多膠片模擬中,NC 依然是我的主力選擇,它獨特的高對比、略帶褪色感的膠片韻味,與我偏好的復古膠片感的風格很契合。同時,ASTIA 和 CC 也是我經常使用的膠片模擬,前者適合表現細膩柔美的膚色和氛圍,后者則擁有標志性的色彩個性。
Q:怎樣看待“人像攝影最關鍵的是模特”這種觀點?您提到人像攝影的意義在于讓被拍攝者發現自己的更多可能性,拍攝時如何引導他們?
A:我理解這種說法,模特本身的特質和狀態確實至關重要。但如果完全依賴模特的天賦或表現力,就會把攝影師的創造性工作簡化了。
攝影師是“發現者”和“塑造者”。很多普通人面對鏡頭會緊張或不自知,我們的價值,就在于用專業眼光捕捉到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動人瞬間,可能是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放松狀態下的獨特氣質。

我一般會先詢問她們平時的拍攝習慣,一般習慣自己活潑的狀態還是安靜的狀態,喜歡笑還是不笑等。其實在回答你的某一個問題時,她就會不經意開始聊一些個人審美和拍攝習慣,從而進一步展開攝影師和被拍攝者的對話。這個過程是要了解她的性格、喜好甚至小顧慮。拍攝時也可以輔助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一旦被拍攝者放松下來,狀態自然就來了。拍攝中我會用情境和互動代替指令,讓被拍攝者有事情做,別讓她干站著。比如,新中式場景下我可能會讓她們輕輕摸著窗戶,感覺一下木頭的紋理;拍攝日常風格時,我可能會說:“風吹過來時,自然地撩一下頭發,然后看向街角那家咖啡店……”讓對方做一些具體的事情才不會尷尬僵硬。
Q:如何提高審美力?
A:提升審美力沒有捷徑,核心在于持續的“看、拍、比、想”。首先,大量欣賞經典作品,堅持觀看高質量攝影、繪畫、電影作品,這不只是瀏覽,更要深究:這張圖哪里打動我?色彩、光影還是情緒?如果我來拍會怎么做?其次,拿起相機拍,把想法付諸實踐。刻意給自己設限也很有效,比如這周只拍光影或只用一支定焦鏡頭。然后,學會“比”:建立自己的靈感庫,按主題或色彩分類收藏佳作,更要勇敢拿自己的作品和喜歡的參考進行對比,從而不斷進步。最后,關鍵在“想”:今天拍的比之前的好在哪兒?下次如何突破?讓這個過程變成習慣,審美力自然扎根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