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連山的冰川和雪山融水匯聚形成了黨河,黨河又在干旱荒蕪的戈壁上孕育了敦煌。
黨河是敦煌的母親河,全長390千米。它是疏勒河的第一大支流。黨河源出祁連山冰川群,自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鹽池灣鄉西北流向黨河口,由此折向東北,在敦煌市區以北 50千米處的土窯墩匯入疏勒河。
敦煌郡城最早由西漢匈奴將軍趙破奴建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唐代沙州城也在同一位置。宋代景祐(1036年)之后,沙州被西夏占領,文獻記載很少。
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設罕東左衛于沙州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黨河水猛漲,沙州衛城被黨河水侵蝕,東墻倒塌,朝廷命汪漋負責在黨河東岸另筑衛城。由西漢敦煌郡沿用至明代罕東左衛的敦煌古城在黨河西岸,清代雍正年間新筑的衛城在黨河東岸,新舊兩城隔河相望。現在的敦煌市區是在清代的敦煌縣城址上發展起來的。
冰雪覆蓋的祁連山脈
圖中上方是祁連山脈,下方是走廊北山,兩條山系夾峙的中間地帶是地勢相對平緩的戈壁,這就是東起武威、西達敦煌的河西走廊。
黨河源頭由祁連山脈疏勒南山南坡的巴音澤爾肯烏勒的克騰河,以及黨河南山北坡的崩坤達坂大水河匯流而成。水源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為主,山地降水為輔。黨河流域內共分布冰川341條。

敦煌 170余千米,在《中國冰川編目》中命名為老虎溝12號冰川。它是祁連山最大的山谷冰川,由兩條冰川匯合而成。它也是亞洲距鐵路、機場和公路最近的冰川。自溝底坡度平緩,壯闊的冰地美景,險峻的刀刃角峰以及易于接近和攀登的天然地形吸引了無數冰川愛好者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