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5mm攝影的發展史上,徠卡無疑是一位開創者。1925年,徠卡 I 型相機的誕生不僅掀起了攝影工業的革命浪潮,也奠定了 35mm 這一畫幅在專業攝影領域的長期地位。諷刺的是,盡管“徠卡膠片”這一術語長期存在,但徠卡公司卻從未真正制造屬于自己的膠片。攝影師們使用的是柯達、愛克發、佩魯茨等公司提供的35mm膠卷,徠卡僅作為載體,將這些膠片發揮到極致。
這一次,徠卡以Monopan 50的形式,向攝影歷史上那個尚未書寫的空白交出了答卷。這是徠卡官方首度發布自有品牌的 35mm 黑白膠片,也是向其百年光影歷程致敬的重要標志。
Monopan50,這個名字中“Mono”意味著單色,也呼應了徠卡自 2012 年起推出的 Monochrom 系列數碼相機;“50”則代表其 ISO感光度。低感光度意味著更細膩的顆粒表現和更高的成像質量——徠卡給出的分辨率數據是驚人的每毫米280線對,搭配“非凡的色調范圍”,顯然,這是一卷以“精致”作為核心訴求的膠片。

Monopan50最大的技術亮點,是其增強的光譜靈敏度——可感知高達780納米波長的紅外線區域。這一特性讓這卷黑白膠片兼具紅外攝影的潛力,為創作者提供更廣闊的表現空間,也使其與徠卡現有的彩色濾光片系統完美契合。無論是想追求傳統黑白的微妙過渡,還是紅外風格的超現實風貌,Monopan 50都能給予足夠的支撐。
不過,這種低ISO膠片對使用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攝影師需要在光照充足的場景中拍攝,或者搭配F1.0、F1.2等超大光圈鏡頭使用,比如徠卡聞名遐邇的 Noctilux 系列,才能真正發揮出其細節優勢。
盡管徠卡在宣傳中將 Monopan 50定義為“首款真正的徠卡35mm膠片”,但有業內人士對這款膠片的來源提出了質疑。徠卡并未透露具體的制造方,這在膠片產品中并不常見。DPReview指出,這款膠片可能是Adox HR-50的重新包裝版本,而Bamp;H則已將 HR-50標注為停產產品。

這一信息值得玩味。是徠卡選擇了重新包裝的方式來控制品質與品牌一致性,還是出于實際產能與技術考慮,仍然將生產外包視為最佳選擇?雖然這種方式并不鮮見(許多“復活”的膠片品牌采用同樣策略),但對于追求原生工藝的膠片愛好者而言,這一背景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接受度。不過換個角度看,如果徠卡能通過嚴格的品控標準將傳統膠片重新打造,并融合自身光學系統的優勢,結果也未嘗不可令人期待。
為了強化這款產品的紀念性,徠卡為Monopan 50設計了四款不同的復古包裝盒,致敬20世紀初期35mm攝影的先鋒視覺風格。這種充滿懷舊氣息的美學設計,不僅傳遞了情緒,也強化了其收藏屬性——它不僅是一卷膠片,更是一種影像文化的載體。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Monopan 50的發布日期選在了2025年8月21日,幾乎與徠卡I首發的時間節點同步,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紀念行為。這一天,不僅是新品上架的時間,更可能是徠卡想為其百年影像歷程打上的新注腳。

Monopan 50的發布,恰逢膠片攝影全球復興的浪潮。年輕一代攝影師正在重新發現模擬影像的魅力,而膠片也成為社交平臺中區別于數碼攝影的重要風格語言。徠卡此時推出自有膠片,不僅是對百年歷史的回望,也是在重新定義其在未來影像文化中的角色。
作為高端相機制造商,徠卡在數碼時代雖然仍保持品牌熱度,但面對更多新世代用戶的喜好轉向,“回到膠片”不僅是順應潮流,也是一種品牌文化延展的必然選擇。透過 Monopan 50,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款產品的發布,更是徠卡對自身歷史的回溯、對未來攝影體驗的再一次思考。
百年徠卡,首次擁“片”。Monopan50不僅是一卷膠片,更是對光影傳承的回應與告白。在數碼浪潮滔滔不絕的今天,徠卡用這一膠片之作,向世界發出一個堅定信號:傳統并未終結,膠片仍有生命,而它的未來,可以被重新定義。據稱:國內8月21日發售,售價105元,你會為徠卡情懷買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