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數字高速迭代、圖像即流量的大潮中,膠片攝影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新生。2025年,膠片攝影的經久情懷與審美訴求,帶來了幾十年來從未掀起過的熱烈關注。經典品牌與新玩家、黑白與彩卷、老機與新機,交織成膠片復興廣闊的畫面。
今年正值徠卡誕生100周年。作為 35mm底片之父,徠卡在 1925年首開先河,定義了現代攝影的語言。為此,徠卡于今年6月推出首款自有品牌 35mm 黑白膠卷 Monopan 50。這款ISO 50的超低感光黑白片,解析力高達每毫米280線對、超全色感光性能延伸至780nm,是向經典與技術極致致敬的一曲詩篇。雖然有分析指出其配方與Adox HR-50一致,可能是代工貼牌,但這絲毫不妨礙其象征意義:膠片,在百年之后依舊值得被制造和拍攝。
另一幕在國內,上海國際攝影器材和數碼影像展覽會上,一幕讓無數人感慨的畫面:年輕人排起長龍,爭相購入樂凱C200彩色膠卷。自2012年停產、被許多人作為童年與青春的記憶載體之后,樂凱耗時18個月聯合高校實現關鍵材料國產化,攻克納米涂層與環保顯影技術,終于讓 C200回來了。延續經典紅盒白標,不僅是情懷復刻,110多種材料全部實現國產,更是技術躍遷。
復古不僅是情懷,更是技術更新的驅動。今年,英國 Ilford(Harman Technology)推出多款新品:Phoenix 與 Phoenix II 彩負膠卷、Red125 紅景片(紅色濾鏡×色彩反轉)及全新黑白片 Kentmere Pan 200,覆蓋多樣視覺需求。其中,Kentmere Pan 200 作為新發行的黑白膠片,支持 135格式與120格式,是市場對經典黑白質感強勁反饋的回應。
膠片市場少有的“盛況”之一,是三款新機的發布:賓得17,Pentax 時隔幾十年再出新機,主打35mm半格設計(24×17mm),每卷可拍72 張,機身融入現代與復古元素,具備半自動與程控曝光、區域對焦與傳統卷片感,適合年輕用戶入門與創意實踐;祿來 35AF :繼承 Rollei 的機械美學與自動對焦的便捷,此機體現老品牌擁抱現代趨勢的勇氣;柯達 Super 8:經典電影膠片格式重返大眾視野,喚醒“動人膠片”視覺體驗的懷念。
幾十年來,膠片攝影一直被認為只是小眾懷舊愛好。然而,從 Pentax 17的熱售到 LeicaMonopan 50的新品發布,再到樂凱現場年輕人的熱烈搶購,市場顯現出空前活力。這股復興不是一時懷舊,而是一種對慢節奏視覺表達與質感探索的再出發。
這歸功于幾個因素:審美回歸,年輕人對“顆粒感”“色彩偏移”等膠片特性產生審美認同,替代數字冷感的共振;可獲得性提升,新膠卷與新機的上市,讓入門成本下降,操作可得性增強;文化傳播,社交媒體流量助燃,年輕群體看到自己以外的同伴參與,情緒不斷被點燃。
這一年,膠片攝影成了跨時代的共鳴。徠卡、樂凱、Harman等品牌,以技術與情懷的交織,為膠片時代譜寫續章;Pentax 17、Rollei35AF、Kodak Super 8,新機扛起格式重生的序曲。這股復興不僅是懷舊,更是美學與儀式感的回歸。
我們向所有愿意花時間、用心拍攝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