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人才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放眼全球,產業格局加速重構,國際化經營已成為大型國企邁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針對部分企業出現的“三個脫節”情況一一戰略需求與人才供給脫節、國內經驗與國際場景脫節、短期外派與長效培養脫節。因此,構建面向未來的國際人才孵化機制,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實際行動,也是新時代賦予國有企業的重大課題。
新時代的國際人才孵化,亟須超越傳統培訓思維,轉向系統化、生態化的培育模式。關鍵在于打造一個識別精準、流動有序、歷練扎實的閉環體系,讓人才在全球熔爐中淬煉能力,于多元文化間融通智慧,最終成長為支撐企業征戰全球市場的生力軍。這一模式強調前瞻布局、動態調整與持續賦能,視人才為可增值的戰略資本,通過機制創新充分激發人才潛能。
構建精準識別的全球人才“探礦”體系
系統化、生態化培育的起點與根基在于精準識別。企業要建立科學、動態、前瞻的人才評估與發現機制,實現從“被動等待”到“主動勘探”、從“模糊感知”到“精確畫像”的轉變。
聚焦戰略,動態盤點:企業應建立“以終為始”的國際化人才盤點機制。緊密圍繞海外市場開拓、尖端技術合作、跨國資本運營等戰略方向,定期掃描并動態評估內部人才庫??梢氪髷祿治龊腿斯ぶ悄芄ぞ咻o助人才畫像,精準繪制國際化人才能力圖譜,明確關鍵缺口,為梯隊建設和外部引才提供精準導航。將人才盤點常態化,納入企業戰略解碼與人力資源規劃的核心環節。
三維評估,鎖定潛力:識別高潛力國際化人才,需構建涵蓋“專業深度、文化融通度、戰略契合度”的三維評估模型。綜合運用情境模擬、多維度訪談、過往國際化項目表現分析等方法,穿透表象,洞察個體在復雜、陌生、高壓的全球環境中所展現的真實潛力、抗壓韌性、學習敏捷性與領導力潛質。評估過程應將實踐檢驗與長期觀察相結合,避免“一評定終身”,建立人才潛力動態追蹤檔案。評估標準需體現差異化,根據業務單元和區域市場的特定需求調整權重。
繪制藍圖,定制發展:基于深度識別結果,為高潛力人才量身定制個性化、國際化的“發展加速計劃”。清晰標注當前能力短板,科學規劃全球化發展軌跡—一明確3~5年發展目標。繪制藍圖應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發展目標須具備四個特征:具體明確、可量化評估、具備實現條件、設定清晰時間節點。形成伴隨人才國際化征程的動態電子檔案,企業要定期回顧校準,確保孵化路徑清晰、成長進程可控。
暢通市場化驅動的全球人才“活水”機制
精準識別“良才”后,還需提供“沃土”與“活水”。破除阻礙人才活力進發的藩籬,建立高效流動與優化配置的市場化機制,是激發人才生態活力的關鍵。這意味著要打破傳統束縛,以市場法則優化資源配置,讓人才價值在流動中涌流、在競爭中高效匹配。
破除壁壘,激活內部“人才池”:堅決打破阻礙國際化人才流動的“玻璃墻”與“部門墻”。構建統一、智能化的內部全球人才市場平臺,打破層級、專業、地域的隱形藩籬。平臺應實現人才信息透明、崗位需求全球發布、智能匹配推薦、在線競聘評估等功能。配套建立流動激勵機制與保障體系(跨國流動津貼、家屬安置支持、專項績效獎勵等),降低流動顧慮,提升流動意愿。同時,建立流動效果評估機制,確保流動帶來能力提升和價值創造。
開放引智,鏈接外部“頂尖資源”:對于內部難以快速培育的關鍵領域頂尖國際化人才,需以更開放的姿態和靈活的機制擁抱全球市場。緊密結合全球化戰略關鍵節點,精準定位所需專業領域與能力層級。運用市場化招聘、國際專家合作、柔性引進、海外機構本地化招聘等多元化方式,高效鏈接全球智慧資源,快速填補關鍵人才斷層。建立全球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和具有競爭力的“特殊薪酬福利包”。同時,注重引進人才與內部團隊的融合與文化適應支持,避免“水土不服”,最大化其價值貢獻。
一線淬煉,價值導向促成長:強化“實踐出真知,一線長才干”的鮮明導向,將價值創造作為衡量國際化人才的核心標尺。旗幟鮮明地將企業全球布局的最前沿、改革攻堅的最深處、重大跨國項目的最前線、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最險處,打造為識別、鍛造和檢驗國際化人才的“主考場”與“競速場”。讓敢于擔當、善于作為、業績突出的國際化人才脫穎而出,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用人導向,營造崇尚實干、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
打造場景化深融的全球能力“淬煉場”
識別與流動的最終指向,是人才能力的實質性躍升。將人才置于真實的全球化熔爐中進行深度歷練與賦能,是孵化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檢驗人才全球競爭力的試金石。這要求企業設計沉浸式、高挑戰、強支持的實踐場景,推動知識向能力、能力向績效的高效轉化。
設計“螺旋上升”的歷練路徑:摒棄“外派即培養”的粗放觀念,構建“學習-引導-實戰-賦能”的螺旋階梯式成長路徑。學習時,突破基礎培訓,深入目標市場、行業生態,識別關鍵方,掌握國際商務規則與合規要求,借助案例、沙盤、考察增強代入感;引導時,外派前由資深導師“戰前輔導”,分析挑戰、制定預案、模擬場景,理解決策邏輯;實戰時,明確責任目標與決策權,讓其獨立負責模塊任務或子項目,在真實壓力下決策擔責;賦能時,任務完成后深度復盤,反思得失、提煉經驗,提供心理、知識、技能支持,為新挑戰蓄力。路徑設計兼顧階梯、挑戰與支持,確保能力實質提升,杜絕“低水平重復”。
搭建“無邊界”的全球經驗場:利用先進數字化平臺,創建跨越時空的全球知識社區與經驗分享機制。定期組織聚焦國際業務核心難點、跨文化管理智慧、前沿市場動態等主題的線上研討會、線下工作坊或“全球圓桌派”。促進分布全球的人才即時交流心得、碰撞思想、尋求互助,將個體在特定場景下的寶貴經驗,結構化提煉、沉淀為組織共享的集體智慧與應對全球挑戰的組織記憶。設立“知識貢獻獎”激勵分享,營造開放、平等、互信的交流氛圍,讓不同層級、區域的人才暢所欲言。
實施“跨文化導師”的成長守護:為核心人才(特別是首次外派或承擔重大跨國任務初期的人才)配備兼具深厚國際業務經驗與跨文化領導智慧的“雙料導師”。導師的核心作用在于“過程校準”與“心理錨定”—當人才因文化誤讀、經驗不足導致行為偏差、決策失誤或陷入情緒低谷時,導師能基于對當地文化和業務的深刻理解,及時提供策略建議、建設性反饋及關鍵心理支持。導師需掌握跨文化輔導技巧,幫助其跨越文化鴻溝,在試錯中學習而非在挫折中迷失,加速跨文化勝任力的內化與穩固。建立導師的選拔、培訓、激勵與評估機制,確保導師工作的質量與效果。
新時代國際人才孵化模式,是國有企業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是關乎國有企業戰略競爭力與基業長青的深謀遠慮。它要求企業將人才國際化置于戰略核心,以系統工程思維重構人才生態,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落到實處。這需要企業高層有堅定決心、持續投入與兼容并蓄,將人才國際化作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如此,才能在全球競爭加劇中,培育出根植中國、胸懷全球、能力卓越、信念堅定的生力軍。這支隊伍既是企業層面“走出去”“走上去”的先鋒,也是國家層面參與全球治理、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力量。新時代全球化浪潮涌動,國有企業要深刻踐行人才戰略,深耕人才沃土,以人才強企、以企業強國。
(作者單位:陽光國際商務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杰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