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有企業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紀檢監督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其質效直接關系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要求,堅持個案查處與系統整治相結合,深化整治金融、國企、能源、煙草、醫藥、基建工程和招投標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建筑工程行業作為資金流動量大、利益關聯復雜的重點領域,尤其需要通過創新監督機制防范廉潔風險。國有建筑工程類企業應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總體部署,通過落實落細“五個抓手”,梳理廉潔風險點,加強全過程廉潔風險防控,制定和優化風險防控機制措施,從履職用權源頭壓降廉潔風險隱患,在探索紀檢監督提質增效方面形成特色實踐,有效破解工程領域“上級監督遠、同級監督軟、下級監督難”的困境。
抓好工作機制完善,形成立體化監督新格局
國有建筑工程類企業應構建系統化、協同化的大監督工作機制,形成“制度 + 組織 + 技術\"立體化監督新格局,確保工程優質、效益優良、干部優秀。要以黨委統一領導為核心,建立大監督工作委員會統籌協調,形成“政治監督清單化、業務監督標準化、日常監督常態化”的工作格局,實現監督全覆蓋。在運行機制上,采取“集中監督統籌計劃、跟進監督快速響應、專項監督聯合檢查、智能監督數字賦能”的多元化監督方式,構建“聯席會議協調、信息平臺共享、問題線索移送”的協同工作機制。在保障措施方面,建立“臺賬管理-分級預警-整改銷號”的閉環整改機制和“約談警示-責任追究-考核掛鉤”的問責運行機制。大監督工作機制應實現三個重要轉變:一是從分散監督向系統監督轉變,構建企業黨委統一領導、紀委專責監督、部門職能監督、職工民主監督的協同聯動的大監督格局;二是從事后處置向全程防控轉變,形成事前風險提示、事中督促檢查、事后總結評估的全過程監督鏈條;三是從單兵作戰向協同發力轉變,通過聯席會議和信息共享平臺整合監督資源,防范化解風險、促進管理提升。
抓實監督體系落地,織密全域監督網絡
國有建筑工程類企業應按照國資委總體部署,探索實踐1 11+2+N′′ 監督體系。 \"1+2+N′ 1是指以黨委統一領導為核心,通過縱向貫通的督查督辦與橫向協同的同級監督“雙輪”驅動,整合多部門職能監督力量,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督網絡,有效破解傳統監督模式中存在的條塊分割、重復監督等難題。在縱向維度,黨委層面安排大監督工作委員定期梳理《政治監督重點任務清單》,對重點事項督查督辦,將上級黨委決策部署轉化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體監督事項;領導層面采用“四不兩直”、專項檢查等多種方式開展監督;職能部門推行監督任務銷號管理制度,形成“發現問題-整改落實-驗收銷號”的完整閉環。這種自上而下的壓力傳導機制,確保了監督觸角直達基層末梢。在橫向維度,要動真碰硬建立紀委書記(紀檢專員)對同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機制,同時要整合審計、財務、法務、巡(視)察等多部門監督資源,形成監督合力。制定《同級監督重點事項清單》,明確各層級、各部門監督職責邊界,構建起職責清晰、銜接有序的協同聯動的監督格局。 \"1+2+N\" 監督體系要重點落實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動態更新的“雙清單”管理機制,政治監督清單聚焦上級重大決策部署、“三重一大”、選人用人等關鍵領域,業務監督清單瞄準安全生產、勞務招投標、設備物資租賃等管理痛點;二是實行審計巡察反饋問題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監督靶向精準;三是完善監督結果運用機制,將監督考核與績效薪酬、干部任用等直接掛鉤,強化制度剛性。
抓細工程項目紀檢監督,筑牢基層監督防線
國有建筑工程類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部署,深入推進公司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通過實施4 1+1+N′′"工程項目紀檢監督模式,打通監督“最后一公里”,將監督“穿透”至基層,監督觸角進一步向工程一線延伸。4 1+1+N′′"工程項目紀檢監督模式是以“一個實施辦法、一個標準化手冊、N個派駐紀檢專員\"為核心架構,形成系統完備的基層監督體系。企業需制定《工程項目紀檢監督實施辦法》和《工程項目紀檢監督工作標準化手冊》,從不同維度明確工作規范,為基層監督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引,破解基層項目“不敢、不愿、不會”的監督難題。在組織建設方面,制定紀檢專員配備標準;在職責權限方面,厘清監督邊界;在工作機制方面,建立標準化流程;在監督清單方面,細化監督項點。此外,企業還需重點落實三項舉措:一是完善派駐監督機制,可在企業紀委辦公室下設置“紀檢監督辦公室”,按照“派駐結合”原則,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紀檢專員駐點項目,實現監督全覆蓋。二是建立“十項工作制度”,包含全面監督、定期檢查、事前監督等制度,構建全過程監督鏈條。三是強化重點領域監督,聚焦本質安全、精細化管理、滾動經營等關鍵領域,圍繞項目黨組織、黨員干部、項目管理開展精準監督。
抓緊“三維”人才培養,鍛造新時代紀檢鐵軍
人才是第一資源。國有建筑工程類企業應堅持“以實戰促提升、以培訓強素質”的工作思路,推行紀檢干部“三維”人才培養方式,提升其“專業素養 + 實戰能力 + 數字技能”,為做好監督工作提供堅實人才保障。企業應制定實施系統的紀檢干部培養計劃,重點強化三個方面的能力建設:
一是提升專業素養,構建多層次培訓體系,組織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干部網絡培訓;選派骨干參加上級單位面授培訓班等高端培訓;定期開展監督執紀業務專題培訓交流,重點加強黨紀法規、監督檢查、執紀審查等核心業務能力的系統培養。
二是突出實戰能力,創新開展“以干代訓”專項工作,建立常態化輪訓機制,每年有計劃地抽調基層單位紀檢干部參與專項監督檢查、問題線索核查等重點任務,通過“導師帶徒”“監企共建”等實戰教學模式,讓干部在具體案件查辦、專項檢查等工作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培養出能獨立辦案的業務骨干。
三是強化數字監督運用能力,順應新時代國家發展形勢,制定“深化數字化管理賦能,構建數字化管理平臺”戰略部署,將紀檢干部監督范圍從“線下”向“線上”延伸,提升紀檢干部運用“大數據”開展“穿透式”監督的能力。
抓深“雙監”協同工作,提升企業治理效能
國有建筑工程類企業將政治監督的引領性與業務監督的專業性有機結合,形成“政治監督 + 業務監督”的協同機制,使監督工作既把準政治方向,又緊扣業務實際,構建具有國有企業特色的監督治理模式。企業黨委要明確“三個同步”工作原則,即監督計劃同步制定、監督過程同步開展、監督結果同步運用,定期組織召開大監督聯席會議,統籌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在具體實施中,將政治監督要求細化為可量化的業務監督項點,確保政治監督不虛不空。一方面,將政治監督要素嵌入業務流程,在物資采購、招投標等關鍵環節設置“政治體檢”,通過查決策程序、看政治意識,查制度執行、看紀律規矩,查工作作風、看責任擔當,查廉潔風險、看防控措施,查整改落實、看效果質量,確保業務工作開展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里。另一方面,將業務監督成果轉化為政治評價依據,把業務監督發現的問題作為評價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政治表現的重要參考,以業務工作的落實體現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國有建筑工程類企業應堅持系統思維,強化問題導向,在企業治理實踐中,不斷健全完善監督體系,在破解實際難題中提升監督效能,真正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發展的重要作用,為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堅強保障。
(責任編輯:冉智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