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波瀾壯闊的篇章,承載著民族的不屈與希望。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華夏大地,中華民族陷入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在這里時時刻,中國共產黨以堅定信念、卓越智慧與無畏勇氣,始終站在抗戰最前沿,成為引領全民族抗戰走向偉大勝利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奉行“不抵抗政策”,而中國共產黨率先發表宣言,喚醒國人,點燃抗日烽火。為凝聚抗戰力量,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力促國共合作。1937年,中共召開洛川會議,確立全面抗戰路線,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1938年,毛澤東同志發表《論持久戰》,深刻剖析戰爭規律,預見戰略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為抗戰提供科學理論指引。
在科學戰略引領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創建抗日根據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有力牽制日偽軍主力。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振奮全國抗戰士氣,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共同構筑抗戰整體格局。
艱難歲月中,中國共產黨亦為精神旗幟。黨領導人民創作《黃河大合唱》等經典文藝作品,以激昂旋律傳遞民族抗戰豪情;在敵后根據地推行“威租減息”“改善民生”等舉措,讓“軍民魚水情”凝聚起“保家衛國”的強大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正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讓中華民族在戰火中屹立不倒,贏得偉大勝利,洗刷民族恥辱。這段氣壯山河的恢宏史詩,激勵我們在民族復興征程中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