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迎來的這個烈士紀念日,意義非同凡響。回望抗戰歷史我們深知,紅色江山是千百萬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數革命先烈以錚錚鐵骨、滿腔熱血換來了今天的國泰民安、萬家幸福,他們譜寫了驚天動地的英雄贊歌,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成為激勵我們砥礪前行、開拓奮進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
站在紅色中華這片繁榮沃土之上,穿越時空與抗戰先烈無聲對望,我們更加明白,后來人的接續奮斗是對千百萬抗戰先烈最好的緬懷,繼承先烈遺志,弘揚先烈精神,就要時刻不忘把崇敬與追思轉化為報效國家、拼搏奉獻的不竭動力,用實干擔當書寫新時代的勝利樂章。
以新的更大勝利告慰忠魂,當須像抗戰先烈那樣鐵心跟黨。中華民族能在14 年血與火的抗戰洗禮中屹立而不倒,不是因為有什么救世主,而是因為在大災大難面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全民族抗戰的同仇敵愾,億萬軍民的英勇無畏,普通百姓的勇往直前,人民戰爭的橫掃千軍,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處處彰顯出人民選擇共產黨的歷史必然。在鮮紅的黨旗引領下,人民鐵心跟黨,神州萬眾一心,方可奪取勝利,過去如此,未來亦然。
以新的更大勝利告慰忠魂,當須像抗戰先烈那樣志在必勝。中華民族在抗戰磨難中不斷奮起的根本在于志在必勝的精神偉力,而抗戰先烈正是這種精神的集中體現。豈能忘記,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場上,從赤石暴動唱著《國際歌》走向刑場的楊瑞年,到昂首挺立前沿陣地指揮作戰的彭雪楓,到上饒集中營中歷經酷刑仍寧死不屈的女兵施奇,再到淮安戰場被敵人砍斷雙手后仍然慷慨赴死堵槍眼的戰士徐佳標,一批又一批新四軍英烈,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志在必勝的鋼鐵長城,方才贏得了來之不易的和平。先烈已無言,英靈尚有愿,抗戰先烈祈盼著我們這些后來者同他們一樣,用志在必勝的革命斗志把千百萬犧牲者為之獻身的新中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以新的更大勝利告慰忠魂,當須像抗戰先烈那樣無私奉獻。凝視先烈雕像,聆聽抗戰故事,從他們堅毅的目光中,我們看到了抗戰英烈猶如群星燦爛,閃耀著無私奉獻的光華。在民族危亡之際,前赴后繼的先烈們或瀝血孤營,或橫刀敵陣,或鏖戰沙場,或昂首刑場……是多少年輕的生命才鋪成了當下這絢麗的朝霞,又是多少悲壯的犧牲才化作了今天這寧靜的黎明。為勝利而死的抗戰先烈期待著民族復興更大的勝利,身處太平盛世的我們,尊崇英雄、學習英雄、爭當英雄,最為實在的就是把抗戰先烈忠誠、執著、樸實的奉獻品格,化為報國之行,用自己的頑強拼搏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用民族復興的光輝未來向逝者匯報。
以新的更大勝利告慰忠魂,當須像抗戰先烈那樣奮力拼搏。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忠魂。抗戰先烈身上的那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情懷,那種“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的憂患意識,那種“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的高尚境界,那種“忍看山河碎,愿將赤血流”的獻身精神,共同匯聚成了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拼搏精神,成為我們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抗戰先烈是民族脊梁,也是家國忠魂。唯有不忘初心,奮力拼搏,不斷贏得新的更大勝利,才是我們對抗戰烈士的最好紀念。
殷憂啟圣,多難興邦。抗戰先烈用甘愿奉獻鮮血和生命的壯舉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具有頑強生命力和非凡創造力的偉大民族,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