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雜志第七期出刊后,封面人物故事《高保國:尋找張思德的人》引起熱烈反響。今日頭條中國外宣社、中外網、神州南通窗等多家網絡媒體予以報道。
現轉載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回族自治州一個支邊人員發(fā)給高保國的一篇微信:
保國老鄉(xiāng):
今天讀完寫你的這篇文章,我坐在桌前愣了很久……沒想到你背后藏著這么多故事。現在想來,那段時間你跟幾位老人打聽支邊往事時眼里的認真,原來早有根由——你心里裝著的,從來都是這樣沉甸甸的人和事,在你的眼里,總能捕捉到普通人不普通的精神,平凡人不平凡的光輝。
……
更讓我震撼的是你做的那些事。咱們支邊人常說“要對得起這片土地”,你是真把這句話刻進了骨子里。十年文化扶貧,每年拿出10萬稿酬買書,50多家農家書屋因此添了書卷;臧老師那句“你是我最親的人”,藏著多少你默默付出的日夜;抗疫時你開著面包車跑在高速口,穿防護服轉運醫(yī)療廢物的樣子,哪像個作家,分明是個沖鋒的戰(zhàn)士。你捐的哪里是錢和書啊,是把“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活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暖。
還有你寫《尋找張思德》那五年,自費跑遍數省,手寫40多萬字初稿,連延安的出租車司機都愿意免費載你。這哪是在寫一本書,是在給自己的人生立碑??!你說張思德像種子埋在心里,我看你早把自己活成了那顆種子,在貧瘠里生根,在風雨里開花,把光和熱撒給了更多人。
咱們微信群里幾百個支邊子女,誰不是聽著“奉獻”“擔當”這些詞長大的?保國老鄉(xiāng)用他的一輩子告訴我們,這些詞不是口號,是踏踏實實干出來的。他是過的路,受過的苦,做過的事,都是咱們如東人的驕傲,更是咱們該學的模樣……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平凡人只要心里裝著別人,就能活成一束光。
保國,謝謝你讓我們知道,原來“為人民服務”,可以這么具體,這么動人。你是咱們如東的好兒子……
(劉麗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委巡察辦一級主任科員)
(責任編輯"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