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助力鄉村振興,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履行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文章在深入剖析高校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路徑的基礎上,以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為例,總結其助力鄉村振興的經驗與做法,為探索高校參與鄉村振興實踐提供可資借鑒的范例。通過構建“黨建+鄉村振興”工作體系,高校將黨建工作與鄉村組織振興、產業振興、教育振興和文化振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組織保障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打造“黨建+產教融合”合作共建項目,通過“黨建+產業幫扶”“黨建+教育幫扶”“黨建+文化幫扶”等具體舉措,切實將黨建工作根植于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方面,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地方高校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
黨建引領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理論基礎
堅持黨的領導,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根本原則和鮮明特色。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核心部分,關乎國家發展全局和人民福祉?!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社會服務是高校承載的重大使命之一,作為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大學,地方高校必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潮,展現社會主義大學的使命擔當。此外,我國高校在助力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通過“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三下鄉”和“三支一扶”等項目,高校為鄉村輸送了大量人才,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持續發力。
黨建引領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依據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地方高校與鄉村之間通過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可以形成協同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實現雙向賦能與共同進步。一方面,高??梢灾苯訛猷l村培養和輸送大量的具有農村情懷、專業技能好、創新精神強、與時俱進的高素質高校畢業生,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和強心劑。另一方面,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廣大鄉村為高校師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廣闊舞臺。通過這種深度融合,高??梢栽趯嵺`中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提升科研水平。
高校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
高校黨建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實際運作中仍面臨諸多挑戰。研究表明,高?;鶎狱h組織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存在開放困境、資源困境、機制困境。高校應始終堅持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人才、技術、資源等方面優勢,將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不斷完善鄉村振興的路徑設計與機制創新,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目標。
加強頂層設計,形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合力
高校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領導水平和組織能力。首先,制定戰略規劃和階段性目標。高校黨委要切實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將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擺在重要的議事日程,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年度工作要點,制訂產教融合、定點幫扶工作計劃、實施方案、任務分解表等,保障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其次,完善高校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健全機制能夠更好地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將黨的政治引領力、組織動員力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高校應進一步健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重點在組織領導、責任落實、考核評價等方面形成系統化、規范化的制度體系。具體而言,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二是壓實責任鏈條,建立“黨委牽頭、支部落實、黨員參與”的責任機制,確保鄉村振興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三是優化考核評價,將鄉村振興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考核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定期開展督導檢查,確保工作實效。同時,要積極推進黨建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將黨建工作貫穿于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全過程。例如,在產業振興方面,高??赏ㄟ^黨建共建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在人才振興方面,依托高校教育資源,為鄉村培養和輸送高素質人才;在文化振興方面,發揮高校文化資源優勢,助力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在生態振興方面,結合高??蒲袃瀯?,推動鄉村綠色發展;在組織振興方面,通過黨建結對幫扶,提升鄉村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
建立高校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組織架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鶎狱h組織是黨在農村的戰斗堡壘,黨員是鄉村振興的先鋒力量,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動力支持。首先,組建服務隊伍。其次,發揮高校學生社團資源優勢。高校社團具有創意多、活力強等特點,能夠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血液、帶來新的理念。高校要充分挖掘社團優勢,利用“三下鄉”“志愿服務”等活動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例如,可以組織學生社團參與鄉村文化振興、生態保護、產業規劃等項目,將高校的學術資源與鄉村實際需求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的多元化發展。最后,建立鄉村振興服務站。服務站作為高校與鄉村振興的橋梁,可以承擔資源對接、項目協調、技術支持等工作,為鄉村服務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推動項目的落地生效。
統籌各方力量,構建校農社企協同化機制
解決鄉村振興中的資源、資金等方面問題,最主要還是依賴于黨和政府的政策供給和各級黨組織協調各方的作用。高校作為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核心機構,雖然在鄉村振興中具有獨特優勢,但僅靠高校的力量難以全面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鄉村振興需要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統籌各方力量,構建有效協同參與的復合型行動框架,打造“農民主體、政府主導、企業引領、高校服務、社會支撐”的鄉村振興共同體。首先,明確角色定位,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協同推進。在鄉村振興共同體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靈魂,所有的政策設計和實踐行動都應以其為中心。政府作為主導者,負責制定政策、調配資源和統籌協調;高校作為服務者負責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企業作為引領者,通過資本投入、技術應用和產業帶動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基于此,高校應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校地、校企、校社之間的深度合作。一是構建校地合作機制。為形成常態化合作機制,高校要與地方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從學科產業對接、科研平臺建設、成果轉化、人才留用機制、信息平臺共享等方面出發,制定系統化、可操作化的政策保障,形成高校與政府之間雙向賦能、雙向服務、同頻共振的制度化保障機制。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優勢互補的重要途徑,可以進一步促進資源整合。高校擁有豐富的人才儲備和技術優勢,能夠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而企業則具備市場運營能力和資金優勢,能夠將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推動鄉村產業的市場化和規模化發展。通過校企合作,高??梢耘c企業聯合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為鄉村輸送專業化、實用型人才,同時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創新支持。這種合作模式不僅能夠解決鄉村產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和市場化不足問題,還能形成“高校技術支撐+企業市場運作”的協同機制,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實現高校、企業與鄉村的多方共贏。
高校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案例
以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為例,該校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以及中共中央、江西省委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決策部署,堅持“黨建+”工作理念,切實將黨建工作根植于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各個方面,積極整合學院資源力量,成立鄉村振興服務隊并成立黨支部,構建“1+2+4+N”新機制,持續做好產教融合、定點幫扶工作,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實施黨建幫扶,發揮黨建引領功能
基層黨建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鄉村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工程”。受各種條件限制,鄉村黨組織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各種問題,例如,組織覆蓋不足、組織生活不規范、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黨員素質參差不齊以及凝聚力不強等問題。學院黨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組織引領優勢,深入推進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統籌資源,推動黨建幫扶工作取得實效。第一,成立鄉村振興服務隊黨支部。學院黨委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選拔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突出、服務意識強的黨員干部,組建鄉村振興服務隊黨支部。支部成員深入鄉村一線,幫助鄉村黨組織完善組織建設,將高校的資源、技術、理念帶到鄉村。學院鄉村振興服務隊黨支部支委成員均為學院中層干部,既有較強的組織、指揮、協調能力,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帶領支部黨員和服務隊隊員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有效服務鄉村發展振興。第二,助力村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通過開展結對共建、聯學、下派高校黨建專家下鄉進行專業指導等措施,在組織生活、“三會一課”等方面為村黨組織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支持,切實解決鄉村基層黨組織存在的業務不精、能力不足的現實問題,提升村黨組織的戰斗力和組織力。第三,在黨員發展上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學院提供師資,農村基層黨組織提供實踐平臺,定期組織專家為農村黨員講授黨的理論,進一步提升農村黨員的思想素質和能力水平。
實施產業幫扶,推進產業融合升級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部分鄉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但仍存在市場基礎薄弱、生產技術落后、營銷手段單一等問題。地方高校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智力、人才、科技支持,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助力打造鄉村特色品牌。學院充分利用學科、專業、人才優勢,幫助鄉村農產品進行包裝設計,提升產品形象和市場競爭力。例如,將鄉村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元素融入包裝設計,提升產品的文化附加值。二是助力拓寬市場渠道。針對部分鄉村產業銷路不暢的問題,學院利用“產教賽融合”模式,組建大學生創意營銷團隊和宣傳直播團隊,舉辦創意營銷實踐大賽、鄉村振興實戰賽和農旅產品創新創意設計大賽,以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鏈”為抓手,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和“教育鏈”的三鏈融合創新,有效助力鄉村產業拓寬銷路,提升市場影響力,培養大學生的“三農”情懷,激發和引導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三是推動電商直播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學院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播音主持等專業人才儲備以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優勢,通過培訓鄉村電商人才、搭建直播平臺、提供技術指導等方式,為鄉村特色產品開拓新的銷售渠道。
實施教育幫扶,啟智扶智
教育幫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人才振興和文化振興的關鍵環節。高校通過教育幫扶,為鄉村培養人才、傳播文化,推動鄉村全面發展。一方面,實施鄉村人才培育。學院黨委以問題為導向,結合當地實際需求,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訓,組織專家團隊下鄉提供技術指導,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另一方面,開展“送智下鄉”活動。組織高校名師、選拔學生“送教下鄉”,開展普法講座、黨建知識宣講、心理輔導等多樣化服務,切實幫助村民提升法律意識、政治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與此同時,鄉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問題始終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學院黨委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地域跨度小、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組織專業教師和志愿者開設周末課堂,提供學業輔導和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幫助孩子們提升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通過建立長效機制,推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服務常態化、持續化發展,為鄉村兒童的全面成長保駕護航。
實施文化幫扶,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
學院黨委充分發揮師范類院校人文社科的獨特優勢,依托教育學、心理學、文學、藝術學等學科資源,助力鄉村文化建設工作。一是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為進一步美化鄉村環境、傳播鄉村文化和展現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學院黨委組建美育小分隊深入鄉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以自身專業特色為索引,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為鄉鎮黨群服務繪制文化墻。同時,美育小分隊還通過舉辦黨的政策宣講、法律知識普及、文化講座等活動,激發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藝術活力和文化內涵。二是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的保護傳承。非遺是鄉村歷史文化的活載體,承載著鄉村精神的集體記憶和精神信仰。學院黨委抓住非遺這一文化瑰寶,通過組織師生團隊開展非遺調研、記錄、保護與創新工作,塑造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三是實施“百企千村”影像助力計劃,學院黨委依托新聞傳播、影視制作等專業優勢,免費為100家地方企業、鄉鎮拍攝宣傳片。師生團隊深入企業和鄉村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產業亮點和發展成果,通過制作高質量的宣傳片,提升企業和鄉鎮的品牌形象與市場影響力。同時,以宣傳片為載體,將地方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產業特色進行深度融合,為地方文化傳播注入新活力。
高校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不僅是高校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更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作為地方高校,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立足屬地辦學,主動對接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將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構建“黨建+鄉村振興”的工作體系,為屬地鄉村產業振興、教育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貢獻高校力量。然而,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未來,高校應繼續強化黨建引領作用,深化與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的協同合作,推動鄉村振興向更高水平邁進。
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地方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研究——以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黨建+產教融合’項目為例”(項目編號:22DJQN100)。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