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基于2022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庫中的數據,結合我國國情,運用熵值法構建了農村居民生活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計算了各村民的生活質量綜合得分,并根據K均值聚類對不同群體的生活質量進行了劃分和分析。農村居民的居住條件、個人身體素質和家庭經濟收入是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按照生活質量水平的不同可將農村居民劃分為生活質量較低、中等、較高三個等級。通過提出加強農村經濟扶持、改善基礎設施、完善健康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以及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全面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國家持續強調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提出,“錨定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目標,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由此可見,如何科學地評估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如何改進不同群體的生活質量等研究對國家發展有著戰略性意義。現以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為研究對象,選取個人和家庭兩方面因素,應用熵值法,構建影響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評價體系,并通過K均值聚類法精準刻畫不同農村居民類型,旨在為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可行性建議,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做出貢獻。
數據來源與選取
現有數據來源于2022年CFPS成人庫和家庭經濟庫,選取了涵蓋個人和家庭兩個層面的14個指標,在遵循全面性、層次性和精簡性原則的基礎上,構建了農村居民生活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分為四個層次。其中,個人維度包含基本情況和健康狀況兩方面,家庭維度包含住房條件和家庭經濟兩方面(見表1)。
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受到多維度因素的影響,為遵循全面性、層次性和精簡性原則,研究員在構建測量指標體系時,盡量選取相互獨立且數據可獲得的指標,最終從個人和家庭兩個維度出發選取了共14個指標進行測量。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首先要以人為本,關注農村居民的個人情況。文章選用C1基本情況和C2健康狀況兩類指標衡量個人情況。在C1指標中,D1反映家庭結構和穩定性,D2和D3則反映個人經濟收入和家庭地位,能夠全面體現農村居民個人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質量水平;在C2指標中,D4反映農村居民個人對自己身體健康情況的認知,D5、D6和D7三項指標分別從鍛煉身體頻率、吸煙頻率和喝酒頻率三個方面對個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衡量,從主觀認知和客觀事實兩方面衡量了農村居民個人的健康狀況。
家庭是鄉村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推動農村社會建設的有效載體。因此,選取C3住房條件和C4家庭經濟兩類指標從家庭維度衡量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在C3指標中,D8反映了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D9和D10則關注了基本生活用水和烹飪燃料的使用情況,這些指標能夠從居住環境和生活便利性兩個方面綜合評價農村居民的家庭住房質量;在C4指標中,D11和D12分別從家庭純收入和總支出兩個方面衡量家庭的經濟狀況,從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展現了農村居民的經濟水平,D13考量了家庭的財務負擔,而D14則反映了家庭財富的積累情況,從負債和資產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家庭的經濟安全感和未來發展潛力,從而評估農村居民的家庭經濟狀況。
熵值法
本文采用熵值法對影響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各項指標客觀賦予權重,并根據各項指標的權重高低,判斷影響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構成,旨在為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提供針對性建議。
熵值法原理
熵值法是一種基于信息熵的客觀賦權方法,原理是根據各指標的變異程度來確定最終的指標權重,相較于主觀賦權法,熵值法基于數據本身的離散程度來計算權重,減少了主觀判斷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更能客觀反映多項具體指標對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程度。
熵值法構建
1.數據標準化
其中,代表第i個樣本的第j個指標,即原始數據;是標準化后的數據;代表第j個指標。
2.計算指標的信息熵(Ej)
其中,Ej是第j個指標的信息熵;Pij是第i個樣本在第j個指標上的比重;n是指標數量;m是居民數量;ln代表對數函數,即對Pij取對數。
3.計算各個指標的差異系數(Dj)和權重(Wj)
其中,差異系數Dj反映指標j的差異程度,指標權數Wj反映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
4.計算綜合得分(QSi)
其中,綜合得分QSi是指標的加權和,用于衡量各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
結果分析
運用STATA軟件對數據進行熵值法處理,得到具體的指標權重(見圖1)。
由熵值法的原理可知,指標權重占比越大,說明該指標所蘊含信息量越大,對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影響程度越大。根據指標權重可知,D9做飯用水和D8社區性質兩項指標的權重分別為8.50%和8.29%,是整個評價體系中占比最大的兩項指標,說明家庭居住環境在影響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方面起著顯著作用。同時,D5鍛煉身體的頻率指標和D11全部家庭純收入兩項指標的權重也分別達到8.22%和8.11%,說明村民個人強健的體魄和穩定的家庭收入來源也是影響其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政府在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居民生活幸福感時,應重視改善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促進農村人口就業、提高醫療保障等方面的內容。
K均值聚類分析
基于上述熵值法所得各項指標權重,對各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計算了綜合得分,根據綜合得分,本文運用K均值聚類法將各居民分為不同等級的三類(即生活質量較低、生活質量中等以及生活質量較高),并對該三類村民進行特征描繪,了解不同村民之間的生活質量差異,以期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針對性的建設意見。
K均值聚類原理
K均值聚類是一種常用的無監督學習算法,用于將數據集劃分為K個簇,其目標是將數據點分配到K個簇中,使得每個簇內的數據點盡可能相似,而不同簇之間的數據點盡可能不同,在處理大數據集時擁有較好的伸縮性和高效性。
K均值聚類構建
根據各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綜合得分不同,本文將農村居民分為三類。其中,第一類生活質量綜合得分范圍為0.065~0.231,占比為29.82%;第二類生活質量綜合得分范圍為0.231~0.303,占比為45.19%;第三類生活質量綜合得分范圍為0.303~0.505,占比為24.99%。這說明我國農村居民大多數屬于第二類,即生活質量中等的農村居民占大多數。
對每類農村居民的總體生活質量及各項影響指標進行特征分析后發現,不同類別的農村居民,其生活特征也各不相同。用各類別中各項指標的均值代表該類農村居民的特征,轉換為原始數據后的聚類結果(見表2)。
根據聚類結果,我們將農村居民分為生活質量較低、生活質量中等以及生活質量較高三類,其中每類農村居民的特征如下:
生活質量較低的農村居民健康狀況優良,無不良生活習慣,但由于收入較低、工作不穩定且家庭條件較差,整體生活質量較低,在住房和日常開支方面面臨較高的經濟壓力。
生活質量中等的農村居民一般而言婚姻和工作狀態較為穩定,具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健康狀況良好,家庭經濟狀況較為穩定,居住條件較好,整體生活質量較為均衡。
生活質量較高的農村居民婚姻和工作狀態穩定,收入較高,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生活條件現代化程度高,房產資產豐富,整體生活質量較高,但仍存在不良生活習慣帶來的健康隱患問題。
結果分析
針對生活質量較低的人群,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支持,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提升收入水平。同時,推廣使用清潔能源,以減少煤炭對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
針對生活質量中等的人群,建議他們繼續保持其穩定的工作狀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他們努力提高收入,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
針對生活質量較高的人群,盡管他們的生活質量較高,但仍需警惕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建議加大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確保其在生活質量提升的同時,身體健康也得到全面提升。
結論與建議
結論
本文通過對2022年CFPS數據庫的深入分析,采用熵值法和K均值聚類分析的方法,系統地揭示了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多元影響因素,并成功地刻畫出不同生活質量水平下農村居民的群體特征。
結果顯示,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受到個人生活習慣、健康狀態、家庭居住環境質量和家庭經濟條件等多方面的共同影響,其中,農村居民的居住條件、個人的身體素質和家庭經濟收入為關鍵影響因素。高質量生活村民通常擁有較好的家庭經濟條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優質的居住環境,而低質量生活村民則面臨較重的家庭負擔、較低的經濟收入和較差的居住環境,是亟需社會關注和支持的群體。中等質量生活的村民則處于兩者之間,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一般,但憑借良好的健康狀況和自力更生的能力,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生活質量。這些結論可為我們理解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差異提供依據,也可為后續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
建議
為了全面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本文提出以下綜合性建議,旨在從多個維度出發,推動各方共同參與,提升農村居民的福祉。
首先,強化農村經濟扶持是關鍵。應通過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多元化產業,為農村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進而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家庭經濟狀況。這不僅有助于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
其次,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應加大對農村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健全的基礎設施是農村居民生活便利化的基石,也是吸引外部投資和人才的關鍵因素。
再次,農村健康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完善同樣重要。應加強農村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識,引導農村居民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健康水平。同時,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投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確保農村居民能夠享受到基本醫療服務。
最后,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也是當務之急。應擴大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為農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增強他們的抗風險能力。
實施上述措施,相信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將得到顯著提升,農村將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為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和城鄉融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